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霍与瑕
舍舟登彼岸,无言奈若何。覆翻云雨手,平地更风波。
送杜方伯入觐
显显方伯,屏此明都。惠绥三年,嘉有丕谟。天子曰归,来奏硕肤。
山川阻远,载驰载驱。驾言送之,珠江之郛。
送杜方伯入觐 其三
暮春三月,东征孔棘。方伯维之,孔馈有绎。四月之夏,柘林为逆。
薄于城下,民罹其贼。脂民肝骨,远迩躅踯。峨峨大舰,烧焚靡孑。
方伯图之,毕举群策。以佐元老,驱除荡涤。是底嘉绩,危城以磐石。
阊阖开
阊阖开,临九垓,正面南离俯交正。道一风同万馀里,哲人应运绥福履。
绥福履,践泰阶。开府南州星几回,河清海晏越裳来。
天子有新命,元老归来曰:总是宪台宪万邦哉。
夜坐闻塔铃
何处佳人杂佩琼,恍疑莲步到寒更。锵锵铁马迎风韵,细细铜驼达夜声。
几度琅珰思蜀道,半天钟磬落华清。可堪迢递关山梦,羌到三城为尔惊。
贺高明尹 其三
新成雁塔照黉宫,千秋万岁耸文峰。帝城春昼花如绮,多是公门杞与李。
岐山亲家东厅雅叙走笔 其二
女眷集中堂,东厅宴绿郎。幽花谁共赏,时果自生香。
过午酒无量,迎秋诗欲狂。况有高人在,遐心天际翔。
发南浦渡鄱湖杂咏 其四
明月照沧浪,天光接水光。朱帘疏度彩,锦簟细生凉。
酌酒风踰爽,争棋夜未央。绣衣船尚远,蒲席莫高张。
赠沈尹北征 其五
山高松桧青,水落寒潭碧。松桧有贞心,寒潭无潦迹。
保此皎洁姿,远诣当何极。珍重复珍重,古辙应遐历。
中林有故人,青眼为君拭。
走笔谢齐太衢戴浑庵 其一
几度逢人问信,三年无雁传书。何因清昼陪侍,临水登山步虚。
寄怀龙皋叶大夫 其三
忆昔学制锦,三岁慈溪水。萋斐起飘风,知子独君子。
予自悠悠者,守默徂中野。矫矫徵贤篇,强聒故不舍。
自余再来东,音书得屡通。然而咫尺间,乃不睹仪容。
岂谓姚江深,岂谓四明远。莫往亦莫来,悠思空缱绻。
赠沈尹北征 其三
清朝选骏逸,骐骥入驰驱。发轫试康庄,来下广州车。
庭前雀可罗,门绝故人书。大奸与巨姓,屏息若籧篨。
廉公信有威,赫赫民所都。
陟东门 其四
我思古人,尼叟时宪。堂堂仁义,低垂管晏。浩然者存,万世如见。
彼美人之寿兮,硕人之寿兮。
右江吟 其十二
一雨三江洗甲,千山二月行雷。作解天心如见,残村遗老归来。
新春再和韵杂兴 其五
夕除寒不寐,挑烬对残书。献岁供香粉,迎春剪细蔬。
野花随乱放,庭草不教锄。亲旧时来下,追欢半醉馀。
乘月访觉山先生于西溪次夕复侍教次铁峰韵
雨夜访西溪,皓魄当楼皦。清飙来远天,凉露滴前峤。
嘉会逢兹夕,良晤殆通晓。高山侍子侧,徽音写玄妙。
丈夫贵知心,幸矣一相眺。纷纷遽言别,此恨何时了。
右江吟 其一
春日春风满屋,春溪春草繁绿。青闺春恨绵时,人在穿山独宿。
萱草忘忧
我思之人水一方,爱而不见心自伤。白露未下蒹葭苍,秋风渐起歇群芳。
潦尽天清桂子香,耿耿河汉夜成章。牵牛织女空七襄,隔断恩情永相望。
鳷鹊何时成桥梁,我思之人在西方。天寒不可渡潇湘,且把萱花种短墙。
时酌金罍称兕觥,终吾之生以徜徉。
泊淮
月白沙明春满天,抱将明月伴春眠。从来马上艰难曲,不入江南浪子船。
一杯亭春望 其三
上上一杯亭,春山无数青。春山啼野鸟,春水涨前汀。
山水长如此,游人几度经。浮桥步良月,伊时故髫龄。
回首三十年,忽忽如梦醒。一杯复一杯,高歌还自听。
闻紫云丈丹成志喜
秋色凄清沁玉坛,几回醒梦破邯郸。笛吹沧海涛偏恶,书寄辽阳墨未乾。
九转丹成真异事,三山桃熟倘同飧。他年骑鹤碧空过,指点江头认石澜。
霍与瑕
广东南海人,字勉衷。霍韬子。嘉靖三十八年进士。授慈溪知县。以严嵩党羽鄢懋卿巡盐行部,不为礼,被劾罢。后起知鄞县,官终广西佥事。► 457篇诗文
舟行步一杯亭春望前韵 其三
和韵贺海屿公六旬初度 其五
岐山亲家东厅雅叙走笔 其一
采松歌 其三
后洞
早春即事和韵 其一
顷波来柬有游樵之约喜走笔答之
锦厓
洗兵马行
十洲草亭十首和玉田韵 其十
用陈唐山韵送艾陵林先生北上三首 其二
游镜林和泰泉公韵
珠江别意送赵瀫阳太史东归 其五
侍诸老游城用韵 其一
桂之山
立秋前二夕闻歌
和韵贺海屿公六旬初度 其八
得同亭杂咏 其七
惠德歈音
赠谢尹北上
春夜泛湖漫兴 其一
早春即事和韵 其八
赵縠阳槎史东归赠寄 其二
舟行用卢方伯莘老韵 其四
走笔招区顿池四表 其一
和区逵鸿见示村居之作 其三 西园
浮邱社诗上赵縠阳太史宪长 其五
新春试笔用区封君韵
端午归石头海山索题画 其三 渊明采菊
一苇所如四首 其一 春
盍簪楼杂咏十首 其二
赠别 其三
春夜泛湖漫兴 其四
黎氏旌节荣奖 其二 代少石兄作
十月十三日送孙小渠归庐州
春台惠纪 其三
奉和督府庆云瑞鹊诗有序 其二
得同亭杂咏 其六
又用一杯亭春望前韵四首 其一
发南浦渡鄱湖杂咏 其二
桂之坡 其二
送叶蕴西归龙山 其二
新春再和韵杂兴 其四
登观澜阁
翠微歌 其四
赠沈尹北征 其七
右江吟 其三
和韵贺海屿公六旬初度 其四
豁然楼燕集
舟行步一杯亭春望前韵 其四
人日喜晴
赵縠阳太史东归赠寄 其二
盍簪楼杂咏十首 其十
十洲草亭十首和玉田韵 其八
桂之坡
括易送中丞滕少松公祖陟留都 其四
读莱轩感事之作走笔漫书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