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乌鲁木齐杂诗之物产 其九

乌鲁木齐杂诗之物产 其九

清代 纪昀

澄彻戎盐出水涯,分明青玉净无瑕。犹嫌不及交河产,一色轻红似杏花。

诗人纪昀的古诗

乌鲁木齐杂诗之游览 其九

清代 纪昀

玉笛银筝夜不休,城南城北酒家楼。春明门外梨园部,风景依稀忆旧游。

乌鲁木齐杂诗之风土 其二十

清代 纪昀

峻坂连连迭七层,层层山骨翠崚嶒。行人只作蚕丛看,却是西番下马陵。

乌鲁木齐杂诗之物产 其四十六

清代 纪昀

亦有新蝉噪晚风,小桥流水绿阴中。人言多是遗蝗化,果觉依稀似草虫。

乌鲁木齐杂诗之典制 其七

清代 纪昀

戍楼四面列高峰,半扼荒途半扼冲。惟有山南风雪后,许教移帐度残冬。

乌鲁木齐杂诗之典制 其六

清代 纪昀

藁砧不拟赋刀环,岁岁携家出玉关。海燕双栖春梦稳,何人重唱望夫山。

乌鲁木齐杂诗之物产 其十三

清代 纪昀

露叶翻翻翠色铺,小园多种淡巴菰。红潮晕颊浓于酒,别调氤氲亦自殊。

乌鲁木齐杂诗之典制 其五

清代 纪昀

初开两郡版图新,百礼都依故事陈。只有东郊青鸟到,无人箫鼓赛芒神。

乌鲁木齐杂诗之典制 其八

清代 纪昀

户籍题名五种分,虽然同住不同群。就中多赖乡三老,雀鼠时时与解纷。

乌鲁木齐杂诗之民俗 其八

清代 纪昀

山城是处有弦歌,锦帙牙签市上多。为报当年郑渔仲,儒书今过斡难河。

乌鲁木齐杂诗之物产 其十六

清代 纪昀

月黑风高迅似飞,秋田熟处野猪肥。诸军火器年年给,不为天山看打围。

过岭

清代 纪昀

大雪幕荒榛,冻云压高树。冲寒上高岭,冈峦莽回互。

苍然暝色合,四望疑无路。迂曲得人踪,一线微通步。

仰睇郁嶒崚,俯窥杳烟雾。隔涧见行人,蠕蠕似蚁附。

高者木杪悬,卑者草际露。前者偻而援,后者耸而赴。

石磴滑屡颠,林风吹欲仆。徒侣递相呼,十步九回顾。

慄然悸心魂,失足愁一误。侧闻定鼎初,狂童此负固。

桓桓李文襄,转战实兹处。仰攻彼尚克,徐行今乃怖。

人生才地悬,宁止恒沙数。丈夫志四方,感激酬知遇。

仗钺良未能,叱驭吾其庶。黾勉趣役夫,去去无多虑。

乌鲁木齐杂诗之典制 其二

清代 纪昀

炉烟袅袅众香焚,春草青袍两面分。行到幔亭张乐地,虹桥错认武夷君。

河中石兽

清代 纪昀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转转 一作:再转)

乌鲁木齐杂诗之游览 其十六

清代 纪昀

稗史荒唐半不经,渔樵闲话野人听。地炉松火消长夜,且唤诙谐柳敬亭。

乌鲁木齐杂诗之物产 其四十

清代 纪昀

谁言天马海西头,八骏从来不易求。六印三花都阅遍,何曾放眼看骅骝。

夜泊吴江

清代 纪昀

已是银蟾挂柳梢,才收官舫泊塘拗。昏烟欲合孤城闭,远水微明小港交。

寒鹭多情时近客,栖乌贪睡懒离巢。玲珑方塔犹相伴,一夜风铃尽意敲。

乌鲁木齐杂诗之游览 其十四

清代 纪昀

逢场作戏又何妨,红粉青娥闹扫妆。仿佛徐娘风韵在,庐陵莫笑老刘郎。

乌鲁木齐杂诗之典制 其九

清代 纪昀

烽燧全消大漠清,弓刀闲挂只春耕。瓜期五载如弹指,谁怯轮台万里行。

乌鲁木齐杂诗之物产 其四十一

清代 纪昀

白狼苍豹绛毛熊,雪岭时时射猎逢。五个山头新雨后,春泥才见虎蹄踪。

乌鲁木齐杂诗之民俗 其五

清代 纪昀

巴亚翻翻数寸零,桔槔到手不曾停。论园仿佛如朱荔,三月商家已买青。

纪昀

纪昀

  纪昀 jǐ yún (1724年6月-- 1805年2月),字晓岚,一字春帆,晚号石云,道号观弈道人。历雍正、乾隆、嘉庆三朝,因其“敏而好学可为文,授之以政无不达”(嘉庆帝御赐碑文),故卒后谥号文达,乡里世称文达公。在文学作品、通俗评论中,常被称为纪晓岚。清乾隆年间的著名学者,政治人物,直隶献县(今中国河北献县)人。官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曾任《四库全书》总纂修官。代表作品《阅微草堂笔记》。 ► 112篇诗文

清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