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北双剑峰

北双剑峰

宋代 朱熹

双剑名峰也逼真,品题拍拍满怀春。铅刀自别干将利,折槛应须表直臣。

诗人朱熹的古诗

游武夷以相期拾瑶草分韵赋诗得瑶字

宋代 朱熹

秋声入庭户,残暑不敢骄。起趁汗漫期,两袂天风飘。

眷焉趁家山,名号列九霄。相与一来集,旷然心朗寥。

栖息共云屋,追寻唤渔舠。一水屡萦回,千峰郁岧峣。

苍然大隐屏,林端耸孤标。下有云一壑,仙人久相招。

授我黄素书,赠我英琼瑶。茅茨几时见,自趁遗纷嚣。

五月五日海上遇风雨作

宋代 朱熹

疾风吹雨满征衫,陆走川行两不堪。尘事萦人心事远,濯缨何必在江潭。

宿武夷观妙堂二首 其一

宋代 朱熹

阴霭除已尽,山深夜还冷。独卧一斋空,不眠思耿耿。

闲来生道心,妄遣慕真境。稽首仰高灵,尘缘誓当屏。

中元雨中呈子晋

宋代 朱熹

徂暑尚繁郁,大火空西流。兹辰喜佳节,凉雨忽惊秋。

晼晚兰径滋,萧副庭树幽。炎气一以去,恢台逝不留。

刀笔随事屏,尘嚣与心休。端居讽道言,焚香味真诹。

子亦玩文史,及此同优游。

顷以多言害道绝不作诗两日读大学诚意章有感至日之朝起书此以自箴 ...

宋代 朱熹

神心洞玄鉴,好恶审薰莸。云何反自诳,闵默还包羞。

今辰何冬节,寤叹得隐忧。心知一寸光,昱彼重泉幽。

朋来自兹始,群阴邈难留。行迷亦已远,及此旋吾辀。

冬日二首 其一

宋代 朱熹

萧索时序晚,已复度高秋。回涧白波起,通川绛树稠。

晨风散清霜,嘉稻卷平畴。独怀志士感,岁事幸将休。

云谷二十六咏 其十六 怀仙

宋代 朱熹

西望多奇峰,北瞰独仙府。欲致武夷君,石坛罗桂醑。

丘子野表兄郊园五咏 其一 柳

宋代 朱熹

欲识渊明家,离离疏柳下。中有白云人,良非遁世者。

游密庵分韵赋诗得绝字

宋代 朱熹

闽乡饶奇山,仙洲故称杰。巍然一峰高,复与众山绝。

传闻极目处,天水远明灭。万里倏往还,三光下罗列。

我来发孤兴,径欲跻嵽嵲。病骨竟支离,何当攀去辙。

拜张魏公墓下

宋代 朱熹

衡山何巍巍,湘流亦汤汤。
湘公独何往?剑履在此堂。
念昔中兴初,孽竖倒冠裳。
公时首建义,自此扶三纲。
精忠贯宸极,孤愤摩穹苍。
元戎二十万,一旦先启行。
西征奠梁益,南辕无江湘。
士心既豫附,国威亦张皇。
缟素哭新宫,哀声连万方。
黠虏闻褫魄,经营久彷徨。
玉帛骤往来,士马且伏藏。
公谋适不用,拱手迁南荒。
白首复来归,发短丹心长。
拳拳冀感格,汲汲勤修攘。
天命竟难谌,人事亦靡常。
悠然谢台鼎,“骑龙白云乡”。
坐令此空山,名与日月彰。
千秋定军垒,岌嶪遥相望。
贱子来岁阴,烈风振高岗。
下马九顿首,抚膺泪淋浪。
山颓今几年,志士日惨伤。
中原尚腥膻,人类几豺狼!
公还浩无期,嗣德炜有光。
恭惟宋社稷,永永垂无疆。

方广奉怀定叟

宋代 朱熹

偶来石廪峰头寺,忽忆画船斋里人。城市山林虽一致,不知何处是真身。

罗汉果次敬夫韵

宋代 朱熹

目劳足倦登乔岳,吻燥肠枯到上方。从遣山僧煮罗汉,未妨分我一杯汤。

云谷二十六咏 其二十五 中溪

宋代 朱熹

南下东岭阿,云是中溪道。岩树爱樛枝,石田悲蔓草。

劝学诗 / 偶成

宋代 朱熹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武夷七咏 其六 大小藏岩

宋代 朱熹

藏室岌相望,尘编何莽卤。欲问伯阳翁,风烟迷处所。

秀野以喜无多屋宇幸不碍云山为韵赋诗熹伏读佳作率尔攀和韵剧思悭 ...

宋代 朱熹

我居深山中,茅舍破不补。上见风搅林,下有云承宇。

闻公落新宫,户牖不可数。懒惰心力衰,念公亦良苦。

次刘秀野蔬食十三诗韵 其一 乳饼

宋代 朱熹

清朝荐疏盘,乳钵有真味。不用精琼糜,无劳烂羊胃。

拜鸿庆宫有感

宋代 朱熹

旧京原庙久烟尘,白发祠官感慨新。北望千门空引籍,不知何日去朝真。

百丈山六咏 其三 山门

宋代 朱熹

置屋两山间,巧当奇绝处。峡束百泉倾,涧激回风度。

借王嘉叟所藏赵祖文画孙兴公天台赋凝思幽岩朗咏长川一幅有契于心 ...

宋代 朱熹

山空四无人,涧树生凉秋。杖策忘所适,水木娱清幽。

散发尘外飙,濯足清瑶流。静啸长林内,举翮仍丹丘。

朱熹

朱熹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 831篇诗文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