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蓝仁
城中无土种琅玕,苍翠时时画里看。最忆西山秋影静,满身凉月更凭阑。
效冯老泉咏西山蚊虫 其四
霜落俱看扫迹空,雨馀又听放声同。生民膏血能多少,尽在馋肠利觜中。
题方方壶画垂纶意 其二
云树远重重,川平夕有风。买鱼呼不应,船过钓台东。
题黄仲文小景四首 其四 雪霁寻梅
旭日初升雪满山,水边林外觅花看。南枝先得阳和信,竹杖芒鞋不避寒。
赠汪亦雪
三年无处问平安,一日相过异地还。自说暂离人鲊瓮,也知生地鬼门关。
园林但有中宵梦,尘土都非壮士颜。祇恐龙泉埋古狱,夜深紫气斗牛间。
蓝涧杂诗五首 其三
藓径沿溪滑,柴门倚树欹。看云行自远,卧雪起常迟。
白日磋跎过,玄经寂寞为。不才甘在野,非是傲明时。
蓝涧杂诗五首 其四
寂寞扬雄宅,荒芜董子园。生涯谋转拙,儒术道空存。
野竹钞书尽,清池洗墨浑。唯应门外水,花发似桃源。
次韵云松西山春游五首 其一
西山今雨叩门时,似与浮丘有夙期。良会可无佳客在,长吟忽夙故人思。
未能参道同餐玉,远想清斋只茹芝。千岁蟠桃忘早熟,一瓢春酝寄来迟。
九日病中
伏枕山林远,闭门风雨深。一秋贫转甚,九日病兼侵。
落叶荒三径,穷愁迫寸心。细看黄菊蕊,空感白头吟。
哭彭副使启殡归瑞安 其一
独振兵威百里间,更推恩信数州安。枭徒竞作操戈入,虎士翻州奉柩还。
大笔特书青史在,荒祠遗像画衣残。铭旌远道收兄骨,一片归云度雁山。
赓云松陪祭翁墩先垄
三年不得诣先茔,白发斜阳渺渺情。空读蓼莪挥涕泪,又惭麦渺负清明。
风烟极目山林远,丘垄伤心草树平。多感故人深厚意,一尊同荐石泉清。
环谷余国权名行亭曰环谷中以旧得朱子所书风月无边字扁之题诗四首 ...
风来环谷迥,月出野亭幽。树静泉声细,天清露彩收。
长留佳客坐,偏与阿戎游。共有司空趣,输君未老休。
雨中会云松无善宿西山
清宵那得酒如川,共听檐声吼涧泉。茅屋闭门惭旧隐,松窗下榻集群贤。
茶瓯款话更深后,诗卷分题烛影前。归思纵忙犹阻水,竹床布被且同眠。
柳隘岭上
黎村云洞北,柳隘石门西。万木秋初落,千峰晓更迷。
猿垂深涧饮,马入白云嘶。揽辔炎荒外,恩疑雨露低。
赋网巾
伤春 其一
山庄寂寞雨兼风,红紫园林数夕空。忆得往来三四十,青天白日万方同。
寄复婴本淳
绝粒虚肠譬饿囚,无眠低户数更筹。仙家有说能飞解,不挟凡躯送十洲。
次韵云松雪中二律 其一
山中岁晚雪迷漫,瓮牖前头失翠峦。剪水应愁南浦浅,飞花乱逐北风寒。
明年已卜丰年瑞,旧俗相传瘴疠安。空向茅檐堆几处,老眸无复映书看。
黄均德前任酆都县丞服阕赴京过余林下
三仕为丞不负人,蜀中赤子恋慈亲。先茔已许号松柏,宣室犹思问鬼神。
偶过草堂留药物,又趋京国拂衣尘。承家黄霸能为郡,他日应期昼锦新。
十月初五日夜柳城梦草堂
落叶残灯卧柳城,长江远海隔柴荆。久淹客路头俱白,暂想云山梦亦清。
黄鹤紫芝空谷晚,寒梅疏竹小窗晴。觉来枕上芭蕉雨,犹似松风涧水声。
次前韵饯张簿 其一
莫讶城南一再过,老怀无奈别离何。承恩未及瓜时代,善政犹存麦秀歌。
此日功名扬旧德,当年经术亚前科。宾鸿去尽青天远,独立看云慷慨多。
蓝仁
蓝仁(1315-?)字静之,自号蓝山拙者,与弟蓝智同均为元末明初诗人,崇安将村里(今福建武夷山市星村镇)人。二蓝早年跟随福州名儒林泉生学《春秋》,又跟武夷山隐士杜本学《诗经》,博采众长,形成自己的风格,后人评价他们的诗风类似盛唐,兼有中晚唐诗人优点,既学唐人,又不失自己的个性。蓝仁不事科举,一意为诗,“杖履遍武夷”,傲啸山林,过着闲适的田园生活。后辟武夷书院山长,迁邵武尉,不赴。明初内附,例徙濠梁,数月放归,自此隐于闾里。► 413篇诗文
送魏上修
永平王谷云来武夷奉其师慈谷萧先生仙蜕以归蓝山拙者嘉其谊而赠之
题宣和画鹅雏卷 其一
赠吴彦敬
寄张兼善
山居 其二
送徐仲圭回黄岩
非昔
雨脚
途中有感
送康鍊师归上方观二首 其一
秋江待渡
题徐士振蜀路看梅卷
拜虚白塔
竹搔背 其一
瑞香 其一
新创谯楼美邵令
云松到西山有四绝句见贻依韵奉和兼柬云壑本淳一笑 其四
赓冯老泉
哭婿游彦辉二首 其一
题小幅雪景 其三
怀张兼善
送茶与朱孟舒
山中漫题 其二
次前韵饯张簿 其三
寄云松先生隐居五首 其四
寄彭穆之
余复婴近以方壶所写大王峰转惠暇日展玩殊有幽趣因题
题秋山访隐图
题孤松怪石图
老泉索赋喜雨
云松到西山有四绝句见贻依韵奉和兼柬云壑本淳一笑 其二
修渡船
送陈子敬归三山
次韵答刘南山
题班姬扇面
云松邀往翁源足疾不果行
重经平川有感
拟寄叶希武
次詹立之题石壶庵韵
寄陈景章
次韵云松西山春游五首 其三
又题梅窗玩易图
又人日怀兼善
蓝涧杂诗五首 其五
尝梨
次丁郎中游武夷韵
饯张判簿 其二
次云松访复婴宿万年宫
寄老泉
题黄仲文扇面小景 其一
为方焕赋云峰秋霁图
题王仲文监税临清阁卷 其三
西山脩竹已为军兵所伐
寄云松先生隐居五首 其一
题刘子长留耕图
书闷二首 其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