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送杜少府之官华亭

送杜少府之官华亭

明代 李昱

少府青袍初入吴,官舍春馀一事无。弹琴每招华亭鹤,举网或取松江鲈。

苔衣生绿上弓剑,花片落红沾酒壶。风流却忆孟东野,溧上赋诗兼射凫。

诗人李昱的古诗

甲辰岁九月一夜梦外舅天趣郑先生问幽冥之事但云海天月色秋茫茫觉 ...

明代 李昱

外舅实天迈,神采冰玉相。明经擢巍科,气劘贾董场。

骅骝自超诣,鸾凤必高翔。辙环湖海间,著述成数囊。

弟子满京国,所至留馀芳。晔也樗栎材,谬选膺东床。

提撕感恩厚,取别亦已长。今夕复何夕,漏永犹未央。

分明入我梦,言笑如平常。载拜问所从,面诲辞慨慷。

海天既无际,月色秋茫茫。魂来波浪白,魂去云山苍。

音容遽相失,辗转何由忘。天地一蜾嬴,死生等行藏。

游魂乃其变,浩荡随飞扬。去来本无迹,暂寓无何乡。

情深自难已,揽衣涕泗滂。

橙川四咏 其四 桃源小境

明代 李昱

武陵谩说遇神仙,此处分明小仙天。始谓山川无道路,忽惊鸡犬有人烟。

秋风禾穗黄云外,春水桃花红雨边。我欲题诗誇绝境,诗成又恐竞流传。

胡乐站

明代 李昱

清晨发崇上,四十五里程。萧然见古驿,四壁惟榛荆。

道傍有候吏,倒履遥相迎。烹茶坐来久,各伸羁旅情。

更深始就睡,乃闻喧逐声。披衣问如何,有虎负豕行。

言怀五首 其三

明代 李昱

魁山一茅茨,中有无名氏。头戴有皮冠,发白丝不理。

斋居了无事,危坐乌皮几。流观高士传,放迹心独喜。

红尘树外隔,清风竹间起。俗客不我过,其门静如水。

嗒焉似忘我,稽首南郭子。

咏史十二首 其一 始皇

明代 李昱

六国雄吞似建瓴,皂斿从此任严刑。南巡禹穴功虽刻,东度蓬莱术不灵。

持璧先知祖龙死,载车难掩鲍鱼腥。骊山草木同衰朽,万古依然自六经。

留别彭士云管勾

明代 李昱

驱驰逆旅似浮萍,寥落斯文若萍星。远道已为千里别,好诗能复几回听。

水连徽港滔滔白,山过宣城历历青。天上五云春色暖,愿随染翰侍彤庭。

怀杨廉夫

明代 李昱

铁崖先生天下奇,雄文险句斗蛟螭。侏儒纷纷饱欲死,草玄亭上鬓如丝。

咏史十二首 其四 项羽

明代 李昱

过人才气更重瞳,惯与神骓立战功。三户亡秦知气数,诸侯朝楚属英雄。

孤忠亚父头空白,扶义怀王血尚红。俛仰君臣多愧色,岂唯无面见江东。

学圃斋杂咏五首 其五

明代 李昱

对客蒸壶烂,呼童剪韭频。何如郑公俭,不让庾郎贫。

西湖竹枝歌五首 其二

明代 李昱

菱角钩衣为出尖,莲心苦口却回甜。妾生不恨郎缘薄,自恨春波日夜添。

今日无酒

明代 李昱

今日无酒,何以写心。儿迎我言,囊有馀金。愿言沽之,展席长林。

壶觞既行,其乐骎骎。颓然既醉,载歌载吟。掇彼黄花,弦我素琴。

陶潜既远,孰为知音。忽忽岁月,茫茫古今。乾坤蘧庐,江海蹄涔。

知道者希,劳劳匪任。木鸢竹鹊,般翟机深。忘忧之子,实予所钦。

题陈世恭所藏山水图歌

明代 李昱

米公老手无人继,从此乾坤少清气。画师落笔颇似之,素练曲折开秋意。

上有青山万叠之嶙峋,下有白云千顷之氤氲。丹枫翠柏森左右,年深乃成十抱文。

白石坡头野亭小,一叶渔舟荡清晓。对岸想像忘机翁,坐占苍苔谈未了。

我尝四载客京华,每见画图成叹嗟。垂老归来爱幽独,欲借云根半间屋。

十月辞

明代 李昱

美人坐处生阳春,芙蓉牡丹联绣裀。沉香火暖然乌银,暖光吼出红麒麟。

胆瓶满贮波寒绿,小插疏梅半梢玉。莲叶漏沉犹未眠,翠被薰烟惹兰馥。

鉴湖舟中

明代 李昱

鉴湖秋暮水如天,宜与诗人载酒船。两岸芙蓉红未了,小楼丝管出婵娟。

言怀 其二

明代 李昱

清晨事园圃,白发犹未梳。引泉灌菘韭,趁此春雨馀。

崧孙年七龄,不识诗与书。但能助采摘,来往供勤渠。

阿翁惯蔬食,自谓九鼎如。所以甘短褐,不愿乘高车。

汝身如翁长,与翁同荷锄。

咏史十二首 其三 项伯

明代 李昱

驰车霸上语张良,舞剑鸿门却项庄。交友恩深虽可报,君臣义重忍相忘。

楚歌自此闻垓下,汉爵徒能得射阳。若识五文龙虎气,丁公遭戮独堪伤。

晚闻雨声至有作

明代 李昱

雨声来处冷萧萧,万木无风亦动摇。恰似西陵船乍泊,坐听八月浙江潮。

题芷阳书斋

明代 李昱

芷阳山中屋数椽,树阴将绿绕阶前。客来敲户不出应,看到马蹄秋水萹。

雨过许叔大

明代 李昱

山雨沾衣湿,江云度水寒。也应如杜甫,曾此过苏端。

绿蚁春浆瓮,青丝野菜盘。平生谢拘束,与子罄相驩。

怀郑本初

明代 李昱

越王城中汎棹过,紫菱白藕兴偏多。别后风尘不相见,五年江海失阴何。

李昱

李昱

元明间浙江钱塘人,字宗表,号草阁。元末避居永康、东阳间,授徒为业。明洪武中官国子监助教。有《草阁集》。► 274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