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霍与瑕
客子挂征帆,秋风正陨黄。英英风外云,零零草下霜。
悠悠送远情,汪汪江水长。相逢恨已晚,匆匆又离觞。
慷慨复慷慨,临流欲搴裳。愿言各努力,庶以慰同方。
和区逵鸿见示村居之作 其一 东庄
行乐复行乐,东游得此庄。逢春多逸兴,近水有幽香。
绿柳风初暖,青梅味可尝。冰山成的事,何处问金张。
赠大司马文峰陈老先生东归 其四
硕人应昌运,两秉南天钺。涕泗秉疮痍,笑谈安臲卼。
巍碣镂人心,戎功耀金阙。胡然逊硕肤,去弄沧溟月。
行乐且行乐,徵书在明发。
盍簪楼杂咏十首 其三
春游芳沼阔,缓步大堤平。细雨滋园芷,微风荡野萍。
逍遥来九老,笑语引诸生。更荷留雄藻,光辉藉盛名。
送叶养直归龙山 其二
水村借宁宇,远近浥英标。盗似逢鹯雀,人称逼鼠猫。
网罗兼众技,箫管亦多娇。草泽遗雄骏,弓旌谁为招。
陟东门 其四
我思古人,尼叟时宪。堂堂仁义,低垂管晏。浩然者存,万世如见。
彼美人之寿兮,硕人之寿兮。
珠江别意送赵瀫阳太史东归 其三
周公谓鲁公,不过三十字。然而洛邑鼎,遂延八百祀。
鲁邦世先猷,庆誉亦靡坠。千古相臣规,此为第一义。
自馀区区者,何足复深计。寄语遐征人,夙兴时细味。
寄家书南京偶题书缄
年年天北递离忧,此日城西思倍愁。正拟封书凭雁翼,又逢挝鼓竞龙舟。
乔椿锁翠皆无恙,棣萼舒红亦寡俦。一报安宁一惆怅,漫将情绪咽歌喉。
舟行用卢方伯莘老韵 其三
江清疑富春,钓丝谁料理。萧萧白发翁,日高眠未起。
十八滩杂咏 其九
半岁经过地,劬劳念每深。秋华承露重,古木幸风沉。
辛苦平生足,脂甘季弟心。踰涯疏远望,白发尚胜簪。
北山有松 其一
北山有松,其干凌云。露雨泽之,几百千春。于嗟乎,松之茂兮,慎斋之寿兮。
盍簪楼杂咏十首 其七
上上盍簪楼,遥天一望收。日移南陆晷,风送海门秋。
五岭紫霞幛,三山杜若洲。看看星河近,乘槎好溯流。
赵縠阳太史东归赠寄
春风春日送仙槎,珠海芳尊共物华。帝里九重同恋阙,师门八十讲通家。
玩馀樵岭清秋月,冲碎罗浮古洞霞。此去不妨呤弄在,蓬莱仍有万年花。
七月三日午刻走笔
风日争秋客路遥,小山孤枕思寥寥。龙江雷雨来何暮,鹢舫炎蒸苦不消。
孟浪半生空自瘁,奔波双鬓为谁凋。新诗倚棹邀灵贶,一朵祥云沛泽饶。
奉酬勉纯
南国有佳人,遗我尺素书。书中成锦字,文章映碧虚。
情义既洵美,德音复婉都。回首樵云外,感此益凄且。
寥寥鹡鸰诗,君今歌是图。
得同亭杂咏 其一
风雨晦冥冥,独坐得同亭。微茫松隔水,萧飒竹临汀。
远意空千古,春山且一瓶。醉来歌白石,天晚少人听。
和韵贺海屿公六旬初度 其五
交梨大如斗,火枣围盈尺。缤纷荐寿筵,共映蟠桃赤。
一苇所如四首 其四 冬
我有一函书,细写先天要。乾坤与日月,都出此元窍。
守一存吾真,万劫颜长少。再三欲授君,秪嫌下士笑。
北风城郭闭,与君独出眺。红炉海底燃,雪山天外峭。
好言不在多,半句通微妙。语竟人不闻,寒江独垂钓。
开复旧河濠 其一
河水之悠悠兮,人或以为尤兮。口胡为乎不缄。将起羞兮,尚慎旃哉。
侍甘泉师谒四贤祠 其一
百代真儒共此祠,溪蘋涧藻具威仪。三香手献烟如缕,一脉心传道若丝。
古洞浮岚青霭霭,山堂芳草绿依依。春深风月无人领,渺渺微躯谁与归。
陪侯戎院何方伯张都阃东巡避暑铅山观音洞 其一
骢马出东郊,缘溪剪草茅。地分闽越界,天在夏秋交。
古洞鸣泉籁,晴烟隐树梢。纳凉无此胜,吾欲结新巢。
霍与瑕
广东南海人,字勉衷。霍韬子。嘉靖三十八年进士。授慈溪知县。以严嵩党羽鄢懋卿巡盐行部,不为礼,被劾罢。后起知鄞县,官终广西佥事。► 457篇诗文
二月二十一日清明如樵展扫 其二
侍甘泉师谒四贤祠 其二
走笔招区顿池四表 其一
区见泉表弟新居寄贺四首 其三
七月二十朝
桂之圃歌
发南浦渡鄱湖杂咏 其四
安愚雅诗
步韵送古林何老先生北上 其二
论诗呈双鱼 其一
临川诸老邀游醉乡别寄
春台惠纪 其三
赠沈尹北征 其七
用陈唐山韵送艾陵林先生北上三首 其二
翠微歌
秋江送远 其四
舟行用卢方伯莘老韵 其一
步韵送古林何老先生北上 其三
送曹洞峰宪副陟广右
右江吟 其二
十月十三日送孙小渠归庐州 其三
秋江送远 其三
寿陈唐山七十一 其六
走笔奉和匡南见寄 其四
走笔答何次澜见寄
得同亭杂咏 其七
右江吟 其八
采松歌 其四
括易送中丞滕少松公祖陟留都 其五
和韵贺海屿公六旬初度 其七
早春即事和韵 其一
新春试笔用区封君韵
豁然楼燕集 其二
端午后二日感怀
题月塘
一杯亭春望 其三
奉和督府庆云瑞鹊诗有序 其一
得同亭杂咏 其二
奉别黄碧川大参归番禺四首 其四
府江吟 其二
送文澜开馆清江用芝山舍弟韵席上 其一
闻唐子妙阳出宪狱喜而赋此
侍诸老游城用韵 其一
闻紫云丈丹成志喜
送叶养直归龙山 其四
春夜泛湖漫兴 其二
惠德歈音
走笔附寄安寓方田二表
端午归石头海山索题画
浮邱社诗上赵縠阳太史宪长 其二
江南弄八景 其四 桂圃风香
赵縠阳太史东归赠寄 其二
相思歌
寒食 其三
和区逵鸿见示村居之作 其四 北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