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霍与瑕
俯仰千古馀,将诗与君评。浑浑太古音,雄深为世经。
载赓自虞廷,五歌传夏声。商颂既清庙,幽微入无形。
上泄天载秘,下宣文治精。小雅及大雅,渊渊皆难名。
滔滔江汉流,倬倬云汉明。纪纲万国具,允矣信大成。
浮邱社诗上赵縠阳太史宪长 其四
晚沐胡然命此楼,上公清暇得优游。弹琴寂静薰风昼,载酒招邀白露秋。
野客或来时与坐,邻鸡飞过任追求。因知宰相汪汪度,海阔天空物并收。
走笔 其三
阴晴应是互根原,赋就熹微日在门。暖入梅花迷蝶梦,青归竹叶护龙孙。
频看新历知春到,惯啖香芹幸老存。閒向芸窗读周易,一端真趣与谁论。
走笔和海山舍弟订来樵之约
樵西古圣地,云岩旧有仙。紫姑丹井畔,乌利碧云边。
远意三山岛,芳踪七洞天。不知骑鹤过,更得几千年。
括易送中丞滕少松公祖陟留都 其五
需郊开祖帐,旅觯盍朋簪。怅望违铉玉,无因繫柅金。
贯鱼茅拔汇,鸣鹤子和阴。倘束丘园帛,如兰尚可寻。
十洲草亭十首和玉田韵 其七
风和日暖到天台,千树桃花杂草莱。玉女捧卮开夜宴,洞箫吹月上瑶台。
五铢雾縠香生袂,七宝云筝毊绝埃。堪笑刘郎凡骨重,来游此地却思回。
括易送中丞滕少松公祖陟留都 其三
含章承帝宠,资斧镇南中。蹇蹇王臣节,谦谦君子衷。
后庚新积习,先甲振颓风。我自窥观者,欣瞻衎食鸿。
舟行用卢方伯莘老韵 其九
放舟顺水行,心情已自好。何当久要人,林壑共探讨。
别馆都春
四明仙子好留题,勾押春风入院齐。我亦旧时梁苑客,心随春事到江西。
送王巾川北归二首
泠泠巾川子,天关三月居。朝夕接清辉,使我鄙怀舒。
高深共登眺,花鸟足欢娱。奥妙不尽言,要在不言馀。
岁序忽变迁,春风促征车。分袂云在即,惜别长嗟吁。
采采碧桃花,赠子万里途。
题画李白望月
莫啸天边风,莫捉海底月。长鲸不可骑,一去无休歇。
春山富白云,归来同采蕨。
岐山亲家东厅雅叙走笔 其二
女眷集中堂,东厅宴绿郎。幽花谁共赏,时果自生香。
过午酒无量,迎秋诗欲狂。况有高人在,遐心天际翔。
新春再和韵杂兴 其三
丁丁歌伐木,啼鸟故相求。国有牛医子,人推马少游。
款段寻春远,追陪选地幽。南园时一涉,遥见粤山楼。
春日陪侯侍御游洪岩用卢大参韵 其五
伟度比春陂,汪汪浸寒水。有时穆清风,微言扬妙理。
春夜泛湖漫兴 其三
天近四更头,风高载月舟。短箫悲塞雁,长篴起江鸥。
农艇纷摇橹,渔罾远挂钩。歌豳谁献曝,辛苦遍沧洲。
乘月访觉山先生于西溪次夕复侍教次铁峰韵
雨夜访西溪,皓魄当楼皦。清飙来远天,凉露滴前峤。
嘉会逢兹夕,良晤殆通晓。高山侍子侧,徽音写玄妙。
丈夫贵知心,幸矣一相眺。纷纷遽言别,此恨何时了。
舟行步一杯亭春望前韵 其一
豸服久行春,春心漫浩浩。画角引风清,蒲帆依露缟。
春昼日以长,春华日以老。望望葛阳溪,两岸盈芳草。
舟行迅碧流,棹歌声自好。棹歌复棹歌,青蓑寒在抱。
清明谒陵遂游西山 其二
微雨三更清路尘,晓来山郭物华新。朱衣衮衮都前辈,骢马萧萧多近臣。
树影参天金殿古,溪声动地玉桥春。升中子夜人神协,细听虞韶笙磬匀。
临川诸老邀游醉乡别寄
无怀三两人,裹粮杂乾豆。连日醉乡游,不记归时候。
泊丈亭寄翁见海中丞 其二
孤松山畔影亭亭,有客盘桓独抱情。古瑟自传流水调,新诗应与国风评。
且看云雨膏中野,肯把寒泉忘旧盟。半醉将来天欲晚,寥寥远道少人行。
和韵贺海屿公六旬初度 其一
结交重名义,多君意慷然。洛社追欢地,而今已十年。
霍与瑕
广东南海人,字勉衷。霍韬子。嘉靖三十八年进士。授慈溪知县。以严嵩党羽鄢懋卿巡盐行部,不为礼,被劾罢。后起知鄞县,官终广西佥事。► 457篇诗文
得同亭杂咏 其四
紫云
清明谒陵遂游西山 其七
盍簪楼杂咏十首 其七
贺箕野七十一丁亥正月十三日 其二
早春即事和韵 其六
赠大司马文峰陈老先生东归 其二
采松歌 其二
北山有松 其一
吕亭驿走笔 其二
阊阖开
琴轩 其四
春日陪侯侍御游洪岩用卢大参韵 其七
送文澜开馆清江用芝山舍弟韵席上 其一
鸿映闽逵 其二
珠江别意送赵瀫阳太史东归 其二
岐山亲家东厅雅叙走笔 其一
春夜泛湖漫兴 其四
论诗呈双鱼 其一
侍甘泉师谒四贤祠 其二
寄关紫云八十翁步相思歌韵
寄怀梁云端时连雨七旬矣云端西游三旬矣
饯侯戎院入闽 其三
鹅湖道中
岐山亲家东厅雅叙走笔 其四
早春即事和韵 其五
听鹤亭和韵 其三
藕花亭杂咏为梁浮山中书 其三
走笔答何次澜见寄
立春和卢星野方伯韵杂兴 其二
登观澜阁 其三
送叶养直归龙山 其二
游罗浮和宝潭十绝 其九
和韵贺海屿公六旬初度 其五
集古雅歌题慕溪兼贺寿 其一
立秋前二夕闻歌
二月二十一日清明如樵展扫 其四
邓仰泉偕侄访余山中索诗座上作
初四日舟至观音岩忆诸兄弟集古寄怀
赵縠阳槎史东归赠寄 其二
寄沈尹四首 其二
开复旧河濠 其一
得同亭杂咏 其七
代诸兄赠予和前韵盖嗟于弟行役之意也
上弦月
翠微歌 其三
游罗浮和宝潭十绝 其七
再步韵寄怀郭平川黄门
江南弄八景 其八 西淋返照
奉别黄碧川大参归番禺四首 其二
新春再和韵杂兴 其六
早春即事和韵 其四
早春即事和韵 其八
贺区玉田七十一用梁穗湾韵
桂之坡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