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西河郝氏馀庆堂

西河郝氏馀庆堂

明代 卢龙云

十年看树木,百年仰树德。树木长乔林,树德延世泽。

干木隐西河,美誉亘今昔。卜夏与田方,亦复如双璧。

寥寥千载馀,谁与践芳迹。丈人溪上居,秉心嗜玄寂。

于世薄所营,齐物忘得失。捐粟惠贫荒,施剂起残疫。

道路悯遗金,囹圄念艰阨。餔馁复赈穷,轻财殚心力。

哀死建义茔,累累表幽宅。存殁总衔恩,自我无德色。

哲嗣乃肯堂,作求念弥惕。永言绍家声,禔躬慎朝夕。

当官重清勤,吏事岂缘饰。仁惠浃穷檐,勉勉树声绩。

孙枝日衍繁,云霄看比翼。不见内史家,里中称万石。

诗人卢龙云的古诗

送黄达卿归延平

明代 卢龙云

黄生负奇尚,耻与流俗亲。好游恣览流,仆仆走风尘。

弱冠弄柔翰,仿古逼其真。腰下芙蓉剑,烨烨出延津。

佩此仗谁知,亲仁托善邻。一见如平生,莫逆超常伦。

遗我双明珠,几席诚足珍。邂逅只须臾,言归及早春。

握手何所道,衷曲难具陈。后会当何时,矫首道无因。

送谢参军转赋二首 其二

明代 卢龙云

清才每喜分曹暇,王事都缘国计劳。行里山程梅雪霁,望中亲舍岭云高。

四方民力随飞挽,此日宵衣念转漕。待尔承恩辞阙下,鲲游应及赋秋涛。

朱明洞景八首 其二 清樾高斋

明代 卢龙云

绕舍树扶疏,林光照道书。掩关辞问字,独坐对清虚。

送柯国博之任岳州司马

明代 卢龙云

殷勤相送出江滨,草色波光及暮春。三楚风流新佐郡,百年礼乐旧成均。

情悬桑梓应同切,心为苍黔亦已频。政暇岳阳多览胜,勋名还拟范公伦。

答友人九日客中见怀

明代 卢龙云

九日秋光映远峰,每缘觞咏忆相逢。黄花节序家千里,浊酒乡心路几重。

东道却宜山色美,西园犹记露华浓。问君倒屣多容接,得似陶家三径松。

朱明洞景八首 其一 浮邱别墅

明代 卢龙云

旧社窥丹井,开林别有天。东山留谢傅,挹袖侣群仙。

怨歌行二首 其二

明代 卢龙云

买赋嗟何及,春风惹恨偏。楼头看柳色,偷唱想夫怜。

澹然亭八景有序 其五 十洋城市

明代 卢龙云

百里专城傍海濆,千家鸡犬日相闻。南荒卉服通朝贡,北阙龙章净岛氛。

山郭但裁招隐赋,楼船何事伏波军。勿言近市多喧杂,亭敞时堪驻白云。

怨歌行二首 其一

明代 卢龙云

膏沐徒为理,长宵恨有馀。罗衣新染泪,明月怨离居。

辰溪钟鼓洞用王文成公韵

明代 卢龙云

广乐钧天来洞野,碧岩犹带鼓钟声。空虚已悟超千劫,音响依然会九成。

风景流年容易度,山河举目未全更。不因世路惊夷险,九折羊肠亦自平。

答郑伯育远寄四首 其二

明代 卢龙云

贤书早晚达承明,暂向归鸿听友声。策足久淹奔逸步,论心不尽别离情。

游梁孰可方枚叔,入洛谁当荐士衡。一自临岐成远隔,江东回首暮云平。

过豫让桥二首 其二

明代 卢龙云

千年气节未沉沦,自许孤忠愧后人。报主若论恩厚薄,似君犹是二心臣。

黄太史看菊有述见示赋答

明代 卢龙云

猎猎阴风已戒寒,萋萋林卉各凋残。惊看红叶年垂暮,喜对黄花露始团。

感物长吟俱寡和,怀人独酌不成欢。玉堂仙客元非远,安得东篱共夕餐。

读朱大复海牢骚二首 其二

明代 卢龙云

难将卑湿比长沙,三载栖迟倦忆家。君自楚材工九辨,卜居吾亦困天涯。

述祖德八首有引 其五

明代 卢龙云

伍世其昌,逮我王父。克俭克勤,诗书烈祖。表正乡闾,回澜砥柱。

责报于天,如携如取。

海虞十二景 其十一 玄林鸽井

明代 卢龙云

卓锡何年至,泉流雪乳寒。群飞天外羽,几就洞中丹。

花雨兴龙窟,慈云覆绮阑。酌来应觉爽,沆瀣不须餐。

康孟担至自闽有作道旧次答

明代 卢龙云

为郎久滞愧明良,几忆并州亦故乡。再出任人呼小草,重逢于尔羡长杨。

天涯极目音书渺,花下来歌笑语香。自是郢中难和雪,却从此地觅何羊。

朱明洞景八首 其四 躬耕桑柘

明代 卢龙云

谷口未堪亲,嚣然若有莘。日斜桑柘影,倘见下徵轮。

过宁远值王直夫公出不得晤语赋怀二首 其一

明代 卢龙云

合并良未易,君去何时还。相暌日以远,形影渺难攀。

衡阳无雁度,音信亦孔艰。念我同声者,寥寥天地间。

仗剑从西来,驱车历万山。凭君一尊酒,慰我游子颜。

地近等秦越,何由写肺肝。岂无杯中绿,独酌不成欢。

谭彦桢比部新得貤封以使事还里

明代 卢龙云

枌社长邻二郡隅,盈盈一水隔樵湖。他乡并引秋怀切,薄宦犹难昼锦俱。

共喜新恩天语焕,却看后会月华孤。汉家除目朝朝下,伫听迁莺复就途。

卢龙云

卢龙云

广东南海人,字少从。万历十一年进士。授马平知县,补邯郸,治行为诸县之最。复补长乐,以忤权要,左迁江西藩幕。累官至贵州布政司参议。有《四留堂稿》、《谈诗类要》。► 614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