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送叶继善还三衢

送叶继善还三衢

元代 凌云翰

佩玉曾闻觐至尊,赐金殊觉被深恩。三千远道方辞阙,九十慈亲正倚门。

台忆凤凰夜径失,字传蝌蚪竹书存。老莱衣待归时著,拟采红椒献绿樽。

诗人凌云翰的古诗

愚轩诗为上虞应信可赋

元代 凌云翰

华轩结构地图雄,不似箪瓢陋巷中。溪姓尚能随柳子,山灵端合避愚公。

衣冠此日何曾异,杖屦他时或与同。樽有春醪堪独酌,更栽佳菊待西风。

五弦琴

元代 凌云翰

闻说琴调天下治,直弦况值未加时。在床被袗曾遭象,解愠颁侯更得夔。

和气尽从元气出,南风还类凯风诗。缅怀千古岩廊上,爱物仁民本孝思。

悼黄氏父子次周元亮韵

元代 凌云翰

善人不得归乡里,此事端为识者哀。客死忽惊枯骨返,人生那得好怀开。

眼中无复驱羊起,身后犹疑化鹤来。丹井西颜松树在,空山斜日尚低徊。

沈养性画

元代 凌云翰

长虹如瀑蛎如山,万竹深藏屋数间。夜半秋声最堪听,抱琴来此不须还。

风入松 和贝廷琚助教韵

元代 凌云翰

谁教齿豁更头童。从唤作衰翁。惜花已自因花瘦,况飘零、万点随风。

须信人生如梦,休言世事皆空。

紫骝嘶过画桥东。犹记软尘红。重来绿遍西湖路,消魂是、杜宇声中。

经眼倚妆飞燕,伤心照影惊鸿。

松云王为周元亮作露华清晓图同张一笑方竹居俞紫芝题其上

元代 凌云翰

爱菊渊明后鲜闻,濂溪孙子况能文。露华清晓凉如许,湿却松间一段云。

樵云

元代 凌云翰

伐木丁丁山径通,林深长觉昼冥濛。栋梁自挟扶舆气,斤斧全收造化功。

莘野谩耕十亩雨,渭川空钓一丝风。谁知作楫为林者,只在商岩版筑中。

鸣鹤遗音 苏武慢 其五 并序

元代 凌云翰

破帽多情,布帆无恙,兴尽便寻无转。明月来时,浮云飞尽,千古翠屏宜晚。

桂棹兰桨,荷衣芰制,偏称药炉经卷。看轻鸥、点破长烟,一望水连天远。

尝记得、雪满山阴,舟回剡曲,何必过门相见。浩气难消,哀情谁会,万里碧空横剑。

一道虹桥,半天龙驾,尚忆幔亭开燕。要长生、须出人间,未卜道缘深浅。

闻钟有感次荣子仁韵 其二

元代 凌云翰

欲觉闻钟记昔年,老怀多感益凄然。轩前高柘当时种,屋上重茅近日编。

已悟达人遗破甑,还嗤市价鬻枯鞭。目昏头白残灯里,始信聪明不及前。

柳庄为会稽薛德明赋

元代 凌云翰

几年种柳绕村庄,翠色参天百尺长。垂叶正当高士宅,飞花还过别人墙。

能诗杜甫憎春晓,嗜酒陶潜爱午凉。何日棹航来鉴曲,据舷吹笛看湖光。

陈叔起松石图为峨嵋山人张原题

元代 凌云翰

谁将青李来禽帖,写作苍松怪石图。大厦他年要梁栋,长竿此日拂珊瑚。

辞存飞白看来好,直计兼金买得无。何处曾经照颜色,峨嵋山馆月轮孤。

次韵范石湖田园杂兴诗六十首 冬日十二首之三 其五十一

元代 凌云翰

新筑书堂荫白茅,萧然终胜老禅寮。雪天最爱风敲竹,似向瑶台听凤箫。

桂娥梅仙二图 其二

元代 凌云翰

倚树仙人是阿谁,雪肤花貌认参差。恐惊青鸟枝头梦,玉笛拈来不敢吹。

钱舜举桃源图

元代 凌云翰

闻说桃源何处寻,披图想像重沉吟。锦云霭霭藏蓬岛,红雨纷纷落树林。

一叶渔舟迷远近,几家农舍隔幽深。眼看宋业将移晋,惆怅先生避世心。

裴日英水墨莲塘四禽图

元代 凌云翰

香销太液锦云空,长使诗人忆汉宫。青鸟不来仙仗远,露盘无力倚秋风。

藏芸轩为陈惟德赋

元代 凌云翰

曾见茅堂映德星,难兄难弟总星经。春藏芸草将除蠹,夜剪灯花不聚萤。

好效茝兰同作佩,宁知黍稷独非馨。年来更得康成学,书带丛生绿满庭。

次韵范石湖田园杂兴诗六十首 冬日十二首之六 其五十四

元代 凌云翰

溪头冻合雪风晴,寒袭重裘一气凝。谁把玻瓈都击碎,定知渔榜晚收冰。

赵大年芦雁图

元代 凌云翰

平林带烟波渺渺,风低葭菼秋声小。望中疑是彭蠡湖,十百为群尽阳乌。

楚天未雪无雨霜,南来岂必谋稻粱。哀音若欣云路迥,老翅不厌关河长。

汀州水落成平陆,散乱凫鹥聚沙曲。低飞不肯俾寒鸦,犹绕荒村破茅屋。

屋中有客挥五弦,从之不得心茫然。何人图画能著此,赵氏丹青称大年。

徽庙元年颂凤历,此图正是当时迹。便从宣和到靖康,艮岳禽声起秋夕。

古往今来几盛衰,摩挲老眼竟成悲。良工心苦人莫识,似写周宣鸿雁诗。

次韵范石湖田园杂兴诗六十首 晚春十二首之十一 其二十三

元代 凌云翰

酴醾压架雪成堆,一日须看一百回。满袖清香浑不记,却怜蜂蝶趁人来。

二仙像 其一 铁拐

元代 凌云翰

一拐随身四海闻,剑锋久暗七星文。等闲磨砺光芒出,划断青天万里云。

凌云翰

凌云翰

浙江仁和人,字彦翀。博览群籍,通经史,工诗。元至正间举人。洪武初以荐,授成都府学教授。后坐事谪南荒。有《柘轩集》。► 616篇诗文

元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