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 :林占梅
群峰势何奇,追随十馀里。回首及斜阳,始入昏霭里。
江宁克复,曾涤生先生功绩伟甚。敬赋二律,以志欣仰 其二
圣世绥屏障,臣穷励雪冰。回天资大力,指日见中兴。
野寇黄巾尽,元戎白旆称。从兹安堵卧,击壤看丰登。
内湖田家
修篁夹岸水环村,屋后高峰护短垣。度过板桥三五武,稻花香里是柴门。
乌眉崎遇雨
汗多衣褦襶,峻岭道崔嵬。酷日蒸雷出,奔云挟雨来。
沟渠鸣急水,野径绝纤埃。顷刻旋开霁,斜阳照路隈。
书叹 其二
非武非文疣累同,经年跃马愧从戎。毁家不作宏微计,策杖难追邓禹踪。
戚戚襟怀伤永日,堂堂旗鼓想英风。丈夫快意昆崙夜,未歇笙歌已立功。
内湖夜泊
修竹环村柳绕扉,小舟移向绿扉依。疏林霜冷鸦声咽,远浦星疏蟹火微。
乱苇摇风喧断岸,孤篷引月近寒矶。忽听笛韵沧浪起,知有渔翁罢钓归。
温陵故友翁汝哲茂才
具有凌云志,相期岂一衿。佳音频洗耳,制课望关心。
学羡三冬足,交论两世深。临歧重握手,惆怅漫成吟。
中港待渡
归途心怯远,晓夜厌奔驰。马健兼程疾,潮平待渡迟。
遥山斜照薄,极浦晚霞移。伫立垂杨下,摇鞭且赋诗。
自内湾庄晚归田舍
揽辔层巅上,川原极目长。溪流翻夕照,山色放秋光。
栖鸟喧深树,归牛下远冈。炊烟三五缕,遥瞩认田庄。
双溪庄题壁 其一
负耒人惟学守雌,黄童白叟乐熙熙。双湾水足平田沃,四壁峰高晓日迟。
石径行间花气馥,茅檐隐处柳阴垂。此乡我若来为主,半业耕渔半赋诗。
夜宿清水岩僧舍
幽区秋色晚,日夕倍生凉。地险夕多石,林疏叶落霜。
寒泉分细濑,明月碎流光。鹤梦危松稳,
雨后行金包里道中
笋舆随屈曲,数里入金包。急水号鱼■,深林隐鸟巢。
石奇岩踞虎,藤老壁蟠蛟。客过层巅路,如行远树梢。
过头分庄
山明空翠绕,水秀活流长。斸土培新笋,编茅护嫩秧。
门幽知客少,村寂正农忙。何处书声朗,林门隐学堂。
题剑潭村家书屋
富贵、神仙未易兼,贫饶清福复何嫌。一湾流水青环屋,万笏群山绿入帘。
摊饭人方眠石倦,品茶我亦饮泉廉。眼前风景皆诗料,好句谁能信手拈。
途次西螺驿口号
镇日旅尘侵,沿溪复出林。随行三尺剑,伴睡七弦琴。
瀹茗消尘虑,观书静道心。笋舆虽逼仄,兴到亦高吟。
闻徐大宗丞树人师讣音,集诸同人为位哭奠,馀痛萦怀,赋成哀挽三 ...
雅量包荒万象涵,口碑自昔播涵南。志同范老忧勤见,名比温公妇孺谙。
本冀异时随马帐,不图此日痛羊昙。他年重过西州路,掩袂难禁泪眼含。
自南港内山晚归庄舍
林坳一径通,缓步踏蚕丛。树老粘苔碧,崖阴返照红。
鸣流奔断涧,平野入遥空。四顾皆苍莽,岚烟远近笼。
南征八咏 其八 回军将入竹堑城作
亲友何劳远出迎,悠悠一片管弦声。全军甲冑归戎伍,夹道衣冠迓凯兵。
鼍鼓□鸣山岳壮,云麾招飐海天晴。回时制就「南征赋」,长为熙朝颂太平。
夜卧有感
掠地垂帘合复开,残香一缕恋开台。阶前蟋蟀悲花落,槛外芭蕉报雨来。
凉夜易生秋士感,雄心未敢壮年灰。妖氛频听延湖汉,戢乱谁为颇、牧材。
栖云崖晚眺 其二
遥望长堤外,清波自浅深。潮回沙渐隐,云暝日将沉。
渔火明孤屿,岩钟度远林。俄看凉月吐,幽趣契胸襟。
遥望五指山
遥从空际列难冠,五指森森快冠观。时压白云同扯絮,还招红日类探丸。
岚光遽隐烟初起,翠色新添雨欲残。想到徐陵吟咏后,如椽大笔架犹宽。
林占梅
林占梅,历史人物,是中国清朝官员。根据《重修台湾省通志》记载,他于1802年上任台湾府儒学训导,隶属于台湾道台湾府,为台湾清治时期的地方官员,该官职主要从事台湾府境内之教育行政部分,受台湾府儒学教授制约,该官职亦通常为闽籍,语言可与台湾人互作沟通,事实上,教学上也以闽语为主,官话为辅。► 369篇诗文
香山暮归
淡文山留宿佃屋,马上口占
题武林王棣香二尹 其二
春郊即景 其一
南园即景
重游栖云顶,即景作画并题 其二
红毛港晓发
九日偕叶松潭广文、陈性初 其四
自金门溪晚归
赠家子范明经
哭吟村弟
梳头见白发一茎戏作
叠元旦前韵示陈、叶诸君
送陈榕士
哭曾籋云先生 其二
暮止竹山山家
石门道中遇雨,舆中闷卧口占
自芝兰晚归新庄
予四十有三初度日,家薇臣以诗见赠。步原韵答之
虹贯月楼为先世藏书处,瞫褫富繁,日久多致残蚀。修葺之馀,感赋 ...
团练
次曾籋云先生「听鼓水仙曲」原韵奉答
雨后醉归,香山道中憩野人家
读刘苍石广文 其二
籋云先生、松潭广文
泛舟鸡笼
入鲤鱼潭番社清丈田甲
题林山人草堂
诸同友人重游剑潭寺 其二
题五妃墓
蓬感五首 其二
连日为风雨所困,留宿圭柔山田家,□以遣闷
次吴鉴堂二尹
晚过剑潭寺留题二首 其一
初晴,祭扫青草湖有感,归成四律以写哀衷 其四
暮次麻豆道中
凤山崎归途暮望
薄暮自近村归新庄精舍
过陴角庄
自内湖归,道中题壁
赴郡苦热,得雨偶作
小坑道中
刘将军杀贼歌
盐水港归途
与张鉴三
师韫轩杂咏 其四
白石村春日閒游
闻内地近信书叹
关渡舟行即事
过谢氏废园
读吴修轩上舍
观盂兰放水灯
艋川书叹 其二
游漱石山人幽园,题壁即赠
西园见山池有感,作示友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