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凌义渠
满酌聊将浊酒酤,行行转复怯前途。四围草树兼风猛,一带茅茨照月孤。
饥鼠欲来灯已暗,啼螀不彻梦全无。可知一夜寒侵骨,才说经秋意蚤枯。
潜山旅舍
阅同昌公主传戏题玉儿九鸾钗 其一
结此如烟质,微嵌似玉名。相携同命脆,各自恋身轻。
钿盒藏幽魄,双鬟致远情。偶因幻昧迹,馀恨复分明。
赋得薄命词 其一
倦倚东风两袖斑,临岐不尽水潺湲。题残红叶春谁主,低损成都翠几弯。
鸣鴂也知覆百草,绛绡长得护朱颜。伤心拍遍无人会,个是杨家旧阿环。
长安肆中有拥书甚富而秘不示人诗以异之
古香拂拂手摩挲,为惜牟珠剩几多。凭仗血诚通姓字,一编高拥意如何。
舟雨怨 其一
欢情并苦绪,夜语到流连。小雨差能听,残灯尚及眠。
有声相尔汝,无路忏人天。低掩篷窗下,更深各悄然。
留别刘晖吉司理 其二
一往孤畸不自禁,驱来碌碌负初心。寻声未拟追良晤,托迹终能倚素襟。
梵夹乍舒时避湿,苇帘低捲日愁阴。对君讵免为清态,洗眼窗前照莫岑。
茶池 其一
湖山叠若屏,偶作湖山长。以兹赠往来,尽日风泉想。
和章爰发秋梦诗 其二
一昼沦阴劫,中天散积晖。男儿须用杀,智者好藏机。
蚤以攻为守,当缘战始肥。葛藤牵未了,斩却乃言归。
乙亥春日 其三
垂戒由来叹积薪,徐思致变岂无因。官须刻急方称健,人到流亡始疾贫。
白屋按戈嗔作语,圜扉入夜冷飞燐。缓刑薄税寻常药,聚口攒眉容易陈。
又赋伤心行 其三
春光未觉好,刻日又春残。眷爱莺寻梦,功名鱼上竿。
过淮先颂橘,当户解锄兰。三复豆萁语,人情到髓寒。
邵州迤西三百里峰壑遥深萝木邃密行数日触绪皆诗 其四
一阵寒鸦噪晚空,半随返照入青枫。行人莫觉流霜早,眼认重来树树红。
三月三日陵阳雨行
最怜春易暮,宿雨可能收。装薄寒犹在,烟轻绿遍浮。
仆夫敢告倦,孤意自难留。望望乡关近,翻成历乱愁。
会稽宣绣方之上海顾绣适堪姨姒友人见贻分丝观音一幅针锋细贴殆类 ...
心准手停不得语,始见吴娘今越女。天人冥接裁半方,晴摇香络风轻举。
避风亦复畏日色,待倚绣床徐拂拭。大士幻身藏指尖,一丝飘断一丝黏。
小声低咒灵未答,敛容内向愁纤纤。缘兹一意催成幅,秽不能留香并触。
何如静女自收藏,结取慈情照眉绿。
昼静
耀晷正当天,午馀仍未缓。避热馀闭门,细簟足舒展。
墙头雀未停,户外蝇方满。小僮倚壁睡,迎凉恣偏袒。
文史任堆前,意慵目力浅。聊刷面上尘,层层付清盥。
嚣寂竟何常,去市止一版。偏爱昼能閒,不畏暑方喘。
徘徊几岁时,日影忽西转。微听飒飒声,槐阴来别馆。
三月一日乘雨入天竺 其三
随缘稽首复何求,默共山情指点幽。绕耳号呼忽涕泪,荣期三乐我能酬。
秋夜 其三
擘将心事恳来生,首尾伤心凑不成。点点明河寒似水,教人著眼怕分明。
灯市歌 其一
眼迷真赝底相蒙,傍午喧阗僦几丛。断竹焦桐随意识,镂脂画卵总输工。
咏半开花 其一
浓香清发曙光初,才向人前又怯舒。会得个中矜重意,风帘月幌与踌躇。
兰词二首 其二 代招
曷予艺之恩不汝久,曷予幕之香不汝守,曷予纫之招匪卬友。
猗彼稚节兮山崦水涯,静言一室兮心影攸宜。蓄意浇培兮护此根株,胡所避忌兮虫蚁先驱。
沉沉结梦兮梦同止,翩其来迟兮侍君子。
易曦侯率其伯叔二子诸门人见过
一笑宛如昨,苍然揖古儒。谈谐仍未减,感慨不能无。
子弟环相侍,诗书抱欲枯。借君愧素饱,谁谓伐檀孤。
凌义渠
(1593—1644)明浙江乌程人,字骏甫。天启五年进士。崇祯时官给事中。居谏垣九年,建言颇多。迁山东布政使。入为大理卿。十七年,得帝死讯,自杀。有《凌忠介集》、《湘烟录》。► 259篇诗文
又赋伤心行 其十四
河行即目 其二
舟卧听雪
雨宿含山水心亭
水灯
南还舆中有作
玄素宗侯就晤梅川小饮四高楼上
邺中诗 其八
春日漫兴 其七
杂忆诗 其五
胡端叔招饮月泉观剧
夏日漫兴 其九
连拔白髭数茎览镜有作
题舅氏闵康侯一草堂 其一
拟古怨诗 其二
过白雪楼
又赋伤心行 其九
杂忆诗 其九
感往 其二
望金山 其一
除夜符离旅舍 其一
赠合肥令熊公远
酬汪如石见赠之作仍步其韵
恭遇圣寿雪中朝贺 其四
沙河道中
赋得薄命词 其八
灯市歌 其三
历城贵君招游华不注是日轻阴微雨
春日次陆天随韵寄潘右安
阳逻魏小韩留饮
春日漫兴 其四
初寒学为险句 其一
秋夜 其四
和刘同人燕中即事诗六首 其五 卖笔履
赋得薄命词 其十一
夏初自夹山莫归 其一
杂忆诗 其十
感往 其四
枫亭驿荔枝数株甚古云数百年物
夏日漫兴 其二
邵州迤西三百里峰壑遥深萝木邃密行数日触绪皆诗 其六
抵家杂感 其二
友人席次闻杨维节白下讣悼之
又赋伤心行 其十五
盛灵飞以访吴兴山水至余适自楚归雨中留饮
邢台豫让祠
后杂忆诗 其一
阅董宗伯赠姚画溪先生诗卷有述
不入西湖者几年矣偶以事至信宿即返留句自嘲
西陵韩城驿不寐 其一
新嘉驿感咏 其一
渡湘江大风
人日过沙河县
岷王制诗饯送行次西桥步韵呈复 其二
赋得薄命词 其六
秋荷效李锦瑟 其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