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 :林占梅
义旗高建奋先声,唇齿相依共结营。自许孤忠能报国,还期众志果成城。
连乡各为身家计,协力原推子弟兵。守望祗期吾圉固,瞬看渡海有飞旌。
晓发后垄道中 其二
问渡向芦洲,天空景更幽。霞光明似晓,露气湛如秋。
极浦双帆定,孤村一笛愁。行看红日上,晴色满溪楼。
雨后泊剑潭作 其一
雨晴添霁色,天气又晴和。桥岸垂疏柳,溪沙养绿䔋。
半林鸦背日,十里鸭头波。何处沧浪笛,随风和棹歌。
六言绝句四首 其四
无数含沙射影,追随牛鬼蛇神。莫道凭空说怪,红尘吾见其人。
籋云先生、松潭广文
阴阴万绿隐吾家,地僻怀幽静不哗。满座春风追北海,一帘秋水读「南华」。
尘心涤尽琴同抚,旧酿藏多酒不赊。更爱谈禅挥玉麈,何须顾曲听筝琶。
厦门杨石松
家风无敌北而南,列戟门资六艺谙。元、白名高皆压倒,程、朱道广已同参。
鸣琴和卜羊城治,作画奇从鹭屿探。结契愿如韩与孟,联吟何日共诗龛。
春郊即景 其一
沿村萝卜白于霜,油芥花多匝地黄。开遍夭桃与秾李,春山如笑亦如妆。
师韫轩杂咏 其二
擘笺窗下学抄书,葱指纤纤运管徐。写罢泥郎评甲乙,簪花字格果何如。
新庄道中口号 其三
避暑年来几度过,琴书镇日自过挲。清溪浪碧垂杨合,远岸沙平野竹多。
坡老大瓢游岭海,志和箬笠老烟波。绿阴满地襟如水,笑拍阑干发浩歌。
闻扬州失守感赋
兵燹谁能浩劫逃,平山堂外雁哀嗷。三千殿脚红头尽,廿四桥头白骨高。
满地狼烽摧鼓角,故宫萤火没蓬蒿。绿杨城郭成焦土,回忆繁华首重搔。
十五日郊迎朱丹园 其二
饭罢乡村日始升,牧童三五发鬅鬙。牛高人小骑难上,拣得斜坡垫脚登。
初晴,祭扫青草湖有感,归成四律以写哀衷 其一
一别音客两渺茫,不归西土定仙乡。生前枉绾同心结,死后难寻入梦香。
石冢寒蛩迷乱草,墓门啼鹧苦哀杨。归来笑语人何在,寂寞灯前意转伤。
内湖田家
修篁夹岸水环村,屋后高峰护短垣。度过板桥三五武,稻花香里是柴门。
与容谈及嵌城妓家风气偶成
台郡盛秋娘,相欣马队装。倩妆簪茉莉,款客捧槟榔。
最尚巫家鬼,频烧野庙香。尽观花与柳,须待送迎王。
春郊即景 其三
啁啾村学草堂前,咕哔声中一叟眠。赤脚蒙童三五个,案头犹倚牧牛鞭。
青草湖晚归
暧暧环村树,依依出谷烟。好山皆蕴藉,流水亦周旋。
鸟散长空尽,花开夹径妍。岭巅回首望,夕照下平川。
艋川书叹 其二
家计时艰两未平,劳薪尽日事非轻。蚍蜉撼树庸何怪,鬼蜮含沙亦足惊。
忍把货泉填欲壑,遂教乐土变愁城。归来默默蒲团坐,魔障于今愿不生。
春郊即景 其二
红塍十里尽平坡,绿树青山野趣多。行过村南与村北,好风处处送秧歌。
夜同戴芝轩煮茗弹琴即事
小阁绝纤埃,岩隈际水隈。池波清浴月,林鹤老巡梅。
茶煮团名雀,琴弹曲作雷。戴逵高兴在,良夜喜同陪。
登牛栏坑后山憩野人家
寒烟凝聚暮云飞,岚翠霏霏欲湿衣。峭壁萝垂泉脉细,层岩竹密日光微。
山多樵径愁迷路,林有人家许叩扉。小坐暂将清茗酌,阶前猿鸟亦忘机。
游青潭山
昼永岩栖静,逍遥意适然。倚松观舞鹤,枕石听流泉。
树远笼烟没,云归让鸟先。苍茫秋色里,独自下层巅。
林占梅
林占梅,历史人物,是中国清朝官员。根据《重修台湾省通志》记载,他于1802年上任台湾府儒学训导,隶属于台湾道台湾府,为台湾清治时期的地方官员,该官职主要从事台湾府境内之教育行政部分,受台湾府儒学教授制约,该官职亦通常为闽籍,语言可与台湾人互作沟通,事实上,教学上也以闽语为主,官话为辅。► 369篇诗文
宿大坪林祖师庵
元旦花前小宴述怀
过阿里旁有感
淡文山留宿佃屋,马上口占
自芝兰归新庄途次即目
途间见分类难民痛述时事
上巳日张筵池东轩,邀曾籋云先生、叶松潭广文、内弟黄翼南孝廉暨 ...
晚过剑潭寺留题二首 其一
哭曾籋云先生 其二
上大姑嵌观音亭,马上口号
过郑氏小庄 其一
九日偕叶松潭广文、陈性初 其四
旅次大甲,夜醒口号
诸子侄入塾,题书斋南壁。并奉正杨明浦先生 其一
癸亥元旦踏春自东城归,与陈榕士、叶松潭、家薇臣坐谭,首唱一律
夜宿观音山
题郑芷亭仪部
内湖夜泊
次吴鉴堂二尹 其二
岁暮杂感 其五
书感 其二
登大屯山口号
书叹 其三
九芎林庄晚归即景
自双溪石
初晴,祭扫青草湖有感,归成四律以写哀衷 其四
南征纪事
赠白少溪
平林庄过孙悫民处士园作赠
重入双溪
读卓人孝廉「逐疫行」,走笔率成绝句 其四
秋夜留彭雅夫夜话
游灵泉禅寺题壁
金包里旅舍午霁偶成
寒灯夜雨,独坐有感。赋成七首,以述懑怀 其三
东篱有感
师韫轩杂咏 其七
次韵答松潭广文「园中咏菊」
乌眉崎遇雨
籋云先生、松潭广文 其二
次曾籋云先生「听鼓水仙曲」原韵奉答
途次西螺驿口号
俗讹叹
师韫轩杂咏 其三
本厅侯恩子荣 其二
由南港入暖暖庄口号
大雨飓夜宿官道小楼
赴郡苦热,得雨偶作
次韵答白仲安明府「赏菊」作
出郊感赋
同友人西城楼凭眺即事
诸同友人重游剑潭寺 其一
读家和靖公「书孤山隐居壁次」韵,题青草湖孤山别业
自内湖归,道中题壁
黄莘田端砚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