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梁储
太常庭院好花枝,百十年来景未衰。君是旧时种花手,定添奇品绕东篱。
送编修湛元明
千顷波前蚤濯缨,士林原重使君名。不辞远道传天语,要使遐方共太平。
穗石冠裳迎驷马,渴江鱼鸟迓千旌。明年北雁将归日,莫忘群公属望情。
顷以事至留都旧寅诸老用词林故事燕于吏部后堂归成二首 其二
停觞休讶饮迟迟,蜡炬分行照翠眉。头白尚怜公记忆,力微虚负主恩私。
鹓鸾天上终相远,鱼鸟江边定不疑。他日凤凰楼畔客,相逢还更语相思。
送李太常早阳兼西涯邃庵三首 其一
一诗曾许送君行,多病因循竟未能。惟有别情终不忘,每逢三义忆同登。
元夜 其四
万年枝上雪初晴,千步回廊月晴明。天为良辰留美景,风传和气作歌声。
广寒自昔身难到,弱水今宵浪已平。愿向大庭歌此曲,卷阿诗句合先赓。
次右辖戴公新参留别韵二首 其二
曲江联马醉归馀,岁久情深报答无。君似楩楠终足用,我如姜桂仅堪储。
天曹渐喜知佳政,士论尤疑得异书。惭愧词林空食粟,欲从武部请轻车。
敬轩何君顷以公事至京师事讫言归索诗为别因为之赋此
王事有程期,居京越一时。不愁春易尽,惟恨路多岐。
白酒先秋熟,黄柑带雨垂。故园归兴好,莫惜寄来诗。
寿丘阁老七十二
琼山前度降神时,初报寒梅第一枝。麟出九真曾瑞世,凤翔千仞更来仪。
苍生正喜归仁寿,黄阁于今有俊耆。浅薄幸随乡里后,愿输忠悃荅无为。
送欧职方时振出守汉中
向来场屋见高文,知有长材策茂勋。一日相看如旧识,千秋交谊愧殷勤。
兵曹正喜资苏辙,乡郡其如借寇君。从此书来知几许,故应襦裤语先闻。
送全州学正何汝和之任
话别都门醉绮筵,担头惟有一筵毡。行携化育三春雨,去洗全南百里天。
学究羲皇知悔吝,道宗伊洛有渊源。杏坛独坐春风蔼,多少英才仰郑虔。
和张元升宗伯游西湖见寄
春风飞鞚帝城西,杨柳阴阴夹西堤。寺外断云千里目,壁间流水十年题。
禅谈有味风生席,诗思无边月在溪。老衲不须留玉带,百篇端已重招提。
恭题宣宗御笔扇面上有宣德六年字
淇园湘水万千枝,不似君王笔下奇。高者拂云低拂地,想应重有凤来仪。
送李太常早阳兼西涯邃庵三首 其三
旧游时复往南都,斯道于今正不孤。为问容台老诗伯,近来仍饮半杯无。
挽尚书
尚书投老是何年,却忆尚书未老前。初解郡符来作牧,又承台印往巡边。
英灵已逐星辰陨,勋业终归史氏传。旧日甘棠犹在陕,几多新咏上遗编。
夏景述怀二首 其二
薰风庭院柳条齐,恰恰娇莺尽日啼。万岁山前桐树长,高枝留与凤凰栖。
送进士钟元溥归东莞次张尚书韵
科名一日满城传,头戴宫花色传鲜。才喜挑灯论旧约,忽看骑马向归船。
君恩北斗星辰上,亲寿南州水石前。莫遣斑衣成久住,此生忠孝要兼全。
致仕作金石丝竹匏土革木
金殿辞官归故乡,石田茅屋旧山庄。丝袍布被三冬暖,竹簟藤床九夏凉。
匏瓠作尊盛绿醑,土泥为灶煮黄粱。革靴穿破无钱买,木屐闲行古道旁。
寄弟叔永
十年前事苦痴呆,掉转头来亦呆哀。樽底滚将豪气去,花间招得病根来。
欣谭金榜三秋耀,懒向青灯万卷开。信笔题诗传示汝,莫教重学汝兄哀。
寿夫人
平生忧患足劬劳,坐使诸郎羽劳高。碧水丹山开寿域,珠冠霞帔映仙桃。
人间节义空今古,天上丝纶有宠褒。今日东邻与西舍,几人回首羡共陶。
寿座主彭阁老
乞归先伴赤松游,甲子今来又一周。发白已怜身早退,心閒还与国同忧。
书成东里终篇后,名冠西江第一流。姜桂自怜偏性在,当时药笼愧同收。
御笔画禽鸟 其二
俛啄依依在野田,奇毛偏得圣恩怜。龙媒一去无消息,犹恋雕笼记昔年。
梁储
明广东顺德人,字叔厚,号厚斋,晚号郁洲。成化十四年进士第一,授编修。正德时累迁为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内阁首辅。时营建殿房甚多,所费巨万,储屡上书切谏。又请早立储君,不报。宁王朱宸濠叛,帝自南征,储等扈从。群小欲导帝游浙西、江汉。储等跪谏行宫门外,乃许不日还京。世宗即位,被劾乞归。卒年七十七,谥文康。有《郁洲遗稿》。► 101篇诗文
奉使安南初入其界及归至阙下作 其一
寿王御史母朱氏
送巡按
使节荣归为江文源侍读作
牧牛图三首代作 其一
送公巡抚福建
薰风三首 其二
送傅北潭宗伯致仕
送陈亚卿册封
孝贞皇太后王氏挽章 其二
代夏景述怀
次屠东湖寒食陪祀宿昌平韵
附送徐公子挥使东归四首 其三
送严郡通守郑希说还任
致政写怀
和杨邃庵郊坛斋居之作杨民部旧僚也
题沈主事母朱氏受封敕卷
送林方伯水泉还京
挽司徒
同两司登山
次三老阁前迎春草
夏景述怀二首 其一
薰风三首 其三
寿刘阁老夫
送潮阳翁宪副存道之任湖广
御笔画禽鸟 其一
送弟叔永如太仓次张叔亨韵
送洗侍御汝实归养
送南京兵部尚书韩君
送丁德淳省郎致政还丰城三首 其一
广成子
奉使安南初入其界及归至阙下作 其二
李程二学士被命教庶吉士唐大夫有作奉柬予次其韵
送熊都宪
次西涯韵
月雁图
薰风三首 其一
送叔永如金陵
送唐给事出使侍母还乡
顷以事至留都旧寅诸老用词林故事燕于吏部后堂归成二首 其一
自符堂
送逵斋叔归乡
挽周司寇
题一舫斋集
致政南还自述
寿郑介庵为其子通判作
牧牛图三首代作 其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