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 :林希逸
诗能妨病语情真,才大犹如富傲贫。强作手书诚愧我,那知腹稿不劳人。
生平酷好乐何苦,集本多传续又新。拚却此身吟送老,百骸虽在果谁亲。
诗赠友人程乡次子和甫兄
苦恋庭闱戏綵衣,其言虽讷未全非。旁人竞喜广长舌,之子还如杜德机。
他日必多麟抱送,妙年肯叹雉孤飞。但能寡过何妨拙,却恨乡闾识者稀。
翁踏孤舟立 其二
一叶孤舟小,生涯在钓筒。群飞涯雁阵,独立是渔翁。
浪与头俱白,颜因酒暂红。片帆烟渚外,瘦影夕阳中。
蓬鬓千茎雪,芦花两岸风。烹鲈吹荻火,隔岸呼儿童。
送岭口仓季高兄用后村韵 其二
灶户年年减,苛征可奈何。给符催起火,输赋仰晴波。
民困官谁察,兄贤政必和。虽云纲有本,久例剋除多。
喜雨 其三
晓云如墨幕诸山,飞瀑倾河顷刻间。一喜令人无著处,长歌攲枕听潺潺。
再用前韵谢桃巷 其三
山深林密乐吾真,从古吟人例是贫。参句似禅诗有眼,还丹无诀酒全身。
我闻竹后痴犹甚,公见桃来思许新。有雁莫嫌时问讯,旧游诸老更何人。
送子晦宰南安 其一
送子南征爱子深,殷勤听取拙深吟。为儒但有书堪信,试邑元无谱可寻。
民病盍知渠即我,郡贫应念昔非今。圣门絜矩真良法,彼此秤停要尽心。
袁命士
言多奇中邑人誇,得妙无过六十花。术学要须来处好,驰声贞观是渠家。
隔竹敲茶臼
兴入卢仝椀,龙团旋解包。忽闻茶臼响,正隔竹窗敲。
活水烹新茗,香风度绿梢。听知童落杵,惊起鹊离巢。
香比云英捣,清无水厄嘲。林深留客处,未羡巳公茅。
君王画阵看
圣世忧边切,骚骚羽檄忙。凯歌来幕府,画阵奏君王。
宸陛千官庆,军书一卷长。捲舒从御榻,想像到沙场。
此日丹青笔,当时赤白囊。会看麟阁上,图写更辉煌。
和王此山午寄虹字韵一首
早气如春夜即冬,操存要有主人公。斯翁枉向尘埃老,好我遥知臭味同。
案上两图圆似月,毫端万丈吐如虹。渠侬落处应谁会,未羡他家那一通。
用珍字韵谢吴帅分惠乃弟山泉所寄庐山新茗一首
五老峰前草自灵,若为封裹入南闽。锦囊有句知难弟,玉帐多情寄野人。
云脚似浮庐瀑雪,水痕堪斗建溪春。龙团拜赐前身梦,得此烹尝胜食珍。
莆田陈尉新作二轩于其廨舍寄题二首 其二 青云轩
千载流传感兴诗,为渠黄绶叹官卑。便令图上凌烟阁,何似青云传伯夷。
诸侄约至黄檗因思前岁刘朔斋同宿约后村不至慨然有感
黄檗山前古梵宫,早年屡宿此山中。猿啼十二峰前月,鹏送三千里外风。
日者共游因朔老,期而不至有樗翁。骑鲸人去相如病,更欲跻攀谁与同。
与陈同舍饮三元楼
失身杯酒莫追尤,烂醉生涯尽尤由。可倚何须鹦鹉赋,相逢且解骕骦裘。
今无客入扬雄巷,终有人题李白楼。却笑三闾太憔悴,独醒犹作畔牢愁。
和后村喜大渊至二首 其二
问疾维摩本不任,招延多谢屡挥金。伏波床下容松拜,康节窝中为客吟。
新语粲花空把玩,旧游煨芋阻追寻。老惭筋力难为礼,南北相望只嗣音。
泊舟渔浦望吴山作
客子孤舟傍晓沙,隔江人说是京华。缘山一带烟笼树,中有王侯百万家。
题梁秘阁玉堂何似亭
放眼久知亭外景,连朝苦恨雨昏昏。红飘落桂浑如雪,青失平林总是云。
与世相忘真有道,休官曾不待移文。玉堂天上空回首,白发追寻我愧君。
题张尚书画册四首 其三 牡丹
生意草亦佳,可但莲菊好。富贵本何心,莫以色见我。
和吴检详飞跃亭韵 其一
心有灵渊性有天,得渠乐处自难言。谁传仙去曾骑鲤,况说南征看跕鸢。
送吴子谦西上
君家学问富源流,世守书窗志未酬。曾记麒麟初抱日,喜看雕鹗再横秋。
龙飞恩数优多士,胪唱声名占上流。我为汝翁期望汝,捷书闻日报溪头。
林希逸
福州福清人,字肃翁,号竹溪、庸斋。理宗端平二年进士。善画能书,工诗。淳祐中,为秘书省正字。景定中,迁司农少卿。官终中书舍人。有《易讲》、《考工记解》、《竹溪稿》、《鬳斋续集》等。► 656篇诗文
昔与诸友同登香城最胜阁有长歌一首今壁题已失仅记炊烟不尽愁不尽 ...
题王元之行徐簿诰词
和山中后社韵一首
六月频雨 其一
戏效梅宛陵赋欧公白兔
肃时雨若
杨通老移居图
先母忌日
再和前韵谢后村惠生日词 其二
戊辰谒伯祖惠阳使君坟三绝 其二
别躔甫
看风穴语偶然有感
四和除字
送子晦宰南安 其二
离忧忽浩然
四和除字韵寄元思别驾
叶带露痕书
和后村书窗韵四首 其一
吊青冢
四更山吐月
再和送岭口仓季高兄二首 其一
贺后村得第七孙
郊行即事二首 其一
重修考工记口义
李斛峰尚书挽诗 其四
论文有感
朔斋惠龙焙新茗用铁壁堂韵赋谢一首
送王少逸还乡
玉斧修成月
雨山徐总管袖诗见访以道间见梅而作少留一夕次韵为别 其一
赠周医主簿和后村诗
别梯飙 其一
题达磨渡芦图
别梯飙 其二
象祖戊辰元日初冠仍拜敕命
题吴司户思忠堂
题泳近稿
题张尚书画册四首 其四 雀
清边生战场
刘躔甫七十
送丘进道入京
六月廿九早题
登封泰山
悼四先生
客云今年小限甚佳戏题一首
赵庸斋挽诗 其一
夜凉饮罢月中作
题陈兄始鸣集
四和澜字三首谢赵工部 其二
读邸报怀王先生作
和后村韵二首奉寄府判真司令 其一 听雨楼
九江朱长卿
溪桥作
适轩黄革叟挽诗 其二
挽潘守 其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