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霍与瑕
巍然相府雨青楼,有客来登最上头。千里山河穷短目,几家烟火淡新秋。
清谈自觉狂多谬,懒病祇凭酒暂瘳。回首北天重倚望,五云依旧护神州。
集古雅歌题慕溪兼贺寿 其二
山有乔松,于涧之中。企予望之,忧心忡忡。
奉怀弼塘尊师古林尊丈二首 其二
断魂芳草送春残,谁寄春诗自残南。杏树坛边新雨泽,梅花村里旧云庵。
明时天际翔威凤,野老山中忆去骖。肯订翳门关上约,碧溪薇蕨有馀甘。
登岸
舍舟登彼岸,无言奈若何。覆翻云雨手,平地更风波。
顷波来柬有游樵之约喜走笔答之
忽传澜石札,清兴亦樵关。云满痴仙袖,烟深桂子湾。
好歌移白昼,佳伴拉青山。景胜堪良晤,只忧人未閒。
龙德歌寿甘泉湛尊师 其一
龙之潜,或潜在渊。匪江匪汉,瀚渤瀰漫。江门之渚,游洋容与。
江门厓壑,磨龙鳞角。江门有云,龙鼾十春。于戏,龙寿无垠兮,百千斯年乘元气以逡巡兮。
龙德歌寿甘泉湛尊师 其三
龙之骧,蹈厉奋扬,伸缩翕张。电裂碧空,奕奕其光。
迅雷震之,震惊四方。蛇妖鼠怪,遁走伏藏。作雨瀼瀼,黍稷穰穰。
南都民士,悦豫且康。于戏,龙寿无疆兮,百千斯年乘元气以翱翔兮。
明月吟赠两湖黄都督北归 其三
元戎上玉京,驱马迅长征。筹定百蛮服,戈挥五岭清。
人安儒将雅,天借福星明。十载瞻承惯,无因可报琼。
早春即事和韵 其四
春愁怯春风,春衣仍重絮。有美忽相过,强拉看红雨。
十洲草亭十首和玉田韵 其一
少壮交游翰墨中,远方问字羡扬雄。六旬冠挂登洲月,九畹兰飘楚水风。
绣昼纷纷还后辈,彩云细细绕长空。等閒屈指吾乡里,投老光辉孰与同。
走笔奉和匡南见寄 其四
此座何时设,西山忽在前。秋深仍可约,为赋见山篇。
走笔奉和匡南见寄 其三
芭蕉檠绿盖,珍竹散繁阴。风引微凉入,熙然物外心。
送王震所宪副
烟纤纤复雨纤纤,烟雨无端更冷炎。乍见霜麾遵海耀,忽听雷鼓与风兼。
龙光善世应随遇,豸绣便身自可添。努力加餐迓新宠,天王明圣不须占。
括易送中丞滕少松公祖陟留都 其二
十载不家食,天衢观国光。包鱼知硕量,射隼著锋芒。
井井宏经济,乾乾日赞襄。大君宜有命,三锡倍辉煌。
府江吟 其一
三千水驿尧封,百二山河禹甸。谁云帝子仙游,万古重华如见。
走笔和海山舍弟订来樵之约
樵西古圣地,云岩旧有仙。紫姑丹井畔,乌利碧云边。
远意三山岛,芳踪七洞天。不知骑鹤过,更得几千年。
七月三日午刻走笔
风日争秋客路遥,小山孤枕思寥寥。龙江雷雨来何暮,鹢舫炎蒸苦不消。
孟浪半生空自瘁,奔波双鬓为谁凋。新诗倚棹邀灵贶,一朵祥云沛泽饶。
游罗浮和宝潭十绝 其九
信脚青霞碧涧前,不知身世在诸天。岩头一宿饶清梦,睡碎梅花实可怜。
琴轩 其三
秋夜月皎皎,凉风满庭院。白露风蒹葭,碧天过鸿雁。
怀人在隔水,幽思托绿绮。清声激徵羽,心事向谁语。
弹罢不胜情,寒螀唤月明。
桥梓长春
何处人间两地仙,斑斓歌舞入新篇。筵当秋序黄花瘦,老饫春风白发鲜。
雨露千山桥伴梓,闽江万里水连天。好将寿考作人雅,去赞台莱杞李妍。
早春即事和韵 其七
皇都隔岭表,一万六千里。何时更往来,著此王乔履。
霍与瑕
广东南海人,字勉衷。霍韬子。嘉靖三十八年进士。授慈溪知县。以严嵩党羽鄢懋卿巡盐行部,不为礼,被劾罢。后起知鄞县,官终广西佥事。► 457篇诗文
黎氏旌节荣奖 其二 代少石兄作
再游青莲洞 其二
走笔 其二
走笔和玉田见示之作
论诗呈双鱼 其五
邵少湄折柬有楼台将送暑凉露报新秋之句用何诗飘洒欣然余怀走笔答 ...
临川诸老邀游醉乡别寄 其四
春日陪侯侍御游洪岩用卢大参韵 其四
新春再和韵杂兴 其六
赵縠阳太史东归赠寄
又用一杯亭春望前韵四首 其四
府江吟 其二
送梁浮山 其二
赠沈尹北征 其五
奉酬勉纯 其四
走笔 其三
苦旱
赠大司马文峰陈老先生东归 其二
藕花亭杂咏为梁浮山中书 其一
德州别达泉朱殿撰 其三
重登观澜阁 其一
别馆都春 其三
奉怀弼塘尊师古林尊丈二首 其一
春日泛湖漫兴 其三
萱草忘忧
沈章山参政见示咏雪佳作奉和 其二
秋江送远 其四
藕花亭杂咏为梁浮山中书 其十
赠别 其二
开复旧河濠 其一
端午归石头海山索题画 其三 渊明采菊
人日喜晴用韵
秋江送远 其八
盍簪楼杂咏十首 其一
赵縠阳槎史东归赠寄 其二
望白云山有作
早春即事和韵 其八
送王巾川北归二首
江南弄八景 其三 藤涌月露
龙德歌寿甘泉湛尊师 其二
闻甘泉师翁游南岳归志喜
十月十三日送孙小渠归庐州 其四
舟行步一杯亭春望前韵 其一
晴日登盍簪楼用海屿韵纪兴 其四
寿陈唐山七十一 其六
邓仰泉挽歌 其一
贺箕野七十一丁亥正月十三日 其一
清明谒陵遂游西山 其二
走笔附寄安寓方田二表
送文澜开馆清江用芝山舍弟韵席上 其六
浮邱社诗上赵縠阳太史宪长 其三
黄莱轩见怀依韵奉谢 其三
登雨青楼
翠微歌 其三
送文澜开馆清江用芝山舍弟韵席上 其三
送杜方伯入觐 其三
送叶养直归龙山 其三
二月二十一日清明如樵展扫 其八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