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太夷丈属和其移居诗逾岁乃呈一绝

太夷丈属和其移居诗逾岁乃呈一绝

清代 林旭

窗前种树经年活,舍后栽花近水便。占著清溪如谷口,百般忙里作神仙。

诗人林旭的古诗

友人送末利栽之谓不活矣近渐有萌牙祝之

清代 林旭

包寄逾淮及始春,骚肤摇本敢云频。也逢夏至为生日,若说南强太愧人。

水阁醉魂惊扇重,街棚茶话斗球新。旧游乡事皆难得,慰我无言或有神。

外舅哀馀皇诗题后

清代 林旭

七日动心惊帝醉,百年被发卜人为。静观始验过庭语,尽瘁空追筹笔诗。

易佃菑畬看灭裂,经行蓝荜付隤摧。分明家国千行泪,词赋江关漫道悲。

高堰晚泊

清代 林旭

迎客都君风肃然,杨舟澹淡夕阳天。辨帆日下边何阔,觅港泥中腹渐坚。

换蟹馋思须近市,伐芦生计羡连船。寒湾水宿怀空渺,岂有高人夜叩舷。

颐和园葵花

清代 林旭

瀛海分馀润,秋晖亦圣恩。抚心无愧汝,飘落复何言。

二月十八日读史

清代 林旭

韩诛彭醢瞻言渐,东海萧生致可忧。但有太师驭边手,门生何术更吹求。

龙王洞

清代 林旭

去城四十里,戴石若菡萏。空青落眼中,尘翳荡先淡。

欲近势转下,渐陟路轲轗。呀然数百尺,金碧烟中嵌。

龙居洞里潭,激水洞上糁。有如春雪融,清茗楼头揽。

吾欲寻其源,但怖水色黕。山深积嘘吸,形埒气所感。

稍上有二洞,松茑蔽黮暗。天光豁重眯,风力集众喊。

楚境清江流,巫山白日晻。南望见苗疆,五色莎萝毯。

归来夸腰脚,独往负志胆。丈人谈龙德,清味自渊醰。

弱年罕壮游,如此实未览。新诗谁先成,岩松可用椠。

述哀故观察东湖王公定安

清代 林旭

海风吹夏寒,闭户听瑟䫻。哀从静中生,有若井泉溢。

斯人王夫子,白日谢昭质。哭寝忽几时,馀怆托简毕。

昔岁客江宁,闲居重九日。高轩隆隆过,文场之魁率。

幼卑不敢见,僮仆笑喽㗚。敦敦拈髯髭,风雅意无匹。

扬榷极古今,头纷而绪密。百川秋灌河,乃睹会归一。

海内宝宋斋,牙签三万帙。招我坐其中,竟日常折堲。

巍巍文正公,遗教为称述。宗法司马迁,文章综事实。

学诗杜与韩,万化本六律。私淑愧非才,再拜心空朏。

别公夷陵去,千里风吹

赠别三弥彦侯归试

清代 林旭

壮志开归路,居人抑别情。云开逢月好,风到送弦清。

便有无涯思,真非常日声。赠言期一得,剖璞见连城。

旭庄四丈公事往汉口有诗留别 其一

清代 林旭

莫遣吟诗鼻易酸,客怀好逐看江宽。居人犹觉心情恶,六月西风雨作寒。

鹿港香

清代 林旭

拌和花香飘细细,雨窗残梦被惊回。欣然援笔夸乡物,猛省今从异域来。

灵泽夫人庙

清代 林旭

故国何人举奉匜,竹竿从此钓于淇。韦昭吴史应书卒,不见春秋宋伯姬。

福州寄内

清代 林旭

人海投身未作谋,多君送我思谋周。江干灯火残宵月,客里林园临别游。

携手谋当歌有道,客居聊得顾无忧。入关志气无能励,望远凭高莫自愁。

虎邱道上 其一

清代 林旭

吴人艳说山塘好,不到山塘恐受欺。向日搜寻无一字,却来此地得新诗。

还福州海行两首 其一

清代 林旭

客吴思越此成回,云水多情识我来。白氎千重遮日走,绿荷万顷泛风开。

车音听入江干别,亭树归寻旧月栽。仰屋波光看不定,顿思微醉玩深杯。

和两先生讽早睡之作

清代 林旭

诗横胸际眠如魇,月近床前警魇神。真怕打门租未了,颇嫌闭户相能贫。

微吟渐有飞虫和,别室难将鹤怨伸。敢外先生求印可,尚从新得诱逡巡。

沪寓即事

清代 林旭

隔浦车尘涨暮天,虹边门巷渐含烟。独谣负手谁能喻,百计安心或未贤。

王粲忧来空假日,嗣宗醉后只酣眠。河流树色宁知我,眼底怜渠尽意妍。

坐月与归试二君

清代 林旭

闇坐无灯思一静,暑生得月意成凉。垂帘教作窥人态,闭户因嫌隔壁光。

欲下沈吟如顾影,送归微叹想回肠。行人明夕江头望,照我迟迟尚念乡。

赠周少蕃

清代 林旭

画地学书间兖国,磨砖作纸见周生。吴钩自厉谁知苦,柳脚能传世谩惊。

手冻寒天资熨斗,质莹深夜映灯檠。他时图画詶贤母,记我诗篇劝力成。

与石遗大兴里饮罢过宿有叹

清代 林旭

往日矜夸一任谩,远来共醉事殊难。高楼罢酒天初雨,短榻挑镫夜向阑。

流落倾城同一叹,忖量终岁得多欢。此怀恐逐晨钟尽,留遣回肠报荅看。

和冯庵十五日晏起涛园叩门之作

清代 林旭

夙兴弟子原当尔,高卧先生也谓迟。只似侯王惩倍约,那从传记觅嘲师。

朝阳可吸功难学,夜梦能清神不疲。摩眼作诗馀整暇,故应窃笑舍中儿。

林旭

林旭

(1875—1898)清福建侯官人,字暾谷,号晚翠。光绪十九年举人。任内阁中书。倡闽学会,又助康有为开保国会。百日维新间,与谭嗣同等四人以四品卿衔入军机,参与新政。政变起,被捕遇害。为戊戌六君子之一。有《晚翠轩诗集》。► 127篇诗文

清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