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新春再和韵杂兴 其七

新春再和韵杂兴 其七

明代 霍与瑕

天皇留相国,兹事果康哉。勉勉垂温语,频频赐御杯。

亲丧时遣使,帝德日宏开。会睹盐梅合,鸿恩遍草莱。

诗人霍与瑕的古诗

送文澜开馆清江用芝山舍弟韵席上 其三

明代 霍与瑕

冉冉上春台,匆匆归昼锦。怜君尚下帷,书床横角枕。

奉酬勉纯 其三

明代 霍与瑕

皎皎对明月,泠泠抚孤琴。呦呦调鹿鸣,青青怀子衿。

清声流徵羽,逸响振穷林。神理有感通,孑然独伤心。

读莱轩感事之作走笔漫书

明代 霍与瑕

从来春雨浃旬阴,何事伤春独苦吟。念载燕云徒浪迹,清时流水少知音。

不龟自分澼絖手,搏虎早灰冯妇心。且趁雨馀勤种树,明年桑蔗或成林。

秋江送远 其七

明代 霍与瑕

爝火精神有限,流星岁月无多。寄语达真高士,来归安乐仙窝。

寄家书南京偶题书缄

明代 霍与瑕

年年天北递离忧,此日城西思倍愁。正拟封书凭雁翼,又逢挝鼓竞龙舟。

乔椿锁翠皆无恙,棣萼舒红亦寡俦。一报安宁一惆怅,漫将情绪咽歌喉。

送三水陶尹陟留都治中别驾用韵

明代 霍与瑕

九天日影照三城,一样光风几样青。鹪周自奋花间翼,沧海横奔九万鲸。

鲸鳞欲化三山圯,翻波击浪三千起。长啸一声六合风,戢翎聊喙三江芑。

三江千里蓼蘋湄,春去秋来恶浪稀。彭泽旧垂高士誉,广州重建运磗祠。

离离新佩南京组,巡陌不妨骑赤驽。父老争迎卓茂来,竹马欢见新明府。

西南欲比汉光时,一年借寇抚疮痍。五裤不知何日再,两岐聊篆此间碑。

攀辕不住空遐祝,黄童白叟堤边簇。离愁万顷波浪高,别思千重花正郁。

波浪之高高比山,春花明媚半山间。花红浪白风光好,不换离人苦恨颜。

我高歌,君满引,酒不倾瓶夜未阑。潮生月上孤舟发,只恐明朝相见难。

东风击楫江陵道,吴汀楚岸多芳草。采芳纫佩及良时,日丽天和春正早。

承卢星野教闻谤毋辩小诗谢教兼申来樵旧约 其二

明代 霍与瑕

归去皇皇何所之,东风入院已多时。千岩鸟语烟霞古,一路花香春雨迟。

独向松根横卧榻,谁于竹叶乱题诗。凭高未共登临赋,搔首阑干空远思。

七月三日午刻走笔

明代 霍与瑕

风日争秋客路遥,小山孤枕思寥寥。龙江雷雨来何暮,鹢舫炎蒸苦不消。

孟浪半生空自瘁,奔波双鬓为谁凋。新诗倚棹邀灵贶,一朵祥云沛泽饶。

赠谢尹北上

明代 霍与瑕

谓其多闻识欤,世之多闻识者不少,胡为乎,轰轰烈烈,如公孔杳猗欤。

伟乎斯,其为骨鲠之夫,古之所谓大丈夫。

清明谒陵遂游西山 其四

明代 霍与瑕

当年独抱意寥寥,此日凭高感慨饶。峻岭以西连朔漠,皇陵之外即天骄。

至尊诹策典谟在,大将分符节制遥。最是密云安稳地,祇今烟火亦萧条。

府江吟 其四

明代 霍与瑕

万里缄书隔岁,百年绻鬓微霜。滚滚绿江东去,怀人清恨偏长。

右江吟 其一

明代 霍与瑕

春日春风满屋,春溪春草繁绿。青闺春恨绵时,人在穿山独宿。

贺省亭殿下新居兼谢见赠 其一

明代 霍与瑕

倚空楼阁众同誇,画栋雕甍接太华。七世藩垣王子宅,万年屏翰帝孙家。

竹苞春雨千寻碧,桂树秋风几院花。应有谪仙来受简,落成诗绘满天霞。

新春再和韵杂兴 其十一

明代 霍与瑕

明志宜蔬食,便身祇布袍。从奢难入俭,自下可升高。

渥产多龙种,瀛洲有凤毛。后生基搆重,承绪属英豪。

十八滩杂咏 其九

明代 霍与瑕

半岁经过地,劬劳念每深。秋华承露重,古木幸风沉。

辛苦平生足,脂甘季弟心。踰涯疏远望,白发尚胜簪。

立春和卢星野方伯韵杂兴 其四

明代 霍与瑕

寡合知无援,多言得屡憎。自嗤三已仕,深愧上乘僧。

去国嗟年暮,持家尚夙兴。他时遗世谱,清白或壶冰。

萱草忘忧

明代 霍与瑕

我思之人水一方,爱而不见心自伤。白露未下蒹葭苍,秋风渐起歇群芳。

潦尽天清桂子香,耿耿河汉夜成章。牵牛织女空七襄,隔断恩情永相望。

鳷鹊何时成桥梁,我思之人在西方。天寒不可渡潇湘,且把萱花种短墙。

时酌金罍称兕觥,终吾之生以徜徉。

临川诸老邀游醉乡别寄

明代 霍与瑕

无怀三两人,裹粮杂乾豆。连日醉乡游,不记归时候。

括易送中丞滕少松公祖陟留都 其二

明代 霍与瑕

十载不家食,天衢观国光。包鱼知硕量,射隼著锋芒。

井井宏经济,乾乾日赞襄。大君宜有命,三锡倍辉煌。

送王震所宪副

明代 霍与瑕

烟纤纤复雨纤纤,烟雨无端更冷炎。乍见霜麾遵海耀,忽听雷鼓与风兼。

龙光善世应随遇,豸绣便身自可添。努力加餐迓新宠,天王明圣不须占。

霍与瑕

霍与瑕

广东南海人,字勉衷。霍韬子。嘉靖三十八年进士。授慈溪知县。以严嵩党羽鄢懋卿巡盐行部,不为礼,被劾罢。后起知鄞县,官终广西佥事。► 457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