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小浮邱閒居

小浮邱閒居

明代 李时行

门巷春深昼不关,阶前蜗迹杂关斑。邻沽任可长留客,市隐何须更买山。

有兴独寻芳草去,无机惟爱白云閒。坐临磐石看流水,日暮空随倦鸟还。

诗人李时行的古诗

送徐子明书记赴边

明代 李时行

赤塞尘沙迥未平,多君意气喜论兵。已经楚上三年别,还作云中万里行。

霁雪射雕青海岸,秋风走马白狼城。即随骠骑承恩泽,犹胜芸窗老此生。

经徐州数千里尽为水患淤塞进舟之难赋此

明代 李时行

沙涨桓山汶水东,南来舟楫若为通。丁夫已厌新河苦,野老仍嗟岁计空。

旅枕孤城闻夜柝,褐衣长路叹秋风。千村遍没人家少,满目川原感慨中。

游三洲岩

明代 李时行

灵源标胜概,碧洞秘瑶华。旷野千峰出,横桥一水斜。

松萝迷客径,鸡犬隔人家。石室云常暗,山楼树半遮。

岩巅垂玉乳,泉际引金沙。仙乐和啼鸟,天香散落花。

开樽留晚照,挥袂驻飞霞。延眺娱心赏,追游兴未涯。

任城别郑十四归江东

明代 李时行

酾酒旗亭湿别衣,客情如旧世情非。云山渺渺望不极,烟鸟悠悠何处归。

老去故人能有几,乱来后会转应稀。愁心已寄南征雁,千里随君一路飞。

西湖游效曹子建体

明代 李时行

结蘅轺,鼓兰舟,邀朋啸侣西湖游。日华鲜,春气柔,恬风小浪光如油。

倚莎墟,循若洲,仰瞻灵鹫俯龙湫。夹飞虹,缳广畴,桃花的烁柳条稠。

谣丹宫,映朱楼,十二缃帘双玉钩。吐吴歈,发越讴,和鸣箫管杂箜篌。

奉芳醪,荐时羞,主前献寿宾拜酬。会难逢,别易遒,于斯不乐欲何求。

春日吴山游宴

明代 李时行

千载吴宫已劫灰,吴山依旧客重来。子胥台迥空明月,范蠡湖堙长绿苔。

往事但随流水去,春风又见野花开。登临一笑忘今古,莫负歌前酩酊杯。

与徐长谷谈秦中山水

明代 李时行

终南少室敞遥天,曲径斜盘万壑烟。春煖三花香霭合,云开二华翠微连。

金光夜映瑶台草,珠露朝含玉井莲。拟采流霞泛丹液,双飞凫舄下秦川。

九日客淮上有怀朱箴

明代 李时行

返棹东吴未有期,风尘湖海尚驱驰。黄花已负三秋兴,明月空悬千里思。

露冷袁郎江口树,云深漂母驿边祠。夜阑一曲西楼笛,何处征人怨别离。

古边词

明代 李时行

万里龙沙战未休,年年烽火为防秋。功成不受封侯赏,诸将相看尽白头。

送何员外之南都

明代 李时行

金陵自古帝王城,此去仙帆几城程。鳷鹊观前秋水绿,凤凰台上晚风清。

身归省署新承宠,道在河汾旧著名。惜别天涯惊岁暮,陇云江树总含情。

别吴山人广

明代 李时行

客中仍送客,离思渺难任。歧路一尊酒,故人千里心。

归云冲落雁,寒角乱秋砧。湖海风尘里,前期何处寻。

送张少府之天台

明代 李时行

君才堪吏隐,佐牧近青山。经岁逢迎少,终朝案牍閒。

鸟啼官树里,草长讼庭间。莫学南昌尉,寻仙去不还。

小浮邱閒居

明代 李时行

门巷春深昼不关,阶前蜗迹杂关斑。邻沽任可长留客,市隐何须更买山。

有兴独寻芳草去,无机惟爱白云閒。坐临磐石看流水,日暮空随倦鸟还。

感咏二十首 其十七

明代 李时行

连年事兵革,继之以凶荒。十户九萧索,贫者焉能全。

口腹既不充,蔽体常不完。京租输未足,加派复临门。

吏胥下穷乡,欲避无处藏。伐木通山垄,死者不得安。

白日岂无光,讵肯照覆盆。官家政愈急,催科宁暂宽。

欲诉谁相怜,吞声不敢言。

巫山云

明代 李时行

十二峰头映晚晖,非烟非雾转晖微。因风吹入襄王梦,带雨乱飘神女衣。

野树影中寒不散,啼猿声里湿还飞。不知秋去天如洗,万里悠悠何处归。

乱后书怀

明代 李时行

频年烽火遍郊墟,到处逢人问卜居。荒后田庐浑是累,乱来亲友渐相疏。

销忧独忆中山酒,闭户惟看邺架书。径草潇潇秋雨外,文园空自卧相如。

为园效陶渊明

明代 李时行

晨兴荷锄出,迤逦至东皋。土旷力已疲,四野生蓬蒿。

俛首事耘耔,发短风萧骚。引泉入畦径,为力胜桔槔。

百卉今具腓,灌滋宁惮劳。日迟风惟和,众鸟相与嘈。

万物既有托,人生苦营忉。蒋诩亦何人,千载声名高。

不用浮营累,所欢在浊醪。偃息东轩下,琴书聊自陶。

江南曲二首 其二

明代 李时行

采莲擘莲实,一半是空房。折得同心藕,牵丝何太长。

赠大同梁总戎

明代 李时行

大将独专征,辕门夜不惊。君王新授律,戎狄素知名。

马放云中野,人閒谷口营。先声销敌气,隐隐一长城。

秋夜滕王阁登眺答林舍人见寄

明代 李时行

滕王高阁入虚清,万里银河倚槛横。七泽风烟秋澹澹,九江波浪夜冥冥。

斗间不见龙骖影,云外空闻凤吹声。千载独留歌舞地,西山月色向人明。

李时行

李时行

明广州府番禺人,字少偕。嘉靖二十年进士。知嘉兴县,迁南京兵部车驾主事,坐事罢,遍游吴越、齐鲁名山。有《驾部集》。► 244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