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奉怀素予刘尊师 其二

奉怀素予刘尊师 其二

明代 霍与瑕

九龙曾忆侍巾函,歌向溪西复水南。十里清阴松引路,几家篱落草连庵。

独宿自怜松顶鹤,廿年人断广州骖。应嫌风味山中淡,玄酒太羹淡亦甘。

诗人霍与瑕的古诗

赠远人送蒋道林郎归湖湘八章

明代 霍与瑕

荷之华,在彼中泽。我赠远人,言泽其萚。

荷之华,在水一方。我赠远人,言泽其英。

荷之华,在彼中洲。我赠远人,以歌以游。

以歌以游,泛舟中流。逝者如斯,若之何其休。

以游以歌,泛舟中河。今者不泽莲,秋风且多。

江门之荷,而今灿灿。外直中通,不支不蔓。谁其泽之,绿江不远。

甘泉之荷,江门之㵝。五湖烟深,六桥月霁。谁其泽之,愿与子偕逝。

沅湘之水,其流泱泱。叶渚花汀,馥郁芬芳。昔有美人,制荷之裳。

饮荷之露,飧荷之英。来此明都,予浥其光。言旋言归,于今七霜。

虽则七霜,何日之能忘。于嗟乎,折荷花以赠远人,起予心之怀将。

登观澜阁 其四

明代 霍与瑕

太极图书易简,濂溪风月寻常。如何人去千载,高踪谁嗣遗芳。

贺箕野七十一丁亥正月十三日 其一

明代 霍与瑕

寿域宏开碧玉林,上元春色更骎寻。水通西极源流远,花覆前溪雨露深。

几度宾筵陪郑重,七旬命服称徽音。江村烟火盈街市,把酒题诗思不禁。

登观澜阁 其三

明代 霍与瑕

径来羊仲求仲,菊有黄花白花。昨日南山书到,折腰郎向谁家。

一苇所如四首 其四 冬

明代 霍与瑕

我有一函书,细写先天要。乾坤与日月,都出此元窍。

守一存吾真,万劫颜长少。再三欲授君,秪嫌下士笑。

北风城郭闭,与君独出眺。红炉海底燃,雪山天外峭。

好言不在多,半句通微妙。语竟人不闻,寒江独垂钓。

上弦月

明代 霍与瑕

少小迄今尚慕仙,无端世网苦牵缠。八千行路天中伏,两度离家月上弦。

喜见缁尘随雨静,漫乘凉露带星眠。明朝又蹑高人躅,应是邯郸旧有缘。

七月三日午刻走笔

明代 霍与瑕

风日争秋客路遥,小山孤枕思寥寥。龙江雷雨来何暮,鹢舫炎蒸苦不消。

孟浪半生空自瘁,奔波双鬓为谁凋。新诗倚棹邀灵贶,一朵祥云沛泽饶。

五月廿日琴沙偕方田诸君泛舟赏荔用前韵 其三

明代 霍与瑕

寻真偶出翳门关,五月扁舟共碧滩。江浦雷声惊老梦,琴沙风色入秋寒。

水云身世欣清酌,烟火山家荐绿玕。从此采芳来往惯,丁宁畦父为栽兰。

再游青莲洞 其二

明代 霍与瑕

谁说三天界,人间不可通。桥从乌鹊渡,洞是广寒宫。

听奏霓裳曲,坐当阊阖风。新诗多逸态,为篆玉霄中。

藕花亭杂咏为梁浮山中书 其十二

明代 霍与瑕

高兴逢贤主,杯盘晚未收。白华歌进酒,明月坐邀秋。

得食驯坭鲋,忘机狎野鸥。汪汪千顷度,不忝旧风流。

赠沈尹北征 其五

明代 霍与瑕

山高松桧青,水落寒潭碧。松桧有贞心,寒潭无潦迹。

保此皎洁姿,远诣当何极。珍重复珍重,古辙应遐历。

中林有故人,青眼为君拭。

二月二十一日清明如樵展扫 其二

明代 霍与瑕

冲云迷咫尺,不记旧山腰。雨骤便高帽,溪深得短桥。

岩花红楚楚,野竹绿萧萧。多少来游客,春心可奈骄。

得同亭杂咏 其四

明代 霍与瑕

八仙分水槛,四老共浮槎。轮日排蔬果,迎风酌藕花。

隔山疑有洞,深巷是谁家。佛隐来寻惯,篙师莫近沙。

春夜泛湖漫兴 其四

明代 霍与瑕

弄月不须疑,萧疏半世痴。逢人深浅酌,见尔妙高词。

旧有紫之癖,今仍白出奇。幸依卢扁在,箴砭足吾师。

论诗呈双鱼 其五

明代 霍与瑕

秦居列国中,其声独浑雄。霸图虽烈烈,夏商亦遗风。

矧据关河胜,地厚气亦钟。所以春秋末,居然并七雄。

步韵送古林何老先生北上 其五

明代 霍与瑕

长风万里起沧波,画舫行春喜气多。堪羡道人无一事,浩歌清夜对姮娥。

听鹤亭和韵 其一

明代 霍与瑕

小山曾见省南东,寓远翛翛倚东空。岂谓微垣施巧匠,亦移蓬岛入新丰。

双凫晓浥花间露,独鹤时鸣竹外风。最是仙郎无一事,洗心高坐玉壶中。

十月十三日送孙小渠归庐州 其四

明代 霍与瑕

细雨度秋山,菊花黄欲坠。送远多苦心,一洒寒江泪。

寒江千里程,新月湛江明。画航浮月去,而我自山城。

山城鸣夜角,疏星何错落。思君梦不成,远听残更铎。

舟行用卢方伯莘老韵 其四

明代 霍与瑕

昨日喜春来,今朝惜春去。孤舟泛涟漪,春风仍处处。

清明谒陵遂游西山 其六

明代 霍与瑕

闻道西山佳胜地,念年劳企欠登临。好春好日陪仙侣,疏雨疏风度远岑。

绿酒湖亭供永话,幽花石洞覆繁阴。那知背郭尘嚣外,别有高山流水音。

霍与瑕

霍与瑕

广东南海人,字勉衷。霍韬子。嘉靖三十八年进士。授慈溪知县。以严嵩党羽鄢懋卿巡盐行部,不为礼,被劾罢。后起知鄞县,官终广西佥事。► 457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