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五月廿日琴沙偕方田诸君泛舟赏荔用前韵 其一

五月廿日琴沙偕方田诸君泛舟赏荔用前韵 其一

明代 霍与瑕

紫气朝来西入关,呼童早起落前滩。残星几点野风细,晓鹊数声山月寒。

带露孤征沾旖旎,移阴久坐遍琅玕。丹霞树底饶清话,气味真如幽谷兰。

诗人霍与瑕的古诗

走笔招区顿池四表 其一

明代 霍与瑕

坐看鱼游藻,忽惊人寄书。绿阴消远望,清夏慰离居。

溽暑催时序,急流涨晚渠。山斋无一事,开户待高车。

走笔答何次澜见寄

明代 霍与瑕

十载江湖不记还,今携妻子入樵关。熹微烟火饶新赏,管领风花得旧间。

独对兔蟾秋淡荡,不闻鸡犬夜平安。山中合有诸仙在,行访真诠驻壮颜。

赠谢尹北上

明代 霍与瑕

谓其多闻识欤,世之多闻识者不少,胡为乎,轰轰烈烈,如公孔杳猗欤。

伟乎斯,其为骨鲠之夫,古之所谓大丈夫。

送王震所宪副

明代 霍与瑕

烟纤纤复雨纤纤,烟雨无端更冷炎。乍见霜麾遵海耀,忽听雷鼓与风兼。

龙光善世应随遇,豸绣便身自可添。努力加餐迓新宠,天王明圣不须占。

寒食 其三

明代 霍与瑕

谓山其高,谓水其深。涕之欲陨,载掩予衿。

贺箕野七十一丁亥正月十三日 其一

明代 霍与瑕

寿域宏开碧玉林,上元春色更骎寻。水通西极源流远,花覆前溪雨露深。

几度宾筵陪郑重,七旬命服称徽音。江村烟火盈街市,把酒题诗思不禁。

贺省亭殿下新居兼谢见赠 其一

明代 霍与瑕

倚空楼阁众同誇,画栋雕甍接太华。七世藩垣王子宅,万年屏翰帝孙家。

竹苞春雨千寻碧,桂树秋风几院花。应有谪仙来受简,落成诗绘满天霞。

奉别黄碧川大参归番禺四首 其四

明代 霍与瑕

碧水湾湾树影纤,同堂真有弟兄炎。黄蕉丹荔香殊绝,沉李浮瓜味且兼。

乡曲旧知牺酒共,社中新喜豸冠添。鸡声唤醒东山梦,早慰苍生安石占。

鹅湖道中

明代 霍与瑕

官驿停乌节,山桥过马蹄。可堪离别思,烟树望中迷。

升平乐

明代 霍与瑕

缺月出东山,鸡鸣人度关。平安争趁市,歌啸振清湾。

米惯三钱价,衣誇五裤斑。知是贤侯在,闾阎免苦艰。

泊丈亭寄翁见海中丞 其二

明代 霍与瑕

孤松山畔影亭亭,有客盘桓独抱情。古瑟自传流水调,新诗应与国风评。

且看云雨膏中野,肯把寒泉忘旧盟。半醉将来天欲晚,寥寥远道少人行。

别馆都春 其二

明代 霍与瑕

春园日暖莺声好,春殿月明花影低。楚客伤春浑未赋,东风那得送春归。

新春再和韵杂兴 其三

明代 霍与瑕

丁丁歌伐木,啼鸟故相求。国有牛医子,人推马少游。

款段寻春远,追陪选地幽。南园时一涉,遥见粤山楼。

赵家围

明代 霍与瑕

衰年邬子渡,少日赵家围。风物寻常是,波涛胆量非。

游罗浮和宝潭十绝 其九

明代 霍与瑕

信脚青霞碧涧前,不知身世在诸天。岩头一宿饶清梦,睡碎梅花实可怜。

步韵送古林何老先生北上 其二

明代 霍与瑕

五彩龙文瑞气横,少年天子御天行。定知宴语从容后,询遍闾阎困苦情。

送曹洞峰宪副陟广右 其四

明代 霍与瑕

静院坐终日,悠思独沉沉。忽报思夫车,清暇时惠临。

倒屣往迎之,侍座肃裾衿。高谈非世鞅,一一千古心。

国风寻坠绪,雅颂振琅琳。恂恂勖后辈,勉勉嗣徽音。

我佩此嘉言,珍重比琼琛。冉冉忽经时,岁月苦骎寻。

前路远无穷,驽力岂所任。中夜起永叹,念此思独深。

闻紫云丈丹成志喜

明代 霍与瑕

秋色凄清沁玉坛,几回醒梦破邯郸。笛吹沧海涛偏恶,书寄辽阳墨未乾。

九转丹成真异事,三山桃熟倘同飧。他年骑鹤碧空过,指点江头认石澜。

后洞

明代 霍与瑕

南一山,北一山,南北周遭十里间。乱石峨峨分紫闼,长松落落照澄湾。

东一水,西一水,东西洄薄无涯涘。细流清浅大流长,高树檠青低散紫。

此间真有最幽浔,谁向溪头问源委。我爱仙村有道翁,从来生长百山中。

山水不知几行乐,渊源应自有高踪。青春结伴山前路,傍柳随花江口渡。

自言身世本天台,飘飘谁共云间步。洞口寻春未是春,与君更进更清真。

一湾一曲一翻景,千壑千邱千样新。行行直到源穷处,三十六天同一署。

万花黄白总悠悠,一色沧浪无限趣。由来乌利紫姑诸老仙,都离鸡犬断人烟。

深山久静抱贞一,体任虚无合自然。后洞后洞是诸天,人间别有一山川,我欲从君种玉田。

龙德歌寿甘泉湛尊师 其一

明代 霍与瑕

龙之潜,或潜在渊。匪江匪汉,瀚渤瀰漫。江门之渚,游洋容与。

江门厓壑,磨龙鳞角。江门有云,龙鼾十春。于戏,龙寿无垠兮,百千斯年乘元气以逡巡兮。

霍与瑕

霍与瑕

广东南海人,字勉衷。霍韬子。嘉靖三十八年进士。授慈溪知县。以严嵩党羽鄢懋卿巡盐行部,不为礼,被劾罢。后起知鄞县,官终广西佥事。► 457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