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吴帅用前韵以别再赋以谢 其一

吴帅用前韵以别再赋以谢 其一

宋代 林希逸

碧油幢下诗书帅,吏案如山强拨开。领客雍容游郡圃,柳间松下步行来。

诗人林希逸的古诗

和春谷用弓字见寄 其二

宋代 林希逸

星晓有残月,明明挂一弓。四天垂野外,万象蓄山中。

水动知冰薄,林疏见谷穹。傍人应比我,观物邵家翁。

别林伯常国博 其二

宋代 林希逸

岁晚交亲久寂寥,明时剩喜入寥招。玉融名邑虽多士,橐从无人已四朝。

我分长閒守龙具,君宜闻健侍鸡翘。从今出处分岐路,对月相思梦愈遥。

寒机晓犹织

宋代 林希逸

机上谁家女,更长睡不安。当窗祇自织,到晓不知寒。

霜瓦凝威重,冰丝续断难。梭声随漏尽,妾意为衣单。

锦字挑谁寄,银缸剔已残。姑留刀尺久,零落待输官。

四和除字

宋代 林希逸

白发馀生甘寂寞,丹书微累幸蠲除。天留老眼谅人只,云本无心于我如。

千岁不知棋几局,二乘且论宝三车。香山见彻人间事,断道为龙苦似鱼。

赵通判挽诗 其二

宋代 林希逸

碎剧更尝久,跻攀鬓已皤。题舆嗟命啬,制锦得名多。

铭好传千载,梁摧付一窠。书丹惭钝笔,回恻甚于苏。

答子常

宋代 林希逸

清晓霜晴不似冬,多情剩拟谒庞公。若无檄得头风愈,却引帆如弱水同。

见讶令人时阿鹊,清吟惠我气舒虹。殷勤一使来何远,双凤华笺袖两通。

和春谷用弓字见寄 其一

宋代 林希逸

奴去看鱼笱,儿寻射鸭弓。养痾三径里,取友一溪中。

日苦经檐短,天如罩野穹。过从人绝少,访问愧春翁。

隔竹敲茶臼

宋代 林希逸

兴入卢仝椀,龙团旋解包。忽闻茶臼响,正隔竹窗敲。

活水烹新茗,香风度绿梢。听知童落杵,惊起鹊离巢。

香比云英捣,清无水厄嘲。林深留客处,未羡巳公茅。

题郭进士所进万世宝鼎鉴

宋代 林希逸

学苦功深老更癯,储闱一念许渠渠。抡才合作金闺彦,忠国无踰宝鼎书。

未见龙图携处士,但闻狗监荐相如。明时主相求贤急,指日香名入诏除。

云木相参歌

宋代 林希逸

溪翁结茅傍溪南,近山绕屋青南蓝。天垂四野云到地,千顷万顷罗松杉。

着亭小小寄面势,往来万象窗中含。有时倚杖日未吐,但见云木朝相参。

苍苍古木大百围,白云无心出复归。云无尽藏木不老,云木千载长依依。

我醉呼云云不飞,风和万窍南埙篪。此时此景谁能画,既以名亭聊赋之。

既旱得雨连日不小住 其二

宋代 林希逸

喜雨还忧雨过多,人生可煞是多魔。事难恰好天谁问,天本无心可奈何。

客至五和除字

宋代 林希逸

衡茅有客同欢笑,径草呼童旋笑除。篘酒熟迟聊酤我,藜羹生怕有卷如。

夜长不必论升斗,岁晚能忘誓笠车。邻舍多情还解事,频分野菜馈生鱼。

题达磨渡芦图

宋代 林希逸

白头浪中碧眼胡,赤脚笑踏雁衔芦。太平寺主不知我,观音后身谁诳渠。

是身如幻本来空,偶然游戏非神通。当年涉海向震旦,扁舟本与商胡同。

君不见壶丘弟子御风飞,犹有所待周笑之。又不见横抛锡杖渡水僧,回瞻黄檗称大乘。

此胡法器更奇在,何曾以此为圣解。萧郎不悟义不留,却要时人略惊怪。

异时埋骨寄熊耳,万里西归提只履。忽从葱岭遇宋云,雅意依然今日是。

此图谁笔面如活,客来却咏凌波袜。若将底事比渠侬,老胡暗中定羞杀。

四和澜字三首谢赵工部 其二

宋代 林希逸

已分金门不可排,何须竹帛诏方来。囊收玉子开云种,炉养金公候火灰。

老见明时真乐只,身缘吾党合归哉。年丰处处炊烟好,追忆边城叹析骸。

王太博

宋代 林希逸

兰宫凡几上,直待晚成身。臣对三千字,君恩第一人。

谈经居未久,岸帻请何频。风月分能几,空山骨已尘。

再和自赋

宋代 林希逸

意散久知流不竞,交穷甘与月同孤。酣歌斫地凭谁听,心事笺天恐未俞。

何必红云班立鹄,只愁赤壁网无鲈。身名自要分轻重,人世多惭弹雀珠。

玉水记方流

宋代 林希逸

玉水何从记,工因卞璞求。若非藏异宝,那得有方流。

远派来玄圃,潜珍向某洲。璧沉疑月在,斗折认波浮。

山鬼休持献,江神不暗投。磬襄何入海,应为访鸣球。

至日再和磨字韵一首

宋代 林希逸

长边久息追风骑,散地閒披钓骑蓑。锁谏忠劳多叔达,铜光谐谑绝新磨。

笙镛尚閟须终岁,圭币将陈待始和。老太平时逢此日,负暄檐下看云过。

王太博 其二

宋代 林希逸

以赋鸣虽早,襟怀实似虚。出弹齐士铗,归读乐轩书。

丹桂攀殊苦,黄粱梦不如。在时同手足,入念每沾衣。

诗赠友人程乡次子和甫兄

宋代 林希逸

苦恋庭闱戏綵衣,其言虽讷未全非。旁人竞喜广长舌,之子还如杜德机。

他日必多麟抱送,妙年肯叹雉孤飞。但能寡过何妨拙,却恨乡闾识者稀。

林希逸

林希逸

福州福清人,字肃翁,号竹溪、庸斋。理宗端平二年进士。善画能书,工诗。淳祐中,为秘书省正字。景定中,迁司农少卿。官终中书舍人。有《易讲》、《考工记解》、《竹溪稿》、《鬳斋续集》等。► 656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