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穷理

穷理

宋代 林希逸

磨旋盖倚机谁悟,镜缺弦生意最深。知历知星方识性,潜天潜地要非心。

山须鳌负诬仙圣,潮为鲸来误古今。我不信书祇自信,千年未必有知音。

诗人林希逸的古诗

代怀安王林丞上杨安抚 其九

宋代 林希逸

元戎根柢是公平,玉肺冰肠彻底清。一点吏奸无隐处,逢人个个说神明。

和元思朋微韵二首 其二

宋代 林希逸

宫衣我已换禅衣,读得狐书颇造微。晚岁斗思蓬□去,早年浪夺锦标归。

多生自苦滔滔是,一悟应知念念非。投老但留诗癖在,羡君珠玉入毫挥。

老来犹喜看书清晨有警书以自砭 其二

宋代 林希逸

禅学元非妄诋诃,声前句后总成魔。本来性即虚空是,自障尘因闻见多。

过眼皆如云不住,举头但看月如何。传灯诸老还痴绝,只玩心珠底用歌。

和桃巷吏部用鄙韵三首 其二

宋代 林希逸

袖疏曾将紫闼排,山今排闼送诗来。试评藜杖为吹火,何似麻衣共拨灰。

濠上鯈鱼真乐也,山梁雌雉信时哉。只愁驱上蒲轮去,不许笺天强乞骸。

再和效颦一首寄后村

宋代 林希逸

读易伊谁见得真,能见富定不如贫。涪翁但冀天还眼,子厚何求愁化身。

语燕殷勤如话旧,良苗次第又怀新。往来独恨诗差少,便觉江山憔悴人。

陈提举 其三

宋代 林希逸

别无久近不相忘,见面虽疏意味长。向摧梁初驰唁疏,已埋玉后送铭章。

我惭临穴诗黄鸟,儿报移阡谶白羊。絮酒何时浇宿草,些成三赋泪沾裳。

贺后村生日庆八十 其一

宋代 林希逸

星履班头跨锦鞯,乞身玉座赋归田。当行两制文章老,来处三壶功行仙。

生比莱公过半月,占求尚父恰今年。先皇法从新皇忆,须落前衔拜榻前。

老来犹喜看书清晨有警书以自砭 其一

宋代 林希逸

千古兴亡大略同,自为儿戏是天公。人如流水浮云去,事落残编断简中。

已分尘埃嗟齿发,休将点画污心胸。香严喜把经遮眼,悟处虽高性未空。

三和鞯字二首寄后村 其二

宋代 林希逸

胜败如棋阅世深,夏商犹尔况戈斟。痴人倚柱思全璧,达士挥锄不顾金。

颖自忉㦬宜愈传,酒何殃咎要皮箴。过从怕听閒言说,闻早移家避入林。

戊午与诸友同谒犀斜南谷二师坟作 其二

宋代 林希逸

身前枯槁似山僧,瓜葛虽存亦强名。料得九京还自喜,但将坟墓付诸生。

二日野望作

宋代 林希逸

麦垄高低一样青,淡云笼昼雨丝轻。梅花烂漫开将尽,松叶稀疏落又生。

遥企钧天知梦断,欣闻玉陛庆熙成。人人尽说新年好,除夕无风岁旦晴。

和鞯字谢后村和篇 其二

宋代 林希逸

九帙筵开喜更深,金杯从客十分斟。新词岁岁歌县矢,回启人人得碎金。

短韵岂堪勾白句,初心却似欠韩箴。如公总是书融化,椰腹多于汉学林。

买石得云饶

宋代 林希逸

自笑生涯拙,天公意赠君。买来千载石,饶得四时云。

秃笔书新券,苍苔带旧纹。眼前长秀润,分外是氤氲。

定价元非玉,宜贫可当熏。时哉为雨去,利与世均分。

李斛峰尚书挽诗 其三

宋代 林希逸

中朝更几局,鸣世独铮铮。奏疏如山稿,哀笳何处声。

虽孤岩石望,何损斛峰名。应有遗书富,何时见集行。

陈节斋挽诗 其二

宋代 林希逸

国重穆陵蒐钜典,帝咨宿学进典名。那知幻境空花散,不待藏山史草成。

笔冢长存堪怅恨,书棺何益谩哀荣。西山门第今无几,落尽残星泪眼盈。

赐镜湖一曲

宋代 林希逸

拜赐归湖曲,生涯只此湖。三韩云不远,一镜月同孤。

天语书黄诰,波光照白须。柴扉当雁鹜,采地即菰蒲。

殿下投笺乞,波间弄桨娱。不妨眠井底,醉入八仙图。

玉融嘉禾歌

宋代 林希逸

新来盛事喧南北,争道玉融调玉烛。乍可优昙现出花,未见嘉禾长似竹。

一茎五穗各垂头,千人万人齐拭目。元戎如佛令尹贤,清朝有道吾君福。

来处况是太平乡,此事须传瑞应录。便当图本上九天,看取三登上上熟。

陈橘山挽诗 其一

宋代 林希逸

昔侍先师席,西轩笔研同。晚为莲社客,私号橘山翁。

内景经谁授,还丹诀自通。仙班催底急,吟此望方蓬。

四和澜字三首谢赵工部 其二

宋代 林希逸

已分金门不可排,何须竹帛诏方来。囊收玉子开云种,炉养金公候火灰。

老见明时真乐只,身缘吾党合归哉。年丰处处炊烟好,追忆边城叹析骸。

答子常

宋代 林希逸

清晓霜晴不似冬,多情剩拟谒庞公。若无檄得头风愈,却引帆如弱水同。

见讶令人时阿鹊,清吟惠我气舒虹。殷勤一使来何远,双凤华笺袖两通。

林希逸

林希逸

福州福清人,字肃翁,号竹溪、庸斋。理宗端平二年进士。善画能书,工诗。淳祐中,为秘书省正字。景定中,迁司农少卿。官终中书舍人。有《易讲》、《考工记解》、《竹溪稿》、《鬳斋续集》等。► 656篇诗文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