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发南浦渡鄱湖杂咏 其四

发南浦渡鄱湖杂咏 其四

明代 霍与瑕

明月照沧浪,天光接水光。朱帘疏度彩,锦簟细生凉。

酌酒风踰爽,争棋夜未央。绣衣船尚远,蒲席莫高张。

诗人霍与瑕的古诗

集古雅歌题慕溪兼贺寿 其二

明代 霍与瑕

山有乔松,于涧之中。企予望之,忧心忡忡。

龙江野酌和秋字胡内翰见示之作

明代 霍与瑕

几日追趋文桂桡,龙江江上避烦嚣。忽然惠我龙江曲,露华风韵一何高。

寒梅岭外飘丹蕊,细柳营中夺锦袍。雄似彩虹横碧落,壮如孤鹤唳清皋。

一声铁篴穹崖裂,乱舞青萍山鬼号。狂夫胆气素不俗,不觉承之敛且肃。

一翻击楫歌一曲,三回倚槛连三复。粤山环峙几般青,楚江遥下无穷绿。

肯信删馀别有诗,人情物态各欢悲。樵歌牧唱皆真性,光风皓月古如斯。

易象无边山更山,国风盈耳乌啼间。亥子之中无妙处,剥极阳回是大还。

年去年来祇如此,看来造物亦劳耳。为而不宰乃神工,太上无为自兹始。

纷纷浅薄多忖料,此事堪成一大笑。孤舟两夜傍清溪,徽声幸领参同调。

冬仲初惊塞雁过,月轮推出东山阿。白云吹尽碧空净,黄叶萧萧脱绿柯。

气候清和秋始半,物华佳丽风回波。好景良时无限趣,有酒不斟岁将暮。

隔船呼取青蔬素,莫遣醒客怯衣露。疏星远落寒山戍,看看银河斜欲度。

画角声中转五更,天明又是梧州路。

寄怀梁云端时连雨七旬矣云端西游三旬矣

明代 霍与瑕

芳草凄凄古粤州,王孙何事太淹留。春风独赋桃花什,西水曾归一叶舟。

到处江山新入眼,离居风雨故添愁。何时晴霁还相过,莫遣千红送乱流。

游罗浮和宝潭十绝 其三

明代 霍与瑕

流水高山空自音,子期伤碎伯牙心。天华回首西樵外,隔断寒江万顷深。

陪侯戎院何方伯张都阃东巡避暑铅山观音洞 其四

明代 霍与瑕

古寺嗟零落,云岩羡寂寥。有峰如卓笔,入洞似乘轺。

景胜诗偏壮,风多酒易销。不知东道主,还肯再招邀。

立春和卢星野方伯韵杂兴 其四

明代 霍与瑕

寡合知无援,多言得屡憎。自嗤三已仕,深愧上乘僧。

去国嗟年暮,持家尚夙兴。他时遗世谱,清白或壶冰。

曲江谒先师甘泉精舍

明代 霍与瑕

翩翩黄蝶不知秋,还伴征人岭外游。最是横经旧时地,寂寥荒草满山愁。

龙德歌寿甘泉湛尊师 其一

明代 霍与瑕

龙之潜,或潜在渊。匪江匪汉,瀚渤瀰漫。江门之渚,游洋容与。

江门厓壑,磨龙鳞角。江门有云,龙鼾十春。于戏,龙寿无垠兮,百千斯年乘元气以逡巡兮。

走笔 其二

明代 霍与瑕

粤王台北望中原,微雨微云拥塞门。渺渺银河迷月桂,萋萋文锦织天孙。

甘棠壮岁空留爱,遗草他年倘问存。三叹冯唐容易老,繁霜盈鬓可堪论。

邵少湄折柬有楼台将送暑凉露报新秋之句用何诗飘洒欣然余怀走笔答 ...

明代 霍与瑕

楼台将送暑,关塞已迎秋。纨扇感无极,金兰气欲浮。

何时携好伴,樵月共清讴。踏断四峰路,浑忘世外忧。

二月二十一日清明如樵展扫

明代 霍与瑕

久负西樵约,今朝见四峰。日中星正鸟,春晚月初笼。

绝径宜山屐,缘溪可水舂。桃源知不远,花气霭溶溶。

和区逵鸿见示村居之作 其二 南圃

明代 霍与瑕

夏日过南圃,榕阴接地苍。草亭还可坐,石榻不胜凉。

荔子缘堤熟,荷花隔水香。更多幽赏伴,渔艇系垂杨。

步韵送古林何老先生北上 其五

明代 霍与瑕

长风万里起沧波,画舫行春喜气多。堪羡道人无一事,浩歌清夜对姮娥。

送文澜开馆清江用芝山舍弟韵席上 其七

明代 霍与瑕

清江佳丽地,桃花映水肥。种桃时雨足,早得振皋归。

府江吟 其二

明代 霍与瑕

几阵清风送暑,一轮明月涵秋。吹篴关山何处,龙江人在孤舟。

岐山亲家东厅雅叙走笔 其一

明代 霍与瑕

五载天南别,鸿音复太疏。何当瞻气象,真足慰离居。

细叙亲家礼,温寻报国书。宾筵何猝尔,应是日无虚。

鹅湖道中

明代 霍与瑕

官驿停乌节,山桥过马蹄。可堪离别思,烟树望中迷。

晴日登盍簪楼用海屿韵纪兴 其三

明代 霍与瑕

倚栏犹自北风寒,忽忆皇都旧跨鞍。僻地且便新作业,有人来劝强为官。

诗篇一一从头和,奥灶纷纷冷眼看。种竹南园方十亩,龙孙迟尔长千竿。

秋江送远 其七

明代 霍与瑕

爝火精神有限,流星岁月无多。寄语达真高士,来归安乐仙窝。

五月廿日琴沙偕方田诸君泛舟赏荔用前韵 其一

明代 霍与瑕

紫气朝来西入关,呼童早起落前滩。残星几点野风细,晓鹊数声山月寒。

带露孤征沾旖旎,移阴久坐遍琅玕。丹霞树底饶清话,气味真如幽谷兰。

霍与瑕

霍与瑕

广东南海人,字勉衷。霍韬子。嘉靖三十八年进士。授慈溪知县。以严嵩党羽鄢懋卿巡盐行部,不为礼,被劾罢。后起知鄞县,官终广西佥事。► 457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