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梁储
今朝忽起登高兴,踏上层崖两径蹊。身在紫霄离俗远,手扶红日觉天低。
山花向我依然笑,野鸟留人只自啼。莫怪老夫閒散诞,疏林横月夜忘归。
题一舫斋集
新居如画又如椽,尚想平生旧载船。楚柁吴樯休再涉,月亭风榭自高眠。
清时倖免乘槎叹,黄发宜题广厦篇。欲识君家堂构美,凤毛今在五云边。
送李太常早阳兼西涯邃庵三首 其二
太常庭院好花枝,百十年来景未衰。君是旧时种花手,定添奇品绕东篱。
送逵斋叔归乡
老去惟思返旧丘,圣恩何日许归游。祠堂万里心空折,族谱三年手未修。
琴剑独携回岭外,诗篇谁与咏溪头。殷勤为报西窗竹,留取青青待邺侯。
送欧职方时振出守汉中
向来场屋见高文,知有长材策茂勋。一日相看如旧识,千秋交谊愧殷勤。
兵曹正喜资苏辙,乡郡其如借寇君。从此书来知几许,故应襦裤语先闻。
寿三原王太宰
翘首班行八座尊,清风归去隐三原。为霖望切人心在,调鼎功多国史存。
心远尚怜思魏阙,身閒聊得卧丘园。庭前丛桂高千丈,应是明时雨露繁。
挽司徒
南国司徒未白头,乞身先道五头休。丹霞家近初尝橘,黄阙天高独上楼。
乡里儿童知旧德,恩荣终始贲山丘。十年不慰恩公眼,今览遗章泪重流。
送林方伯水泉还京
斯文舟楫满江湖,愿祝君侯小驻车。十幅蒲帆今去远,千村离恨竟何如。
东南凋瘵咨询后,家国祯祥舞蹈初。他日庙堂经济暇,岂无馀梦到樵渔。
送严郡通守郑希说还任
三年鱼雁几回过,南望思君意过磨。今夕挑灯重致语,别来离思恐犹多。
抡材自合先推毂,书最还应有颂歌。早晚乔迁何处去,岭南佳约莫教讹。
挽黄门林克翀其子任中书舍人
黄门旧日读书斋,阶下孤桐手自栽。今日孙枝长百尺,几时仙驭复归来。
送傅北潭宗伯致仕
水苍为佩锦为袪,长照天家白玉除。北阙早年仍听履,东门今日已悬车。
尊前绿绮风吹断,望里丹梯画不如。此去若逢关令尹,好将道德著成书。
夏景述怀二首 其一
酷暑人间得思长,晓来先赐近臣汤。宫中亦有求贤渴,一曲薰风意自凉。
新都杨君
千古交游道义存,故应传子复传孙。天开事业文章府,人聚忠贞孝悌门。
此夕莫嫌车马闹,清秋宜放笑谈温。吾曹当日相知意,欲为诸君次第论。
次右辖戴公新参留别韵二首 其二
曲江联马醉归馀,岁久情深报答无。君似楩楠终足用,我如姜桂仅堪储。
天曹渐喜知佳政,士论尤疑得异书。惭愧词林空食粟,欲从武部请轻车。
送叔永如金陵
车轮此去愿迟迟,莫惜频频有迟诗。前度岁华方共惜,后来风雨莫愆期。
谁令别酒初醒地,正值飞鸿独下时。今夜秣陵春草色,想应先满谢家池。
寿座主彭阁老
乞归先伴赤松游,甲子今来又一周。发白已怜身早退,心閒还与国同忧。
书成东里终篇后,名冠西江第一流。姜桂自怜偏性在,当时药笼愧同收。
送李太常早阳兼西涯邃庵三首 其三
旧游时复往南都,斯道于今正不孤。为问容台老诗伯,近来仍饮半杯无。
牧牛图三首代作 其一
日夕歌声起,前村带雉归。如何牧犊子,不惜雉朝飞。
送熊都宪
欲知明主念边民,请看皇华遣民臣。铜鼓山前饶暮雨,画熊车上有阳春。
平生慷慨多忧国,今日驰驱敢爱身。七十四年衰病客,尚能持此为君陈。
中元谒陵次屠东湖韵
松栝苍苍望不迷,五陵风露已凄凄。立当明月频惊雁,行过荒村只听鸡。
原庙尚闻藏剑履,关门何用借封泥。不堪马上成归梦,还绕东华綵仗齐。
牧牛图三首代作 其二
牛背虽安隐,田家亦苦辛。纷纷城市客,谁念牧牛人。
梁储
明广东顺德人,字叔厚,号厚斋,晚号郁洲。成化十四年进士第一,授编修。正德时累迁为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内阁首辅。时营建殿房甚多,所费巨万,储屡上书切谏。又请早立储君,不报。宁王朱宸濠叛,帝自南征,储等扈从。群小欲导帝游浙西、江汉。储等跪谏行宫门外,乃许不日还京。世宗即位,被劾乞归。卒年七十七,谥文康。有《郁洲遗稿》。► 101篇诗文
题沈主事母朱氏受封敕卷
寿刘阁老
寄弟叔永
寿王御史母朱氏
又元夜三首 其三
次三老阁前迎春草
寿夫人
恭题宣宗御笔扇面上有宣德六年字
送翰林侍讲陈师召升南京太常寺少卿
送公巡抚福建
元夜 其四
夏景述怀二首 其二
代夏景述怀
送友南行
送丁德淳省郎致政还丰城三首 其三
致仕作金石丝竹匏土革木
奉使安南初入其界及归至阙下作 其二
送故人之子郑通判严州
东园次陈以道评事
送巡按
挽周司寇
题画花
牧牛图三首代作 其三
致政南还自述
送丁德淳省郎致政还丰城三首 其二
寿丘阁老七十二
顷以事至留都旧寅诸老用词林故事燕于吏部后堂归成二首 其一
送曾大尹
训成堂为傅学士赋
次前韵并送伦太史张黄门奉使安南有序 其一
顷以事至留都旧寅诸老用词林故事燕于吏部后堂归成二首 其二
薰风三首 其三
月雁图
广成子
送丁德淳省郎致政还丰城三首 其一
自符堂
送进士钟元溥归东莞次张尚书韵
题十亭
王通政父母挽章
寿郑介庵为其子通判作
薰风三首 其一
寿刘阁老夫
送弟叔永如太仓次张叔亨韵
薰风三首 其二
送南京兵部尚书韩君
和张元升宗伯游西湖见寄
送郑先生考满
御笔画禽鸟 其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