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送杜方伯入觐 其三

送杜方伯入觐 其三

明代 霍与瑕

暮春三月,东征孔棘。方伯维之,孔馈有绎。四月之夏,柘林为逆。

薄于城下,民罹其贼。脂民肝骨,远迩躅踯。峨峨大舰,烧焚靡孑。

方伯图之,毕举群策。以佐元老,驱除荡涤。是底嘉绩,危城以磐石。

诗人霍与瑕的古诗

送文澜开馆清江用芝山舍弟韵席上 其十

明代 霍与瑕

送客开春燕,怀人倚暮扉。英州新酒熟,为寄一千卮。

赠大司马文峰陈老先生东归 其二

明代 霍与瑕

西北天柱倾,东南地维拆。日月南盈亏,寒暑互因革。

世界无员满,达观乃不惑。古哲有真言,顺应无留迹。

行乐且行乐,清江漱寒石。

赠别 其三

明代 霍与瑕

春风把春酒,送远意何深。春雨生春水,归棹去何骎。

春云覆春山,极目渺何阴。孤舟涉澜滩,悠悠劳我心。

何日梅关外,飞鸿传远音。平安三两字,以慰此孤襟。

游罗浮和宝潭十绝 其九

明代 霍与瑕

信脚青霞碧涧前,不知身世在诸天。岩头一宿饶清梦,睡碎梅花实可怜。

清明谒陵遂游西山 其五

明代 霍与瑕

缥渺关河纵大观,白羊沧海势如鞶。千层嶂设无穷险,万里城高终古完。

岂有军需增百万,尚云兵事转艰难。可怜汉武诸名世,多出降奴牧竖间。

贺箕野七十一丁亥正月十三日 其一

明代 霍与瑕

寿域宏开碧玉林,上元春色更骎寻。水通西极源流远,花覆前溪雨露深。

几度宾筵陪郑重,七旬命服称徽音。江村烟火盈街市,把酒题诗思不禁。

翠微歌

明代 霍与瑕

千山过雨春寒薄,梅花吹落秋枫阁。半仙来往几多时,相思树底鸬鹚勺。

夜饮孟两峰宅论学

明代 霍与瑕

我亦樵西一草亭,引来秋水作围屏。孤山月朗心寥寂,千壑云深路杳冥。

漫把清歌当酒唱,细传芳调与公听。高声夜半惊闻远,稍放低柔意愈平。

送洪觉山先生北归五岭八章章六句

明代 霍与瑕

五岭之原,梧桐猗猗。其华菲菲,其实离离。凤凰于飞,览此德辉。

兀兀樵山,千仞其巍。君子至止,硕人时依。千仞徊翔,明德是仪。

决拾既齐,弓矢既比。鸣钟击鼓,童子奏诗。三射不违,示我威仪。

西谷幽幽,涧水悠悠。俯此青澜,峙彼高楼。硕人作之,君子优游。

凉秋九月,金风凄凄。越山青苍,百草依依。山川脩阻,君子于归。

于归何方,婺源之阳。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愿言随之,道阻且长。

君子之驾,如云如龙。君子之马,如电如风。愿言御之,可望不可从。

君子于归兮,越山凄凄兮。瞻望不及,悠悠我思兮。

何以赠之,诗歌矢矣。

又用一杯亭春望前韵四首 其四

明代 霍与瑕

四上一杯亭,东风何作恶。烟雨风萧萧,遥天冥寞寞。

春愁浩难消,深心谁为托。豸服自多荣,厚禄良不薄。

素食度清时,役役真堪怍。归去去归来,故山留负郭。

春夜泛湖漫兴 其二

明代 霍与瑕

短棹击空明,扁舟似叶轻。残星低两汉,缺月上三更。

木铎他山响,渔歌隔坞声。恍疑仙岛近,身世在蓬瀛。

十洲草亭十首和玉田韵 其八

明代 霍与瑕

四围碧荔锁名园,花满芳蹊酒满尊。北浦北瞻连锦里,西樵西望见昆崙。

风清午枕添新梦,潮长春洲过旧痕。几度招邀游未得,可堪佳句照柴门。

邬子

明代 霍与瑕

鸣蜩暗递秋,碧色盈高树。西风且莫吹,吾欲湖西去。

立春和卢星野方伯韵杂兴 其九

明代 霍与瑕

投老归村落,交游总旧知。春灯先打谜,社席更争谁。

灌药分新水,编藤补破篱。老农仍老圃,聊得共生涯。

藕花亭杂咏为梁浮山中书 其七

明代 霍与瑕

绮席花间列,歌舟叶底穿。清秋翻妙曲,白雪赋新篇。

旧赏浑无厌,兹来更有缘。不知今夜月,犹得照潺湲。

初春十一粤秀山社会 其二

明代 霍与瑕

南国春先到,东风日日来。微云收五夜,初月傍三台。

倒影移山径,流光泛石台。嫦娥应爱酒,每每落深杯。

邵少湄折柬有楼台将送暑凉露报新秋之句用何诗飘洒欣然余怀走笔答 ...

明代 霍与瑕

楼台将送暑,关塞已迎秋。纨扇感无极,金兰气欲浮。

何时携好伴,樵月共清讴。踏断四峰路,浑忘世外忧。

发南浦渡鄱湖杂咏 其四

明代 霍与瑕

明月照沧浪,天光接水光。朱帘疏度彩,锦簟细生凉。

酌酒风踰爽,争棋夜未央。绣衣船尚远,蒲席莫高张。

舟行步一杯亭春望前韵 其二

明代 霍与瑕

扁舟达夜行,明月出天际。一见月云城,再见龙津第。

遥水落风花,微香吹月桂。风月涌金波,漾漾激湍逝。

激湍自快心,磷石多为厉。寄语操舟人,滩高应少憩。

端午归石头海山索题画 其三 渊明采菊

明代 霍与瑕

秋风下太清,摇落不堪情。喜有东篱畔,黄金乱吐英。

霍与瑕

霍与瑕

广东南海人,字勉衷。霍韬子。嘉靖三十八年进士。授慈溪知县。以严嵩党羽鄢懋卿巡盐行部,不为礼,被劾罢。后起知鄞县,官终广西佥事。► 457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