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九月晦日见菊

九月晦日见菊

明代 蓝仁

一夜秋香未必衰,两旬冷蕊苦衰迟。非关独立超流俗,自是孤芳不入时。

岁暮结交松柏友,天寒谢绝蝶蜂知。无心更待陶潜酒,有感惟吟郑谷诗。

诗人蓝仁的古诗

题廉宣仲墨竹 其二

明代 蓝仁

城中无土种琅玕,苍翠时时画里看。最忆西山秋影静,满身凉月更凭阑。

题孤松怪石图

明代 蓝仁

老枝枯干倚岩峦,纵有风云变化难。自是无心爱春色,千年留与石同看。

立春偶书

明代 蓝仁

八八衰年只缊袍,闭门春日自歌骚。一尊风雨心空壮,数亩田园兴不高。

黄卷但知贤圣对,白丁谁问子孙劳。不堪两鬓萧萧雪,犹向人前作桔槔。

次韵张云松

明代 蓝仁

怀友轩前百尺梧,每从清荫共趋隅。学诗到老终教拙,种药扶衰自笑愚。

高入天风鸿避弋,长鸣秋雨鹤将雏。甘同木石居贫贱,肯信寒松作大夫。

效冯老泉咏西山蚊虫 其二

明代 蓝仁

蚊虫只为口如针,火劫烟攻退又侵。风露尽多呼吸处,破窗残隙莫相寻。

春日 其二

明代 蓝仁

草木消冰雪,林园换岁时。病传方士剂,閒咏古人诗。

兄弟飘零恨,儿孙懒钝姿。一杯春日酒,无奈醒愁悲。

次刘彦炳武夷见寄

明代 蓝仁

故人十载别平川,清梦时时共钓船。采药重来俱白发,听猿有钓落苍烟。

山头扫月还相待,水底看松似倒悬。竹洞云岩秋老尽,晚晴犹喜两峰连。

哭彭副使启殡归瑞安 其二

明代 蓝仁

旅殡荒山三十春,白头执绋又何人。久知杜甫须收骨,谁料张何解杀身。

归旐已随春雨动,故丘应与海云邻。武夷野老扶衰病,楚些歌成泪满巾。

小楼对雪有怀西山道人

明代 蓝仁

西山白雪一丈深,北风吹倒长松林。千崖无人虎豹死,中夜有松乌鸢吟。

高楼此时最相忆,弱水隔海知难寻。凡身毛骨更萧爽,愿借黄鹤栖云岑。

余复婴近以方壶所写大王峰转惠暇日展玩殊有幽趣因题

明代 蓝仁

方壶画山世有名,生纸一幅涂纵横。孤峰倚天旭日上,危石拔地秋风生。

壮游曾来拾瑶草,梦里武夷清未了。紫阳五曲石门荒,金老三间茅屋小。

兴来故笔起层峦,万仞嵯峨咫尺间。龙洞云烟含宿雨,鹤坛星月满空山。

武林道士余三一,来憩松根讲周易。十年不出鬓垂丝,九转将成眼如漆。

新图千里寄神交,东南一柱青天高。愿授神方服石髓,共听仙乐鸣云璈。

閒窗持赠深有意,念我衰年住尘世。便欲呼儿挽鹿车,从此相随入苍翠。

次前韵饯张簿 其一

明代 蓝仁

莫讶城南一再过,老怀无奈别离何。承恩未及瓜时代,善政犹存麦秀歌。

此日功名扬旧德,当年经术亚前科。宾鸿去尽青天远,独立看云慷慨多。

阙雨寄上官鍊师

明代 蓝仁

七月三旬天不雨,两乡百里井无泉。连畦接畛枯将尽,铄石流金势可怜。

江上雷云虚作意,山中草木欲生烟。仙人不管蓬莱浅,深琐苍龙洞里眠。

次游德芳韵

明代 蓝仁

兵戈已觉素心违,潦倒山林两布衣。茅屋春深桑柘薄,石田岁晚稻粱微。

绿尊但用平生足,白发方知往事非。九曲月明春水碧,夜深同坐钓鱼矶。

蓝涧杂诗五首 其五

明代 蓝仁

避人常独卧,借地遂幽居。多病勤栽药,无言懒著书。

山光兼落日,竹色共寒蔬。故旧如相遇,休嗔礼法疏。

送卓叔良回三山二首 其二

明代 蓝仁

诸孙远迎侍,独老久怀归。束担琴书古,还家邻旧非。

扫松经故陇,采菊授时衣。八十免为客,庭柯倚夕晖。

寄李孟和

明代 蓝仁

同学朝冠士,投簪几日归。
里中朱绂少,世上白头稀。
陇黍登新酒,池荷足故衣。
夕阳天际鸟,还向北林飞。

寄复婴本淳

明代 蓝仁

绝粒虚肠譬饿囚,无眠低户数更筹。仙家有说能飞解,不挟凡躯送十洲。

山中漫题 其四

明代 蓝仁

偶依松石坐,閒咏草堂诗。宿鹤林中静,归云川上迟。

千峰秋似水,多难鬓成丝。自识盈虚理,浮生更不疑。

时事 其三

明代 蓝仁

列宿郎官位,严霜御史威。铨衡须有见,负乘乃无讥。

经术存公正,刑章折是非。地天交始泰,全欲慎先机。

谢彦昭作小像

明代 蓝仁

开口临风牙齿疏,搔头向日鬓毛枯。自知老丑成何物,谁唤良工写此图。

藜杖偶从莲社客,角巾遥迓草堂癯。一丘一壑从吾好,试问仙人著得无。

蓝仁

蓝仁

蓝仁(1315-?)字静之,自号蓝山拙者,与弟蓝智同均为元末明初诗人,崇安将村里(今福建武夷山市星村镇)人。二蓝早年跟随福州名儒林泉生学《春秋》,又跟武夷山隐士杜本学《诗经》,博采众长,形成自己的风格,后人评价他们的诗风类似盛唐,兼有中晚唐诗人优点,既学唐人,又不失自己的个性。蓝仁不事科举,一意为诗,“杖履遍武夷”,傲啸山林,过着闲适的田园生活。后辟武夷书院山长,迁邵武尉,不赴。明初内附,例徙濠梁,数月放归,自此隐于闾里。► 413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