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霍与瑕
仲冬风日凄,朔气来边窍。拥炉闭小轩,独玩贞元妙。
寒梅放旧枝,吾琴理新操。不是怨梅花,漫作江南调。
集古雅歌题慕溪兼贺寿 其六
思皇多士,称彼兕觥。作此好歌,不显其光。介尔景福,寿考不忘。
端午后二日感怀
避暑苔矶客少过,纳凉竹径更如何。东风渡海三山近,西水浮天五月多。
绿野有诗空在涧,丹心无路献卷阿。四朝两世恩光重,报答未能鬓已皤。
桂之坡 其二
桂之华,清海之涯。霭霭天香,灿灿朝霞。凉秋八月,吐此奇葩。
广寒之宫,宴尔维嘉。
奉酬勉纯 其三
皎皎对明月,泠泠抚孤琴。呦呦调鹿鸣,青青怀子衿。
清声流徵羽,逸响振穷林。神理有感通,孑然独伤心。
括易送中丞滕少松公祖陟留都
九五当乾驭,黄裳被冕旒。天风申巽命,昼日接康侯。
锡马膺藩宠,从龙展壮猷。即看交泰合,雷雨满皇州。
桂之坡 其三
桂之叶,繁阴叠接。桂之枝,结子叠垂。桂之下,谁来游者。
桂之坡,丛树婆娑。我有嘉宾,乐饮微酡。呦呦鹿鸣,食野之莎。
我啸我歌,坐石烂柯。百千斯年,永矢弗过。
十月十三日送孙小渠归庐州
征车远来下,寒菊对时芳。离离菊叶青,灿灿菊英黄。
菊英上茶瓯,菊叶照月光。令仪比幽姿,明德有馨香。
幸觏此馨香,佩服应不忘。
又用一杯亭春望前韵四首 其四
四上一杯亭,东风何作恶。烟雨风萧萧,遥天冥寞寞。
春愁浩难消,深心谁为托。豸服自多荣,厚禄良不薄。
素食度清时,役役真堪怍。归去去归来,故山留负郭。
七月三日午刻走笔
风日争秋客路遥,小山孤枕思寥寥。龙江雷雨来何暮,鹢舫炎蒸苦不消。
孟浪半生空自瘁,奔波双鬓为谁凋。新诗倚棹邀灵贶,一朵祥云沛泽饶。
舟行步一杯亭春望前韵 其二
扁舟达夜行,明月出天际。一见月云城,再见龙津第。
遥水落风花,微香吹月桂。风月涌金波,漾漾激湍逝。
激湍自快心,磷石多为厉。寄语操舟人,滩高应少憩。
陪侯戎院何方伯张都阃东巡避暑铅山观音洞 其一
骢马出东郊,缘溪剪草茅。地分闽越界,天在夏秋交。
古洞鸣泉籁,晴烟隐树梢。纳凉无此胜,吾欲结新巢。
舟行用卢方伯莘老韵 其九
放舟顺水行,心情已自好。何当久要人,林壑共探讨。
琴轩 其四
贺高明尹 其三
新成雁塔照黉宫,千秋万岁耸文峰。帝城春昼花如绮,多是公门杞与李。
龙德歌寿甘泉湛尊师 其一
龙之潜,或潜在渊。匪江匪汉,瀚渤瀰漫。江门之渚,游洋容与。
江门厓壑,磨龙鳞角。江门有云,龙鼾十春。于戏,龙寿无垠兮,百千斯年乘元气以逡巡兮。
十洲草亭十首和玉田韵 其七
风和日暖到天台,千树桃花杂草莱。玉女捧卮开夜宴,洞箫吹月上瑶台。
五铢雾縠香生袂,七宝云筝毊绝埃。堪笑刘郎凡骨重,来游此地却思回。
泊丈亭寄翁见海中丞 其二
孤松山畔影亭亭,有客盘桓独抱情。古瑟自传流水调,新诗应与国风评。
且看云雨膏中野,肯把寒泉忘旧盟。半醉将来天欲晚,寥寥远道少人行。
珠江别意送赵瀫阳太史东归 其四
姬公负扆时,流言固多有。东山久不归,跋前且疐后。
乃其吐握心,靡替弥永久。沧溟每纳污,巨泽恒藏垢。
所以福履绥,庆流如川阜。寄语遐征人,此义亦当剖。
曲江谒先师甘泉精舍
翩翩黄蝶不知秋,还伴征人岭外游。最是横经旧时地,寂寥荒草满山愁。
一杯亭春望 其一
上上一杯亭,春风何浩浩。今朝柳叶新,昨日梅花缟。
匆匆岁月徂,人生容易老。游子惜春辉,王孙怨芳草。
芳草年年绿,红颜不再好。一杯复一杯,聊以宽怀抱。
霍与瑕
广东南海人,字勉衷。霍韬子。嘉靖三十八年进士。授慈溪知县。以严嵩党羽鄢懋卿巡盐行部,不为礼,被劾罢。后起知鄞县,官终广西佥事。► 457篇诗文
清明谒陵遂游西山 其六
论诗呈双鱼 其四
寄关紫云八十翁步相思歌韵
题画李白望月
送曹洞峰宪副陟广右 其五
龙江野酌和秋字胡内翰见示之作
春台惠纪 其一
黄莱轩见怀依韵奉谢 其一
秋江送远 其八
送叶蕴西归龙山
秋江送远 其三
阊阖开
寄沈尹四首 其四
初春十一粤秀山社会 其二
奉怀弼塘尊师古林尊丈二首 其二
景州晓行
喜九弟闭关结伴苦学
珠江别意送赵瀫阳太史东归 其五
登观澜阁 其四
送及泉舍弟用甫舍侄西游
走笔 其三
龙德歌寿甘泉湛尊师 其二
十月十三日送孙小渠归庐州 其二
送杜方伯入觐 其四
陪侯戎院何方伯张都阃东巡避暑铅山观音洞 其四
赠沈尹北征 其二
惠德歈音
宿三里山家
送文澜开馆清江用芝山舍弟韵席上 其三
早春即事和韵 其二
清明谒陵遂游西山 其五
走笔奉和匡南见寄 其三
送曹洞峰宪副陟广右 其二
和韵酬谭侄婿 其三
右江吟 其十二
送曹洞峰宪副陟广右
二月二十一日清明如樵展扫 其六
盍簪楼杂咏十首 其三
区见泉表弟新居寄贺四首 其四
春台惠纪 其二
盍簪楼杂咏十首 其七
赠沈尹北征 其七
和区逵鸿见示村居之作 其二 南圃
端午归石头海山索题画
湖畔
游罗浮和宝潭十绝 其八
翠微歌
七月二十朝
江南弄八景 其三 藤涌月露
闻紫云丈丹成志喜
承卢星野教闻谤毋辩小诗谢教兼申来樵旧约 其一
浮邱社诗上赵縠阳太史宪长 其二
相思歌
春日陪侯侍御游洪岩用卢大参韵 其十
送曹洞峰宪副陟广右 其四
新春再和韵杂兴 其六
立春和卢星野方伯韵杂兴 其十一
盍簪楼杂咏十首 其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