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 :纪昀
越曲吴歈出塞多,红牙旧拍未全讹。诗情难似龙标尉,好赋流人水调歌。
乌鲁木齐杂诗之物产 其六
腊雪深深坼地寒,经冬宿麦换苗难。农家都是春初种,一样黄云被垄看。
乌鲁木齐杂诗之民俗 其二
割尽黄云五月初,喧阗满市拥柴车。谁知十斛新收麦,才换青蚨两贯余。
乌鲁木齐杂诗之神异 其五
深深玉屑几时藏,出土犹闻饼饵香。弱水西流宁到此,荒滩那得禹余粮。
乌鲁木齐杂诗之风土 其二十
峻坂连连迭七层,层层山骨翠崚嶒。行人只作蚕丛看,却是西番下马陵。
乌鲁木齐杂诗之物产 其十五
西到宁边东阜康,狐踪处处认微茫。谋衣却比羊裘易,粲粲临风一色黄。
乌鲁木齐杂诗之游览 其八
竹马如迎郭细侯,山童丫角啭清讴。琵琶弹彻明妃曲,一片红灯过彩楼。
乌鲁木齐杂诗之物产 其三十二
彻耳金铃个个圆,檐牙屋角影翩翩。春云澹宕春风软,正是城中放鸽天。
乌鲁木齐杂诗之典制 其七
戍楼四面列高峰,半扼荒途半扼冲。惟有山南风雪后,许教移帐度残冬。
乌鲁木齐杂诗之典制 其六
藁砧不拟赋刀环,岁岁携家出玉关。海燕双栖春梦稳,何人重唱望夫山。
富春至严陵山水甚佳
乌鲁木齐杂诗之物产 其三十七
飞飞乾鹊似多情,晚到深林晓入城。也解巡檐频送喜,听来只恨是秦声。
乌鲁木齐杂诗之民俗 其四
戍屯处处聚流人,百艺争妍各自陈。携得洋钟才似粟,也能检点九层轮。
乌鲁木齐杂诗之典制 其十
绿野青筹界限明,农夫有畔不须争。江都留得均田法,只有如今塞外行。
过岭
大雪幕荒榛,冻云压高树。冲寒上高岭,冈峦莽回互。
苍然暝色合,四望疑无路。迂曲得人踪,一线微通步。
仰睇郁嶒崚,俯窥杳烟雾。隔涧见行人,蠕蠕似蚁附。
高者木杪悬,卑者草际露。前者偻而援,后者耸而赴。
石磴滑屡颠,林风吹欲仆。徒侣递相呼,十步九回顾。
慄然悸心魂,失足愁一误。侧闻定鼎初,狂童此负固。
桓桓李文襄,转战实兹处。仰攻彼尚克,徐行今乃怖。
人生才地悬,宁止恒沙数。丈夫志四方,感激酬知遇。
仗钺良未能,叱驭吾其庶。黾勉趣役夫,去去无多虑。
乌鲁木齐杂诗之典制 其二
炉烟袅袅众香焚,春草青袍两面分。行到幔亭张乐地,虹桥错认武夷君。
乌鲁木齐杂诗之物产 其四十五
蛱蝶花边又柳边,晚春篱落早秋天。只怜翔粉无多少,叶叶黄衣小似钱。
乌鲁木齐杂诗之物产 其三十九
一声骹叫唳长风,早有饥鸢到半空。惊破红闺春昼梦,齐呼儿女看鸡笼。
乌鲁木齐杂诗之游览 其十一
樊楼月满四弦高,小部交弹凤尾槽。白草黄沙行万里,红颜未损郑樱桃。
乌鲁木齐杂诗之物产 其四十七
剪剪西风院落深,夜凉是处有蛩音。秦人不解金笼戏,一任篱根彻晓吟。
乌鲁木齐杂诗之物产 其二十七
芳草丛丛各作窠,无名大抵药苗多。山亭宴罢扶残醉,记看官奴采薄荷。
纪昀
纪昀 jǐ yún (1724年6月-- 1805年2月),字晓岚,一字春帆,晚号石云,道号观弈道人。历雍正、乾隆、嘉庆三朝,因其“敏而好学可为文,授之以政无不达”(嘉庆帝御赐碑文),故卒后谥号文达,乡里世称文达公。在文学作品、通俗评论中,常被称为纪晓岚。清乾隆年间的著名学者,政治人物,直隶献县(今中国河北献县)人。官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曾任《四库全书》总纂修官。代表作品《阅微草堂笔记》。 ► 112篇诗文
乌鲁木齐杂诗之物产 其一
乌鲁木齐杂诗之风土 其九
乌鲁木齐杂诗之物产 其四十二
乌鲁木齐杂诗之游览 其十五
乌鲁木齐杂诗之游览 其九
乌鲁木齐杂诗之物产 其四十六
乌鲁木齐杂诗之民俗 其十
乌鲁木齐杂诗之风土 其十二
乌鲁木齐杂诗之神异 其一
乌鲁木齐杂诗之物产 其十四
韩桂舲秋曹出其先世洽隐园三友图属题
乌鲁木齐杂诗之物产 其九
乌鲁木齐杂诗之物产 其四十一
乌鲁木齐杂诗之游览 其四
乌鲁木齐杂诗之风土 其十七
乌鲁木齐杂诗之物产 其二十二
乌鲁木齐杂诗之风土 其八
读小元和鹑衣子传戏题转韵
乌鲁木齐杂诗之游览 其二
乌鲁木齐杂诗之风土 其十五
乌鲁木齐杂诗之物产 其十
乌鲁木齐杂诗之物产 其十六
乌鲁木齐杂诗之物产 其五
乌鲁木齐杂诗之物产 其三十六
乌鲁木齐杂诗之风土 其二十一
乌鲁木齐杂诗之游览 其七
乌鲁木齐杂诗之典制 其四
乌鲁木齐杂诗之游览 其三
乌鲁木齐杂诗之风土 其二
乌鲁木齐杂诗之物产 其四十九
乌鲁木齐杂诗之民俗 其八
乌鲁木齐杂诗之民俗 其七
乌鲁木齐杂诗之游览 其六
乌鲁木齐杂诗之风土 其一
乌鲁木齐杂诗之风土 其二十三
乌鲁木齐杂诗之物产 其十八
乌鲁木齐杂诗之风土 其四
乌鲁木齐杂诗之民俗 其三
乌鲁木齐杂诗之物产 其四
乌鲁木齐杂诗之风土 其十一
乌鲁木齐杂诗之典制 其一
乌鲁木齐杂诗之游览 其一
乌鲁木齐杂诗之风土 其三
乌鲁木齐杂诗之风土 其十九
乌鲁木齐杂诗之民俗 其六
乌鲁木齐杂诗之物产 其二
乌鲁木齐杂诗之物产 其七
不怕鬼 / 曹司农竹虚言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