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次曾籋云先生「听鼓水仙曲」原韵奉答

次曾籋云先生「听鼓水仙曲」原韵奉答

清代 林占梅

窥窗凉月夜沉沉,兀坐胡床为听琴。曲奏「水仙」闻逸响,人来岛佛赏清音。

潘江、陆海誇君赋,白石清松契我心。不是阳春投雅什,谁知绿绮用功深。

诗人林占梅的古诗

读家和靖公「书孤山隐居壁次」韵,题青草湖孤山别业

清代 林占梅

山水未深猿鸟少,幽清人境便为居。虽睽天竺三千里,此亦孤山可结庐。

游内湖庄雨后偶成 其三

清代 林占梅

泉声㵐㵐树苍茫,笠屐前村趁晚凉。行过小篱频驻足,谁家兰蕙正芬芳。

秋游隙溪,饮草亭作

清代 林占梅

修篁簇簇连沙汀,秋色苍然来草亭。岩云片片忽飞去,送到群峰入眼青。

杖头幸有百钱挂,村沽饮共桑麻话。曲涧清泉鸣似琴,平林冷淡秋如画。

樽前畅饮杯复杯,陶然诗兴酒边来。吟秋步入菊畦去,寒香插鬓笑颜开。

人生自古贵行乐,明朝还把游山约。数声牧笛催人归,前村已上如钩月。

金门溪晚归

清代 林占梅

秋晴行旅快,纵辔过沙陂。绝壑归云早,平川落日迟。

鸦喧争树宿,马健逆风驰。吟兴忽然动,微哦便得诗。

籋囊先生、松潭广文 其二

清代 林占梅

胜景都收付锦囊,卜居漫羡白囊乡。花教环屋三弓辟,书可传家万卷藏。

在手酒杯堪遁世,随身竽木偶逢场。年来学得嵇生懒,尽日园林日徜徉。

重入双溪

清代 林占梅

浪迹频年事,耽吟快啸游。溪山双只屐,烟雨一孤舟。

放鹤来亭上,寻梅过陇头。吾家有衣钵,高尚自千秋。

师韫轩杂咏 其六

清代 林占梅

银筝池上和琵琶,按曲归来日欲斜。忙煞笼中绿鹦鹉,声声帘下唤烹茶。

春郊即景 其二

清代 林占梅

红塍十里尽平坡,绿树青山野趣多。行过村南与村北,好风处处送秧歌。

再游北郭园,戏柬郑荫堂

清代 林占梅

曲折林扃荔百株,青山楼外胜披图。退閒异日重来此,一席君能借我无。

南征八咏 其八 回军将入竹堑城作

清代 林占梅

亲友何劳远出迎,悠悠一片管弦声。全军甲冑归戎伍,夹道衣冠迓凯兵。

鼍鼓□鸣山岳壮,云麾招飐海天晴。回时制就「南征赋」,长为熙朝颂太平。

出郊感赋

清代 林占梅

竹城城南草如绵,竹城城北柳如烟。古坟游鬼自寒食,腥风掠点云连天。

庐舍前头尽巢穴,野哭千家肠欲绝。山桃野杏为谁春,尽作哀鸿口中血。

晚过剑潭寺留题二首 其二

清代 林占梅

放眼骋吟情,吟情此际清。诗成凭竹枕,茗熟话松棚。

鸟掠晴波远,蝉摧暮霭生。坐来群动息,新月树端明。

内湖田家

清代 林占梅

修篁夹岸水环村,屋后高峰护短垣。度过板桥三五武,稻花香里是柴门。

西园见山池有感,作示友人

清代 林占梅

人生世上苦不足,愿大焉能偿所欲。身才饱煖思艳妻,既得艳妻慕金玉。

天台四万八千丈,巨海茫茫路莫续。洞庭三万六千顷,层云缈缈目难瞩。

妄想能教鬼魅乘,暗里牵人投桎梏。何如园圃养吾身,息机汉阴无窘促。

亭外有山排闼青,栏前有水盈池绿。池痕添夜雨,山光映朝旭。

春来上山游,暑至临池浴。知足即此可行乐,翀霄何必慕鸿鹄。

不然纵移天台、洞庭到我前,难免得陇复望蜀。我劝世上人,园圃勤锄斸。

切休纤芥苦劳心,有限精神自荼毒。图大往往小亦亡,无路可行羝藩触。

香山暮归

清代 林占梅

荦确遍沙湾,匆匆薄暮还。风腥知近海,日暗欲衔山。

策蹇粘泥滞,浮鸥踏浪閒。遥瞻阛阓接,犹在莽苍间。

寄怀榕城陈连峰

清代 林占梅

每从海上望高嵩,十载无由诉嵩衷。侠气干云敦旧雨,贤声贯耳播春风。

星因德聚同时出,楼比名高百尺雄。翘首渊源深景仰,赏心何但企丝桐。

次韵答松潭广文「园中咏菊」

清代 林占梅

费尽经营计,才成满圃香。黄疑橙累颗,白肖雁分行。

晚节欣佳色,平明爱淡妆。一观珠玉句,累我兴难偿。

东城感赋

清代 林占梅

扶童閒步上东城,凭眺危栏感慨生。骨肉廿年悲聚散,林园十载话枯荣。

山从绿野平边起,水向青陂缺处鸣。景物长存时事改,回头何所不关情。

暮止竹山山家

清代 林占梅

蚕丛回转处,曲折度荆笆。马辟云中路,人居树杪家。

樵斤深谷集,水碓乱流哗。暝色前山起,苍然绮暮霞。

师韫轩杂咏 其二

清代 林占梅

擘笺窗下学抄书,葱指纤纤运管徐。写罢泥郎评甲乙,簪花字格果何如。

林占梅

林占梅

林占梅,历史人物,是中国清朝官员。根据《重修台湾省通志》记载,他于1802年上任台湾府儒学训导,隶属于台湾道台湾府,为台湾清治时期的地方官员,该官职主要从事台湾府境内之教育行政部分,受台湾府儒学教授制约,该官职亦通常为闽籍,语言可与台湾人互作沟通,事实上,教学上也以闽语为主,官话为辅。► 369篇诗文

清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