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春日郊行四首 其一

春日郊行四首 其一

明代 罗万杰

春光行处好,着意看飞花。遇物但能澹,栖心易以遐。

林随山径折,溪傍竹烟斜。携得双柑去,啼莺尚可赊。

诗人罗万杰的古诗

奉题水部王剩斋尊公在吾先生乡贤名宦册后

明代 罗万杰

先生早扣性天扃,志在春秋行孝经。凫舄解飞霞岭雨,熊幡长映惠湖星。

瞽宗两地云封紫,碑碣千秋史篆青。四十馀年天可必,三槐不负德符铭。

江上落花五首 其三

明代 罗万杰

满江烟雨冷凄凄,万紫千红踏作泥。残醉重扶湘水北,春风直到灞陵西。

半钩明月莺声碎,一派斜阳燕语低。最是怀人多黯别,朝来陌上手分携。

古离别三首 其二

明代 罗万杰

天涯忽已远,日暮心如焚。盼望空阶下,寒山隔彩云。

江上落花五首 其二

明代 罗万杰

东风原自妒妖娇,醉压琼枝漫寂寥。乍暖乍寒魂漠漠,疑狂疑怯影摇摇。

情高已逐游人去,梦短那堪过客招。回首江城欲暝色,夕阳何处听吹箫。

登友人山阁

明代 罗万杰

一阁阴森外,频生静者机。磬声奔竹涧,灯影恋柴扉。

杖履情相得,眠餐事不违。栖寻敦旧约,夕露照微微。

送友人归闽

明代 罗万杰

两载粤乡识者稀,雄心耗尽掩荆扉。郊寒岛瘦皆诗品,何肉周妻悉道机。

岭树频遮游子眼,溪光乱点旅人衣。送君此际情无限,小艇滩头带雨飞。

江上落花五首 其一

明代 罗万杰

风吹万点树头稀,日日危楼送夕晖。解道幽怀伴月冷,忽惊离恨共云飞。

烟开古岸翻残雪,燕落空庭溅舞衣。为报故园新雨后,隔溪啼鸟唤人归。

秋夜坐月偶成四首 其四

明代 罗万杰

托旷观以适性,聊纵目而怡颜。閒随罔两酬答,动与太虚往还。

寄寿孙戒庵

明代 罗万杰

苏门隐者嗜林泉,一啸鸾音许孰传。一里生涯资竹树,閒中经济课云烟。

刀圭药熟追思邈,法磬缘深踵道玄。世出世间无不可,龙湖今得比桃川。

送郑立煌归潮阳

明代 罗万杰

幽怀不惮道途艰,踏遍蓬蒿带笑还。一室晤歌和水月,百年事业倚云山。

拨尘未肯追仙释,寻乐亲曾探孔颜。惭愧我宗无语句,赚君千里叩玄关。

斋中即事

明代 罗万杰

幽斋无事似山家,寂寂柴扉闭晚霞。夜静敲灯时读史,月明烧竹自煎茶。

呢喃屋上一双燕,咶噪池边两部蛙。怪得长能消永昼,焚香扫地间栽花。

癸酉春日偶成四首 其四

明代 罗万杰

穷来无一物,相伴惟奇书。日与简编近,拚将礼法疏。

花枝春霁后,竹影月明初。祇此了閒事,清狂不羡馀。

己酉除夕

明代 罗万杰

老来渐觉万缘轻,纸帐布衾梦易成。雨浥炉烟蒸永夜,风摇烛影袅深更。

流光暗逐閒中过,华发俱从愁里生。拟待明朝天气煖,探梅山壑杖藜行。

庚戌灯夕即事

明代 罗万杰

小村风土占年华,春入垣墙处处花。箫鼓声寒幽客梦,秋千影静野人家。

林烟淡淡灯馀焰,香雾霏霏月半斜。行乐忘敲山砦柝,醉吟惊醒树头鸦。

次韵答郭正夫招同诸公入陶社之作二首 其一

明代 罗万杰

柴桑日月剩遗民,手揽江离泣累臣。白社那邀采药客,青门旧识种瓜人。

一身费许登山屐,万事悲馀漉酒巾。岂是攒眉违夙约,祇妨无处问渔津。

南岩僧具酒馔邀同公眉及余兄弟辈剧饮

明代 罗万杰

几从快友向山登,忙却招邀好事僧。忙约此身随两屐,解将何物论三乘。

危峰孤磬听来杳,落日炊烟望里凝。取醉不妨觞迭换,眼中剩有酒如渑。

秋日寄萧次圭

明代 罗万杰

淅沥秋声不可闻,松间月际更思君。相逢海内谁青眼,忆别都门对白云。

菊径雨疏侵草色,练江风急涨潮纹。遥知两地凄凉甚,羡尔清真能迥群。

白鹤峰谒苏文忠祠

明代 罗万杰

峰前鹤去晚霞收,逐客行踪不可留。一代奇才沦玉局,三年春梦醉罗浮。

南楼初日浮金晕,北户长江舞砌流。一盏寒泉心欲荐,蛮烟野菊未经秋。

同公眉诸子游南岩

明代 罗万杰

不可无兹游,危峦趣渐幽。涛声寒及夜,树色老宜秋。

幻眼因高换,閒踪借景酬。胜朋殊解事,竟日恣淹留。

使舟归泊金陵遇旧馆人以便面索书走笔赋赠

明代 罗万杰

五年不见中常忆,一别于今经几期。我已居然髯似戟,君胡能不鬓如丝。

三山云物成今昔,六代烟花异岁时。屈指江帆归去路,空令客思易凄其。

罗万杰

罗万杰

罗万杰(一六一三 — 一六八〇),字贞卿,号庸庵。揭阳人。明思宗崇祯七年(一六三四)进士。初官行人,两奉使册封吉、荆二藩。十三年,召对,给笔札,问修练储备四事,侃侃陈利弊,切中时艰,擢吏部主事,转验封员外郎。甲申之变,会南都迎立,徵拜副都御史。闻马士英、阮大铖用权,辞不出,矢志岩壑,结庐于埔阳之双髻峰,草衣蔬食,与樵牧高僧为侣。林居三十年,足迹不入城市。晚号樵子,乡人私谥曰文节先生。有《瞻六堂集》。清康熙《潮州府志》卷九上、清乾隆修《潮州府志》卷二八有传。► 129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