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枯木半龙鳞

枯木半龙鳞

宋代 林希逸

枯木奇如许,空山阅几春。千寻依鸟道,一半是龙鳞。

磥砢真如石,扶持果有神。雪犹留败甲,云不露全身。

藤比髯尤老,根疑爪欲伸。伫看雷雨夜,一跃到天津。

诗人林希逸的古诗

叫舜苍梧云

宋代 林希逸

叫舜嗟何处,梧江去路长。天高心渺渺,云远地苍苍。

我欲排阊阖,谁能访帝乡。泪沾潇水碧,梦入瘴烟黄。

莫唤湘娥问,空怜老杜狂。重华何可就,骚笔更凄凉。

昔与诸友同登香城最胜阁有长歌一首今壁题已失仅记炊烟不尽愁不尽 ...

宋代 林希逸

曾向山巅望海涛,远村簇簇树涛蒿。炊烟不尽愁不尽,立处愈高见愈高。

追记壁题才一句,同游沤聚惜诸豪。等閒试足成章在,却叹吟时鬓未毛。

送吴司户之任

宋代 林希逸

南州诧说才名早,到手青衫已早毛。自守冰霜真铁汉,肯淹岁月待珠曹。

遥知玉节将争致,暂掌牙筹莫厌劳。圣世怜才甄拔易,倚须去著锦宫袍。

二十日待月有感

宋代 林希逸

秋来馀暑未能清,夜久凉因露气生。星影渐微斜汉落,月华欲上半空明。

人间寒燠能无变,世事更尝孰与评。不鼓昭文深有意,宫商才动几亏成。

围棋赌墅

宋代 林希逸

太傅筹边日,家庭赌墅时。淮淝千载事,秦晋一番棋。

得算如翁妙,争先落子知。汝能输别业,我已笑胡儿。

昙得山先喜,氐争局自痴。两军临水处,幼度著尤奇。

寄书后作

宋代 林希逸

几度题书客未还,归鸿节节度乡关。遥知一纸平安字,慈母灯前阁泪看。

桥缘渐毕再用冬字韵

宋代 林希逸

未雪为梁正御冬,主缘剩喜得支公。如膺下手知谁会,与洧褰裳涉不同。

列屋饥贫几似鹤,高轩来往谩如虹。成裘岂有毛堪聚,不待青铜助半通。

恕斋洪尚书挽诗 其二

宋代 林希逸

秀骨清姿玉雪同,几多星宿入心胸。风流王谢谈谐胜,家数常杨制诏工。

坐政事堂无六丈,登文章箓似三洪。年来人物萧疏甚,玉座东西欠此翁。

戏效梅宛陵赋欧公白兔

宋代 林希逸

毛虫虽小著仙籍,云渠千岁皆化白。中山山中衣褐徒,生长何年换颜色。

岂其孕育自卯宫,又是金公付精魄。渠宗学孔非学朱,拔毛不蕲供书册。

老蒙将军纵猎时,遁向何方为窟宅。纷纷尔后更几秦,避世甘心餐苦柏。

明时作意始出来,五岳遍游无定迹。多生曾识六一仙,知道琅琊有新刻。

要寻此碑龟与螭,何事乃被滁人得。滁人知渠慕醉翁,翁归已在云霞中。

期翁千岁亦如汝,殷勤远致提金笼。传誇瑞物遍都邑,倡和千篇模写工。

翁携入直金銮殿,渠应自比广寒宫。寄声树下捣药者,汝伴嫦娥我伴公。

送王少逸还乡

宋代 林希逸

点点琼花上旅衣,还乡心壮任衣欺。飘零为客看归客,记忆来时惜去时。

家书一半凭君说,客里三千尽梦随。握手桥门重约在,芒鞋莫便厌奔驰。

三文祠堂七月二日礼成作 其四

宋代 林希逸

卜筑虽殚岁月勤,事于州县不相闻。祠田更拟图升斗,要与春秋祭二分。

读子厚李华释氏二碑作

宋代 林希逸

佛学纷纷半是非,若为疑议到非黎。柳推性善碑南岳,华指心宗传左溪。

有诞有微须自别,或排或赞总非迷。痴人但道书皆好,读得明时论易齐。

和后村口占一首

宋代 林希逸

老去田翁多狎友,年来观主换新衔。缘溪竹杖时行散,面壁蒲团渐放参。

休梦笔花寻砚滴,但看贝叶守灯龛。清朝越绋将修礼,留滞何妨似史谈。

和后村三绝句 其一

宋代 林希逸

求齐若拙瑟徒工,已谢孙刘不作公。抛却巢由思稷契,许身却笑杜陵翁。

送子晦宰南安 其一

宋代 林希逸

送子南征爱子深,殷勤听取拙深吟。为儒但有书堪信,试邑元无谱可寻。

民病盍知渠即我,郡贫应念昔非今。圣门絜矩真良法,彼此秤停要尽心。

题国清林氏海山精舍

宋代 林希逸

白醉吟翁颇似痴,当仁一见却无疑。但寻来处知归处,莫把迷时待悟时。

风过更看云不尽,潮生长与月相随。海山此趣谁能会,也是禅关也是诗。

开冰

宋代 林希逸

仲月莺花半,朝家已荐冰。驰来家騕袅,开此玉棱层。

冷逼茅檐透,光从凌室腾。满盘争雪莹,照眼讶霜凝。

九庙亲祠举,群工禄赐膺。爱君推托讽,履薄愿兢兢。

夜凉饮罢月中作

宋代 林希逸

早秋凉夜那无酒,明月清风不用钱。重露正随松叶下,飞星忽过柳梢前。

骑鲸昔有李十二,控鹤今无员半千。头白如绵空醉舞,歌长意远有谁怜。

陈橘山挽诗 其三

宋代 林希逸

几年漫仕贫如故,半世投閒乐远谗。无八九椽多借宅,得三百户谩题衔。

初留兰省交吟卷,再见芝山送别帆。何月得寻埋玉处,天南凄恻梦松杉。

二日野望作

宋代 林希逸

麦垄高低一样青,淡云笼昼雨丝轻。梅花烂漫开将尽,松叶稀疏落又生。

遥企钧天知梦断,欣闻玉陛庆熙成。人人尽说新年好,除夕无风岁旦晴。

林希逸

林希逸

福州福清人,字肃翁,号竹溪、庸斋。理宗端平二年进士。善画能书,工诗。淳祐中,为秘书省正字。景定中,迁司农少卿。官终中书舍人。有《易讲》、《考工记解》、《竹溪稿》、《鬳斋续集》等。► 656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