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游泰山五首 其三

游泰山五首 其三

明代 李时行

明堂最上接天池,封禅灵墟迹尚遗。汉碣半留千古字,秦松高偃万年枝。

诗人李时行的古诗

北地花朝

明代 李时行

出郭看花寒尚催,花朝犹未见花开。空馀树上如花雪,片片随风送客回。

感咏二十首 其五

明代 李时行

天地本缺陷,世事安得全。时人事迷惑,求全反见愆。

河清能几见,明月不长圆。物理忌太盛,行者戒争先。

孔子观敧器,制作羡前贤。遇满必倾覆,持平无跛偏。

达人常委运,素履顺事然。知止免殆辱,宁居不足焉。

伏睹西苑诸胜有作

明代 李时行

天都蕴灵奇,帝阙俨蓬岛。琼华列绮疏,太液涵苍昊。

玉蝀驾飞梁,金鳌夹驰道。风恬鸟去迟,华发春归早。

宫垣灿金蕉,湍水舂秋稻。缥缈兔园山,穴洞靓如扫。

云梯古石盘,雾壑春流抱。垂崖下猿萝,碧沼翻凫藻。

迤逦度平台,历览周灵造。万亿巩皇图,愿言歌丰镐。

江南曲二首 其一

明代 李时行

荡桨越江边,烟深江水绿。不见采莲人,空闻采莲曲。

风光楼

明代 李时行

风光楼上望乡关,树杪云开见远山。目极长江渺无际,落霞天外鸟空还。

感咏二十首 其四

明代 李时行

扬雄老执戟,刘向终秘书。白首不再迁,著述犹勤渠。

草玄在芸阁,青藜照夜厨。立言志不朽,岁月忘居诸。

同时炫赫者,烬灭竟何如。千古仰芳踪,名与天壤俱。

海珠寺登眺

明代 李时行

花宫寂寂俯中流,四望风烟入早秋。赤日浮光摇海树,青山倒影射江楼。

梵钟渔笛时相和,去鸟归云各自由。清兴每从方外得,不因尊酒重淹留。

七夕篇

明代 李时行

澄秋寂历凉风袅,河汉无云天露▅。枫叶初飘银井床,露华欲湿蘼芜草。

此时织女独含情,停梭罢织思盈盈。祇愁会促欢难尽,不道离多岁已更。

重开宝匣蟠龙镜,更理新妆巧相映。候将灵鹊欲填河,云际俄惊凤辇过。

层楼叠榭逶迤入,飘姿流态娇非一。谁怜昨日怨相望,谁解今宵坐相惜。

相惜相望不自由,凝胶凝漆两相投。谩取欢娱酬契阔,并将哀怨作风流。

祇怜天上相逢少,无那天鸡将报晓。宴席阑珊星雾飞,遥看前路结骖归。

流光瞬息成遐别,少逢和乐多悽咽。翻讶姮娥在广寒,岁岁年年守孤阙。

游鸡鸣山寺

明代 李时行

不入招提境,安知白日閒。懒云长卧石,残雨不归山。

鸟逐空花落,僧随飞锡还。开窗见城阙,应似出人间。

新秋感怀

明代 李时行

酒罢高歌清夜阑,年来犹自滞长安。片云将雨消残暑,断雁迎风动早寒。

乡国渺茫劳梦远,江湖飘泊识交难。欲归未定缘何事,短铗无心向客弹。

春游效谢玄晖

明代 李时行

葳蕤耀西郭,苍翠盈东畴。景物方熙豫,驾言出遨游。

睍睆听黄鸟,夷游眄白鸥。壶觞美璀璨,歌管纷啁啾。

朋簪绻幽胜,歌咏赓劝酬。玄谈间文言,妙奥恣冥搜。

烦襟一以涤,怡悦忘百忧。

别刘吉卿

明代 李时行

黄木湾头湾水平,朱明洞里鹧鸪声。春江二月仙帆去,倚剑看云无限情。

西湖游效曹子建体

明代 李时行

结蘅轺,鼓兰舟,邀朋啸侣西湖游。日华鲜,春气柔,恬风小浪光如油。

倚莎墟,循若洲,仰瞻灵鹫俯龙湫。夹飞虹,缳广畴,桃花的烁柳条稠。

谣丹宫,映朱楼,十二缃帘双玉钩。吐吴歈,发越讴,和鸣箫管杂箜篌。

奉芳醪,荐时羞,主前献寿宾拜酬。会难逢,别易遒,于斯不乐欲何求。

过沈道士山居

明代 李时行

高遁爱山深,仙踪讵可寻。遍行芳草路,方到白云林。

石设岩边榻,泉鸣涧下琴。不闻朝市事,应见出尘心。

山庄月夜

明代 李时行

别墅少尘踪,清溪澹晚容。千峰霜月白,万树野烟浓。

碧汉回孤鹜,空林鸣暗蛩。山钟秋更彻,云碓夜仍舂。

涧底泉声细,窗前竹影重。幽栖聊短榻,散步任疏筇。

雅致思玄度,风流羡戴颙。悠然忘坐久,寒露滴青松。

咏美人

明代 李时行

织月生眉黛,香风出舞衣。乍疑湘水见,还似洛川归。

送徐子明书记赴边

明代 李时行

赤塞尘沙迥未平,多君意气喜论兵。已经楚上三年别,还作云中万里行。

霁雪射雕青海岸,秋风走马白狼城。即随骠骑承恩泽,犹胜芸窗老此生。

登匡庐绝顶

明代 李时行

匡庐最高处,迥与碧空齐。下见众山小,回看落日低。

松间调野鹤,云里听天鸡。晚逐钟声去,相将度虎溪。

四忆诗

明代 李时行

岱宗峨兮郁层标,天门敞兮日观高,径盘纡兮逼穹霄。

棼碛砾兮莽蓬蒿,欲往游兮无轻轺。我所思兮汶之上,有美人兮金玉相。

春日吴山游宴

明代 李时行

千载吴宫已劫灰,吴山依旧客重来。子胥台迥空明月,范蠡湖堙长绿苔。

往事但随流水去,春风又见野花开。登临一笑忘今古,莫负歌前酩酊杯。

李时行

李时行

明广州府番禺人,字少偕。嘉靖二十年进士。知嘉兴县,迁南京兵部车驾主事,坐事罢,遍游吴越、齐鲁名山。有《驾部集》。► 244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