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珠江别意送赵瀫阳太史东归 其二

珠江别意送赵瀫阳太史东归 其二

明代 霍与瑕

仁孝于天亲,从命无攸抗。南北或东西,一一随所向。

又如金在炉,镕铸任哲匠。造物本无心,至人每超旷。

阆苑与孤村,风光都淡荡。樵西有流泉,罗浮多叠嶂。

采芳更采芳,春花正可傍。

诗人霍与瑕的古诗

和韵贺海屿公六旬初度 其四

明代 霍与瑕

蟠桃已卸花,木绵欲飘絮。东皇更闹春,细洒交梨雨。

都昌晓晴晚别张都阃

明代 霍与瑕

行邑问农桑,江干话更长。祈寒思早暖,连雨喜朝阳。

鼓角穿山壮,旌旗拂树光。画眉谁窃喜,明日见张郎。

二月二十一日清明如樵展扫

明代 霍与瑕

久负西樵约,今朝见四峰。日中星正鸟,春晚月初笼。

绝径宜山屐,缘溪可水舂。桃源知不远,花气霭溶溶。

舟行步一杯亭春望前韵 其三

明代 霍与瑕

行春出邬子,湖光带草青。忽逢素心人,寄书到芳汀。

展书试一读,由来是化经。纷纷仙佛辈,驻世亦百龄。

别有长生诀,谁当为唤醒。显显远游篇,真筌宜细听。

旒邱社诗上赵縠阳太史宪长 其一

明代 霍与瑕

仙佩当年侍冕旒,承恩来下古旒邱。閒披逸典开名境,每与清人结胜游。

诗比国风真伯仲,化如时雨总徽柔。玉堂明日归朝去,应记童冠几咏讴。

发南浦渡鄱湖杂咏 其四

明代 霍与瑕

明月照沧浪,天光接水光。朱帘疏度彩,锦簟细生凉。

酌酒风踰爽,争棋夜未央。绣衣船尚远,蒲席莫高张。

十月十三日送孙小渠归庐州

明代 霍与瑕

征车远来下,寒菊对时芳。离离菊叶青,灿灿菊英黄。

菊英上茶瓯,菊叶照月光。令仪比幽姿,明德有馨香。

幸觏此馨香,佩服应不忘。

盍簪楼杂咏十首 其三

明代 霍与瑕

春游芳沼阔,缓步大堤平。细雨滋园芷,微风荡野萍。

逍遥来九老,笑语引诸生。更荷留雄藻,光辉藉盛名。

承卢星野教闻谤毋辩小诗谢教兼申来樵旧约 其一

明代 霍与瑕

削迹樵西旧水涯,关心明月到山时。去年叠叠攀跻约,此夜悠悠音信迟。

九十春归花伴鸟,几回怀放酒兼诗。巾车紫盖三城外,何日来过慰远思。

采松歌 其三

明代 霍与瑕

三献既陈,礼仪孔殷。童子登歌,击鼓叩笋。百拜稽首,硕人弥寿。

硕人弥寿,以燕尔后。昌炽而臧,德音孔茂。

用陈唐山韵送艾陵林先生北上三首 其二

明代 霍与瑕

冷冷江上风,皎皎江中月。弄月更吟风,几立师门雪。

昨日山间来,今朝山外别。别我二三子,驱马朝金阙。

禹稷际昌时,颜闵乐高栖。神龙敷雨泽,冥凤渺德辉。

显晦各有适,殊途乃同归。不见冬与夏,裘葛各异衣。

翩翩青袂去,好语何由聚。送远思凄清,北风吹庭树。

乱叶振北风,萧萧下前署。茫茫宦海深,畏途知几处。

滩头白浪高,愿公且徐度。

李太华死事

明代 霍与瑕

天作五岭,代有俊人。冰霜其操,宁有其身。于维太华,凤质龙鳞。

受天子命,以守海滨。北风其寒,小丑煽尘。凭城五年,保障斯民。

艰难葺搆,靡力不陈。小邦憔悴,贼势孔殷。乃捐其躯,以报紫宸。

烈烈英风,睢阳之巡。天子轸念,恤典载伸。峨峨太仆,涣以丝纶。

及其后嗣,咸荷陶甄。于戏,死而不忘,孰则是伦。于戏,我广之事今且然,孰其奋不顾身。

拯我黎氓,纾圣人南顾之频频。余将仰叩于苍旻。

奉怀素予刘尊师 其二

明代 霍与瑕

九龙曾忆侍巾函,歌向溪西复水南。十里清阴松引路,几家篱落草连庵。

独宿自怜松顶鹤,廿年人断广州骖。应嫌风味山中淡,玄酒太羹淡亦甘。

早春即事和韵 其四

明代 霍与瑕

春愁怯春风,春衣仍重絮。有美忽相过,强拉看红雨。

和韵贺海屿公六旬初度 其五

明代 霍与瑕

交梨大如斗,火枣围盈尺。缤纷荐寿筵,共映蟠桃赤。

端午归石头海山索题画

明代 霍与瑕

绿云连地软,红雨接天飞。一尊谁共赏,满目尽吾诗。

浮邱社诗上赵縠阳太史宪长 其五

明代 霍与瑕

唐宋以前皆有记,由来此地是仙家。偷閒冉冉循芳径,纵目悠悠感岁华。

漫把真烟磨写字,旋淘丹井汲烹茶。诗成坐啸无人和,时向池塘数野花。

赠紫霞刘山人

明代 霍与瑕

衣染壶冈小洞霞,翛翛身世似无家。初冬草屋惊飞锡,尽日东篱共采花。

自是泾阳传妙诀,可曾勾漏觅丹砂。何时更与孤山外,铁篴横吹水月涯。

惠德歈音 其二

明代 霍与瑕

万家鱼鳖一城孤,漂渺江村类泛凫。七月以来天未悔,三更之后鬼频呼。

元公诘旦祷弥切,太守连旬睡亦无。昭格由来回造物,蒸黎濒溺幸更苏。

右江吟 其八

明代 霍与瑕

红花白花照水,高树低树排云。征客不知路远,追陪万壑齐春。

霍与瑕

霍与瑕

广东南海人,字勉衷。霍韬子。嘉靖三十八年进士。授慈溪知县。以严嵩党羽鄢懋卿巡盐行部,不为礼,被劾罢。后起知鄞县,官终广西佥事。► 457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