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燕邸漫兴五首 其五

燕邸漫兴五首 其五

明代 罗万杰

五年踪迹半奔波,偃蹇风尘容易过。眼见交游零落尽,心知世事覆翻多。

谋身拙比居巢鸟,迕俗痴如扑火蛾。罄典春衫偿酒债,贪他醉貌几回酡。

诗人罗万杰的古诗

寄寿孙戒庵

明代 罗万杰

苏门隐者嗜林泉,一啸鸾音许孰传。一里生涯资竹树,閒中经济课云烟。

刀圭药熟追思邈,法磬缘深踵道玄。世出世间无不可,龙湖今得比桃川。

赠姚茂翼先生

明代 罗万杰

每从挥麈挹元襟,远韵高怀不可寻。出世法因住世得,穷交情以素交深。

微言阐处关天地,静理参时见古今。笑我疏狂尚喜猎,藉君好作顶门针。

齐昌邸中送朗润上人还山

明代 罗万杰

离亭草色正芳菲,落日斜阳把客衣。回首故山杳霭外,断云应傍锡声飞。

南岩僧具酒馔邀同公眉及余兄弟辈剧饮

明代 罗万杰

几从快友向山登,忙却招邀好事僧。忙约此身随两屐,解将何物论三乘。

危峰孤磬听来杳,落日炊烟望里凝。取醉不妨觞迭换,眼中剩有酒如渑。

下第出都呈南归诸友五首 其五

明代 罗万杰

夹道轻烟暖拍堤,春山障眼客魂迷。野花不及垂杨色,并与茸茸缀马蹄。

瞻六堂即事十首 其四

明代 罗万杰

灌园不是逃世,荷锸堪称达生。喧寂都饶至理,醉醒各具深情。

赤城道人与傅由庚居士共订出世之约将拟结茅水竹见示缘册走笔戏题

明代 罗万杰

道人行履爱风流,荆棘林中著絮裘。一带水光渠是我,几竿竹影独耶俦。

但将云壑为扃鐍,肯信蓬茅是赘疣。了事尝推傅大士,解言空手把锄头。

题公眉画

明代 罗万杰

何处验天机,胸中与腕底。苍苍莽莽间,无谓有至理。

岛树若乱烟,微茫波际起。馀霞散孤村,晴光变远迩。

静者立其傍,心魂忽而止。

雪霁和雪樵韵

明代 罗万杰

云收雪霁晓烟平,重叠苍峦玉削成。晓日初闻岩树影,微风忽泻涧泉声。

映阶草色千层碧,入户波光一片明。藜杖负春知几度,跏趺对客倍关情。

斋中即事二首 其二

明代 罗万杰

根躁地易嚣,岩壑亦吾扰。而况人世间,足迹滋纷蹻。

闭门即深山,溪烟结幽杳。映阶苔色静,压槛露气晓。

仰看檐前树,桂花香未了。感此尘劳心,因之谢归鸟。

同公眉诸子游南岩

明代 罗万杰

不可无兹游,危峦趣渐幽。涛声寒及夜,树色老宜秋。

幻眼因高换,閒踪借景酬。胜朋殊解事,竟日恣淹留。

送李葵孺大司农予告归里

明代 罗万杰

供帐都门话别情,欣逢疏传出西京。燕台日丽乘轺色,槐省风高曳履声。

硕德清时推主计,殊恩华发许辞荣。从兹南海频回望,紫气遥瞻照凤城。

冬日美人蕉与池畔梅花对植偶作二首 其二

明代 罗万杰

绿鬟朱靥自为春,妆罢从教晓露嗔。一夕寒飙连夕雨,可怜憔悴捧心人。

癸酉春日偶成四首 其三

明代 罗万杰

独坐晴窗晚,閒吟散寂寥。鸟声啼别墅,柳色上新条。

傲骨本难狎,虚名原易摇。风尘甘偃蹇,薄俗任喧嚣。

燕邸漫兴五首 其一

明代 罗万杰

无才原不敢言狂,博得疏慵事事忘。面目可憎随众诮,腰肢作恶趁人忙。

注来稗乘添谐史,简去肘经试睡方。旧业今缘都莫问,输他鸥鸟住寒塘。

次韵答郭正夫招同诸公入陶社之作二首 其二

明代 罗万杰

虎溪三笑羡同时,把臂深林好在兹。拟续宗雷高士步,肯违嵇阮素交期。

天寒鹤怨桥边语,夜静猿呼泽畔词。一卧峰头惊景换,青袍白马不胜悲。

金陵留别许班王

明代 罗万杰

相违动几载,相见未盈旬。又复嗟行役,何以慰劳人。

秣陵风土美,首夏如晚春。柳外莺声碎,雨后山色新。

子恋秦淮水,予逐京洛尘。同是天涯客,谁辨出处因。

临岐劝子归,悯默不能陈。子归无他好,柴门荷主仁。

巨觞置我前,再酌情已申。各自爱光景,毋令远游频。

山居杂诗八首 其六

明代 罗万杰

漫将生计托长镵,总被时人笑老憨。造物亦怜客衲薄,严霜飞不到茅庵。

冬日即事三首 其二

明代 罗万杰

閒算今冬事,蹉跎似汎澜。人情穷后悟,岁月病中看。

冻屋梅魂老,荒斋竹影残。潇潇一夜雨,破衲倍增寒。

山居杂诗八首 其五

明代 罗万杰

欲沽村酿饷山樵,短树槎枒暂挂瓢。习懒愈成枯寂僻,经旬不赴野人招。

罗万杰

罗万杰

罗万杰(一六一三 — 一六八〇),字贞卿,号庸庵。揭阳人。明思宗崇祯七年(一六三四)进士。初官行人,两奉使册封吉、荆二藩。十三年,召对,给笔札,问修练储备四事,侃侃陈利弊,切中时艰,擢吏部主事,转验封员外郎。甲申之变,会南都迎立,徵拜副都御史。闻马士英、阮大铖用权,辞不出,矢志岩壑,结庐于埔阳之双髻峰,草衣蔬食,与樵牧高僧为侣。林居三十年,足迹不入城市。晚号樵子,乡人私谥曰文节先生。有《瞻六堂集》。清康熙《潮州府志》卷九上、清乾隆修《潮州府志》卷二八有传。► 129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