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 :林希逸
羡子论文见解深,无端聚散苦难禁。虽然后会刚期我,忽漫离筵已著心。
穷杀昌黎缘怪怪,谁怜子美独涔涔。寒梅斗雪看何处,还忆花前抱病吟。
肃时雨若
肃肃存吾敬,冥冥若有期。人皆欣雨若,心为有天知。
悃切忧民志,勤拳在庙时。片云催许急,三祝果伊谁。
方寸来何易,吁嗟礼亦宜。虚中求造化,事应不须唯。
九江朱长卿 其三
班行一见便欢然,意气相求似夙缘。得古鼎彝多鉴定,常时樽俎每招延。
郊吟愈和曾成轴,晋帖唐碑不计钱。见说旧藏今散尽,传家犹幸子能贤。
和吴检详飞跃亭韵 其五
有我何能与物亲,物无非我学方淳。不知目送飞鸿者,何似观鱼濠上人。
和柯山玉上人三首 其一
身如孤鹤万缘空,吟得交情底许浓。我老学禅无长进,相逢却讲少陵宗。
吴理卿挽诗 其三
白首同收召,追随仅一冬。公由卿出使,我去掖为农。
上节归曾见,携琴愿莫从。伤心湖水外,石兽倚长松。
六月廿九早题
时难禁酷暑,晚喜动凉飔。已饮阿连去,仍招欢伯来。
数根煮芦服,一酌热茅柴。睡到窗明足,摩挲醉眼开。
再和磨字韵谢后村以余评新稿见寄
持荷苦口辞宫锦,伐木多情忆钓蓑。童子无言堪问答,武公虽圣更嗟磨。
禅宗尚别偏中正,圣处犹分清任和。吟苦正求人订正,柴门何幸许相过。
再和柞山肠字一首
县知书卷饱撑肠,一倡殷勤十和章。茅捲三重怜杜屋,株高八九羡韩堂。
利名谁信为缰锁,圣知人犹比桁杨。万事不如祇浩饮,葡萄切莫换西凉。
王日起谋请乐轩先生主席其乡隐山堂喜以诗赠之 其一
场屋时文百态新,六经门户冷如冰。江湖有客奔驰倦,来问诗书向上层。
潮回日射星
有底平沙上,辉辉不暂停。潮回阴未夕,日射灿如星。
落水归何处,斜阳照远汀。浮光看闪闪,散地见荧荧。
拟泛槎寻石,知非草化萤。晚来河汉白,渔火满沧溟。
送方兄
清姿乍见似兰芽,未识多闻士友誇。健笔如翁宜跨灶,著书先世久传家。
妙年秋日高攀桂,来岁春风早看花。伫听龙飞新进士,一门姓字耀京华。
偶怀丙午丁未同朝诸公怅然有感壬戌再预经幄先帝犹记小臣为安晚门 ...
前朝旧事怕追寻,攲枕更长忽上心。七贵五侯俱梦断,一翁六士谩愁吟。
雪歌黄竹游何邈,云叫苍梧恨更深。再割铅刀尤可叹,白头赢得泪沾襟。
九江朱长卿
精神满腹气英英,早岁宜登要路津。名是平原门下客,字同先汉蜀中人。
已趋文石班犹浅,虽拥油幢志未伸。壮士不留强虏在,交游相吊泪沾巾。
次韵题马氏亦乐园集
何处君家亦乐园,遥知眼界与天宽。年时料得群花好,岁晚祇留老树蟠。
佳客酒中吟李白,主人林下见韦丹。事随鸿去今如梦,却有赓酬集可观。
再和前韵谢后村惠生日词 其二
老去劬劳念转深,一樽聊尔可曾斟。中年为拙辞宫锦,晚岁虽贫笑汞金。
破被与儿眠似铁,败毡留客坐如箴。多情曲意加题品,错比唐溪与晋林。
四睡戏题
多少醒人作寐语,异形同趣谁知汝。四头十足相枕眠,寒山拾得丰干虎。
玄扃
君从何处叩玄扃,耳学纷纷莫浪听。刬尽念头方近道,扫空注脚始明经。
见闻日富祇尘积,涉历年深似酒醒。不必但疑禅背理,请君细读信心铭。
赵通判挽诗 其二
碎剧更尝久,跻攀鬓已皤。题舆嗟命啬,制锦得名多。
铭好传千载,梁摧付一窠。书丹惭钝笔,回恻甚于苏。
题泳近稿
拿舟早已向三韩,莫放天风解韩还。九转黄芽先白雪,千年翠甗后红斑。
棋无尽算仙犹著,性要全空佛未闲。得路不须愁险绝,看他脚力尽时山。
戊辰谒伯祖惠阳使君坟三绝 其一
一山双脉两翁藏,最久凋零长一房。谁道败墙荒草里,冢中枯骨昔金章。
林希逸
福州福清人,字肃翁,号竹溪、庸斋。理宗端平二年进士。善画能书,工诗。淳祐中,为秘书省正字。景定中,迁司农少卿。官终中书舍人。有《易讲》、《考工记解》、《竹溪稿》、《鬳斋续集》等。► 656篇诗文
泳得男再蒙后村先生和除字见寄戏和一首
晨兴和前韵
和后村书窗韵四首 其四
翁踏孤舟立 其一
济河焚舟
平远窗中作
吴帅用前韵以别再赋以谢 其四
郑仲升挽诗
客星
刘夫人 其二
白鸟去边明
和桃巷吏部用鄙韵三首 其三
臂痛六言 其三
赵大资 其二
枯木半龙鳞
再用前韵谢桃巷 其二
罗真隐已化数年曾纠仕五羊病中尝访渠为之求乐曾知其已逝颇有问答 ...
戊辰谒伯祖惠阳使君坟三绝 其二
戏效梅宛陵赋欧公白兔
小盆新种水芝方有生意
贺后村生日庆八十 其一
和后村二首 其一
戴主簿
代怀安王林丞上杨安抚
三和鞯字二首寄后村 其二
李下不整冠
送戴兄西上
寄刘躔甫
日用
蒲鞭
列子口义成
李提举 其二
松子僧前落
十月初六夜偶成
朔斋中书刘礼侍挽诗 其二
题张尚书画册四首 其一 松间睡道士
开冰
同心言如兰
题范月溪欸乃集
剪烛话巴雨
题赵工部柞山堂
代怀安王林丞上杨安抚 其四
山鸟暮过庭
吴帅用前韵以别再赋以谢 其三
星有好雨
徐朝奉挽歌词
陈提举
闻鸡起舞
和鞯字谢后村和篇 其二
题濛贯道山水四言
劭农
陈所斋挽诗 其一
金买长门赋
昔与诸友同登香城最胜阁有长歌一首今壁题已失仅记炊烟不尽愁不尽 ...
和吴检详飞跃亭韵 其七
挽潘守 其三
物理六言 其二
耳鸣戏作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