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和后村书窗韵四首 其四

和后村书窗韵四首 其四

宋代 林希逸

有馀宁要厥闻驰,架上书多已懒披。学养丹须明鼎灶,要参禅莫怕钳椎。

痴心浪说诗穷达,冷眼閒看世盛衰。千古纷纷皆梦事,道难行矣却知之。

诗人林希逸的古诗

云台图功臣

宋代 林希逸

四七纷纭后,慇勤帝念功。干云台百尺,依日汉群公。

栖爵侵霄汉,挥毫萃画工。位分勋次第,像列壁西东。

貌写丹青里,名垂竹帛中。凌烟生面笔,人物古今同。

紫霄岩作

宋代 林希逸

紫霄闻久真奇胜,三友同游亦不凡。满袖清风来缥缈,衔杯落日踞巉岩。

客携老艾遗书至,僧诧沧浪古字镵。大小壶山俱翠碧,谷青平处见归帆。

龙马负图

宋代 林希逸

八卦将呈露,天宁秘此图。出因龙马负,瑞与凤麟殊。

八尺非常种,千年有此驹。皇穹开易象,绿字见珍符。

鸟迹文非比,龟畴数亦俱。渥洼何足咏,谁复羡西都。

七月二十三日奉寄濑溪书堂吴景朔因讯旧游

宋代 林希逸

闻向秋山苦读书,吟中还解忆人无。强颜为客心何在,忍病哦诗骨正癯。

明月青山追昨梦,去年今日下姑苏。长桥一带关心否,问讯高阳旧酒徒。

送徐仓用后村韵 其二

宋代 林希逸

鲲横学海孰知修,万卷胸中古索丘。滂喜澄清真有志,籍违礼法亦如雠。

发棠事亟聊行锦,活国忠存待借筹。圣要直臣流俗惮,会须览镜说韩休。

和后村三绝句 其三

宋代 林希逸

衰翁分已绝尘缘,自和新诗醉击辕。不是灯灯相照者,个中消息也难言。

瓜田不纳履

宋代 林希逸

莫道田间僻,持身惧指瑕。近瓜休纳履,为履似侵瓜。

野径风随屧,阳陂雨落花。藤方铺满地,屦且曳归家。

篱赋长庚蔓,鞋吟子美麻。及门如有客,倒屣只烹茶。

和后村口占一首

宋代 林希逸

老去田翁多狎友,年来观主换新衔。缘溪竹杖时行散,面壁蒲团渐放参。

休梦笔花寻砚滴,但看贝叶守灯龛。清朝越绋将修礼,留滞何妨似史谈。

玄扃

宋代 林希逸

君从何处叩玄扃,耳学纷纷莫浪听。刬尽念头方近道,扫空注脚始明经。

见闻日富祇尘积,涉历年深似酒醒。不必但疑禅背理,请君细读信心铭。

读黄翁

宋代 林希逸

我生所敬涪江翁,知翁不独哦翁工。逍遥颇学漆园吏,下笔纵横法略同。

自言锦机织锦手,兴寄每有离骚风。内篇外篇手分别,冥搜所到真奇绝。

颉颃韩柳追庄骚,笔意尤工是晚节。两苏而下秦晁张,闭门觅句陈履常。

当时姓名比明月,文莫如苏翁则黄。黔南日月老宾送,白头去作宜州梦。

官楼家乘谁得之,那知珠玉无散遗。生前忍苦琢翁句,飘泊不忧无死处。

今人更病语太奇,哀公不遇今犹故。

和后村喜大渊至二首 其二

宋代 林希逸

问疾维摩本不任,招延多谢屡挥金。伏波床下容松拜,康节窝中为客吟。

新语粲花空把玩,旧游煨芋阻追寻。老惭筋力难为礼,南北相望只嗣音。

山长陈刚父 其二

宋代 林希逸

君本轻场屋,何心第太常。吟姿如岛瘦,直性似萧刚。

已恨婵娟误,争知禅化忙。功名虽有命,诗在莫俱亡。

昨晚溪缘之论闻善友颇不能堪戏成八句

宋代 林希逸

作室道谋虽不可,同舟义等又何疑。自贤必去能贤也,不受何宗是受之。

非马固知难喻马,围棋恐未及看棋。溪干老子归来笑,忆到行河集议时。

老子口义成

宋代 林希逸

见彻深微字字精,五千言在与精明。事因借喻多成谤,经不分章况立名。

数十有三元是一,道虚无实始为盈。苏云近佛非知老,老说长生佛不生。

至学

宋代 林希逸

至学玄谈理最微,负门粗细有谁知。蛇生弓影心颠倒,马龁萁声梦转移。

须信风幡元不动,能如水镜却无疵。咸经四字分明训,截断憧憧未感时。

独夜偶成回文

宋代 林希逸

身随影立孤灯暝,杖倚人行独月明。新得病形成瘦鹤,乱添愁思惹飞萤。

夜雨不止枕上作

宋代 林希逸

得雨初愁雨暂停,如今彻夜怕泠泠。此心果是谁差别,一样声成两样听。

客云今年小限甚佳戏题一首

宋代 林希逸

晓呼儿读新诗草,昼引孙看槁叶莲。但得天教閒度日,休将星算小行年。

耐饥不管尘生甑,啬算犹存纸裹钱。一事近来堪自笑,关心数月为桥缘。

送陈清夫西上

宋代 林希逸

健笔朋俦推许久,芬芬几播桂花秋。词埸多羡君叉手,省户须看鬼点头。

昔送广文生有序,今无瞌睡汉争筹。高科迟取君休讶,恩数龙飞榜最优。

洗石蒲作

宋代 林希逸

似发青蒲石顶鲜,与奴疏剔换青泉。莫嫌水部寒贫气,聊结涪翁潇洒缘。

昼永久看云独立,夜寒略对月还眠。焚香弄镜皆书味,时有新诗入续编。

林希逸

林希逸

福州福清人,字肃翁,号竹溪、庸斋。理宗端平二年进士。善画能书,工诗。淳祐中,为秘书省正字。景定中,迁司农少卿。官终中书舍人。有《易讲》、《考工记解》、《竹溪稿》、《鬳斋续集》等。► 656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