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霍与瑕
读书台畔碧桃花,春归摇落半溪霞。冼郎归去知何在,欲问深山吠犬家。
得同亭杂咏 其四
八仙分水槛,四老共浮槎。轮日排蔬果,迎风酌藕花。
隔山疑有洞,深巷是谁家。佛隐来寻惯,篙师莫近沙。
登观澜阁
淡荡云容出岫,参差树影临江。黄犊晚归呼子,白鸥晴浴成双。
藕花亭杂咏为梁浮山中书 其十二
高兴逢贤主,杯盘晚未收。白华歌进酒,明月坐邀秋。
得食驯坭鲋,忘机狎野鸥。汪汪千顷度,不忝旧风流。
端午归石头海山索题画
绿云连地软,红雨接天飞。一尊谁共赏,满目尽吾诗。
舟行用卢方伯莘老韵 其十
条风故清淑,未用蒲葵扇。击楫歌沧浪,落花随片片。
侍诸老游城用韵 其一
谬忝东陲寄,乞言大老庭。长城增气象,高阁聚文星。
笑语皆模范,风流半醉醒。欲将幽谷调,传与世间听。
楼台送暑之句再三歌讽浑欲伤秋再用韵纪兴 其三
楼台将送暑,风日正争秋。大火宵犹午,微凉朝渐浮。
红莲新度曲,乌桕旧传讴。忽忆天涯路,鹡鸰生远忧。
侍甘泉师谒四贤祠 其二
高山千载瞻前哲,庭宇经营信有心。门户森然廊寝异,阶除宛似奥堂深。
虹垂两涧清殊派,屏展诸峰碧万寻。终古秉彝应不泯,同祠配享匪斯今。
奉怀弼塘尊师古林尊丈二首 其二
断魂芳草送春残,谁寄春诗自残南。杏树坛边新雨泽,梅花村里旧云庵。
明时天际翔威凤,野老山中忆去骖。肯订翳门关上约,碧溪薇蕨有馀甘。
吕亭驿走笔 其二
暖日和风天气,青山绿水人家。对岸草眠黄犊,古亭槐集乌鸦。
晴日登盍簪楼用海屿韵纪兴 其五
十尺楼阑三尺台,碧山绿水自台回。百年老树春仍媚,半亩方塘天亦开。
漫倚南山歌白石,谁从东海问蓬莱。安期一去无回首,且把新醪满瓦杯。
走笔 其二
粤王台北望中原,微雨微云拥塞门。渺渺银河迷月桂,萋萋文锦织天孙。
甘棠壮岁空留爱,遗草他年倘问存。三叹冯唐容易老,繁霜盈鬓可堪论。
初四日舟至观音岩忆诸兄弟集古寄怀
十月之交,北风其凉。山川悠远,何人不将。泉流既清,维舟方之。
兄及弟矣,远于将之。蒹葭苍苍,淮水汤汤。之子于归,我心忧伤。
瞻望兄兮,陟则在巘。不远伊迩,爱而不见。英英白云,悠悠我心。
子惠思我,怀之好音。
出都门口占别家兄
偷得南楼半月閒,营车驿马又间关。欲知后夜相思处,银汉星河月一弯。
和韵贺海屿公六旬初度 其三
嘉客与贤主,好景及良晨。新月正当席,微风不动尘。
桂之坡 其二
桂之华,清海之涯。霭霭天香,灿灿朝霞。凉秋八月,吐此奇葩。
广寒之宫,宴尔维嘉。
舟行用卢方伯莘老韵 其九
放舟顺水行,心情已自好。何当久要人,林壑共探讨。
十洲草亭十首和玉田韵 其八
四围碧荔锁名园,花满芳蹊酒满尊。北浦北瞻连锦里,西樵西望见昆崙。
风清午枕添新梦,潮长春洲过旧痕。几度招邀游未得,可堪佳句照柴门。
舟行步一杯亭春望前韵 其四
望望湖上春,山水自不恶。山色足烟花,水光通冥寞。
中有柴桑翁,高踪随所托。遐心物外栖,浮云天际薄。
企仰空多年,颜厚增惭怍。往者来可追,归哉城北郭。
听鹤亭和韵 其一
小山曾见省南东,寓远翛翛倚东空。岂谓微垣施巧匠,亦移蓬岛入新丰。
双凫晓浥花间露,独鹤时鸣竹外风。最是仙郎无一事,洗心高坐玉壶中。
霍与瑕
广东南海人,字勉衷。霍韬子。嘉靖三十八年进士。授慈溪知县。以严嵩党羽鄢懋卿巡盐行部,不为礼,被劾罢。后起知鄞县,官终广西佥事。► 457篇诗文
闻唐子妙阳出宪狱喜而赋此
得同亭杂咏 其五
送聂瑶峰进士知南陵 其二
山居奉答诗社列位老伯见怀之作 其一
步韵送古林何老先生北上 其二
送文澜开馆清江用芝山舍弟韵席上 其九
陟东门 其四
鹅湖道中
琴轩 其三
送叶蕴西归龙山 其二
江南弄八景 其八 西淋返照
送文澜开馆清江用芝山舍弟韵席上 其六
龙江野酌和秋字胡内翰见示之作
又用一杯亭春望前韵四首 其四
采松歌 其四
重登观澜阁 其一
送曹洞峰宪副陟广右 其四
上弦月
得家书讣仲兄少石仲弟少玉之报 其一
七月二十朝
论诗呈双鱼 其五
元夜立春 其三
端午归石头海山索题画 其三 渊明采菊
和区逵鸿见示村居之作 其四 北径
寄关紫云八十翁步相思歌韵
新春试笔用区封君韵
送聂瑶峰进士知南陵 其一
明月吟赠两湖黄都督北归 其三
题画李白望月
十六日偕胡余二守登柳州南楼小酌
赵家围
送叶养直归龙山 其二
乘月访觉山先生于西溪次夕复侍教次铁峰韵
春夜泛湖漫兴 其三
和韵贺海屿公六旬初度 其二
景州晓行
括易送中丞滕少松公祖陟留都 其四
奉和督府庆云瑞鹊诗有序 其二
奉怀素予刘尊师 其二
齐寿篇 其一
一苇所如四首 其一 春
括滕王阁序用韵送夏见吾公祖年丈赍捧北上
黄莱轩见怀依韵奉谢 其三
走笔和玉田见示之作
天香草堂见梅
十洲草亭十首和玉田韵 其十
送叶蕴西归龙山
鲁四府考绩恩封
新春再和韵杂兴 其四
吕亭驿走笔 其一
登岸
早春即事和韵 其一
珠江别意送赵瀫阳太史东归 其三
舟行用卢方伯莘老韵 其四
藕花亭杂咏为梁浮山中书 其三
别馆都春 其三
春夜泛湖漫兴 其一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