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罗万杰
几向良朋忆好音,怀君折尽索居心。虚名岭海仍高卧,薄禄风尘祇醉吟。
望入层云魂欲黯,神驰千里月同深。春来处处蓬蒿满,蜡屐无因得共寻。
壬辰除夜 其三
冷落茅檐下,残釭剔半明。梅花瘦比我,窗外影交横。
送李葵孺大司农予告归里
供帐都门话别情,欣逢疏传出西京。燕台日丽乘轺色,槐省风高曳履声。
硕德清时推主计,殊恩华发许辞荣。从兹南海频回望,紫气遥瞻照凤城。
拟读曲歌七首 其五
见说新栽花,棠梨开已久。赚郎连枝折,刺杀郎纤手。
拟读曲歌七首 其七
奈何许,感恩与负德,不可同日语。
入山寄诸眷属
几年尘土混衣冠,火宅栖迟梦已阑。破釜昔曾闻项籍,携铛今窃效陈抟。
孤踪冷比飞鸿爪,去志迅如落涧湍。从此黄岐峰顶月,清宵应各照团圞。
奉使荆回宿万安僧舍次壁间韵
征衣犹带洞庭沙,阅尽残冬未见家。野寺寒灯独卧处,关心一夜到梅花。
元日值雨同雪樵上人作
愁值上元雨,空山静掩扉。茗烟轻冉冉,香缕细霏霏。
窥牖月光薄,照龛灯影微。只应禅榻上,梦与白云归。
壬辰除夜
折肱已更三,立壁惟馀四。一副光皮囊,逢场且作戏。
寓南安寺逢初度日大开上人为拈香庆赞口占志谢
颠毛种种四旬馀,阅世终悲岁月虚。镜里空花呈起灭,眼前流水悟乘除。
谩誇丁令千年鹤,且趁杨岐三脚驴。博得蒲团香半炷,多君滴水沁芙蕖。
初入燕京马上口占
帝城宫阙隐蓬莱,此际遥瞻曙色开。吊古应怜击筑泪,狂歌独愧掞天才。
西山爽气千层出,碣石晴云万里来。闻道圣朝多市骏,黄金依旧满燕台。
赠姚茂翼先生
每从挥麈挹元襟,远韵高怀不可寻。出世法因住世得,穷交情以素交深。
微言阐处关天地,静理参时见古今。笑我疏狂尚喜猎,藉君好作顶门针。
冬日美人蕉与池畔梅花对植偶作二首 其二
绿鬟朱靥自为春,妆罢从教晓露嗔。一夕寒飙连夕雨,可怜憔悴捧心人。
初度日奕株禅师以诗见赠次韵奉答
四十年来梦幻身,几回惊看二毛新。几山无恙解寻主,白社有师期卜邻。
入室秋风寒露骨,照床夜月远含神。谁知枯木岩前路,突出一枝劫外春。
题自画扇水墨桂花
傲骨秋来瘦,幽香月里生。嫣然重一笑,不肯作倾城。
戊申除夕示诸道友
空惊华发逐年陈,又遇寒岩一度春。屋角梅花香入座,尊前柏叶味宜人。
家风好共安冷澹,岁月何须判旧新。榾柮满炉消永夜,梦魂不到鳄江滨。
署中感事呈吴梅里
远愧糠秕前列居,劳薪何幸借吹嘘。萍飘作客八千里,瓠落为郎一载馀。
自觉刚肠妨启事,羞将冷眼溷除书。风雷亦感生成德,敢怅清时雨露疏。
癸酉春日偶成四首 其一
二十浮生客,世情无一知。青山供我癖,白眼畏人疑。
对酒愁先尽,弹棋局屡移。每因春事促,常教夜眠迟。
秋日寄萧次圭
淅沥秋声不可闻,松间月际更思君。相逢海内谁青眼,忆别都门对白云。
菊径雨疏侵草色,练江风急涨潮纹。遥知两地凄凉甚,羡尔清真能迥群。
赤城道人与傅由庚居士共订出世之约将拟结茅水竹见示缘册走笔戏题
道人行履爱风流,荆棘林中著絮裘。一带水光渠是我,几竿竹影独耶俦。
但将云壑为扃鐍,肯信蓬茅是赘疣。了事尝推傅大士,解言空手把锄头。
西来意
云来竹影暗,雨过松声凉。若问西来意,溪深杓柄长。
罗万杰
罗万杰(一六一三 — 一六八〇),字贞卿,号庸庵。揭阳人。明思宗崇祯七年(一六三四)进士。初官行人,两奉使册封吉、荆二藩。十三年,召对,给笔札,问修练储备四事,侃侃陈利弊,切中时艰,擢吏部主事,转验封员外郎。甲申之变,会南都迎立,徵拜副都御史。闻马士英、阮大铖用权,辞不出,矢志岩壑,结庐于埔阳之双髻峰,草衣蔬食,与樵牧高僧为侣。林居三十年,足迹不入城市。晚号樵子,乡人私谥曰文节先生。有《瞻六堂集》。清康熙《潮州府志》卷九上、清乾隆修《潮州府志》卷二八有传。► 129篇诗文
癸酉春日偶成四首 其四
南岩僧具酒馔邀同公眉及余兄弟辈剧饮
庚戌灯夕即事
燕邸漫兴五首 其五
金陵留别许班王
暮春旅怀
送郑立煌归潮阳
拟读曲歌七首 其三
拟读曲歌七首 其一
惆怅词感旧作
冬日美人蕉与池畔梅花对植偶作二首 其一
次韵答郭正夫招同诸公入陶社之作二首 其一
寄答伍铁山先生二首 其二
下第出都呈南归诸友五首 其一
秋夜坐月偶成四首 其四
江上落花五首 其一
公眉兄自闽漳来访予旧有游漳之约因事不果感其远至赋此为赠
除夕同明度上人逸老庵守岁
江上落花五首 其五
人日阴晦病中同雪樵禅侣作
奉题水部王剩斋尊公在吾先生乡贤名宦册后
初春寄羊城王子龙
雨泊樟树镇
春夜不寐步月偶成回文一首
客中闻林石友讣遥哭以诗
赠同学友
春日郊行四首 其一
雪霁和雪樵韵
寄答伍铁山先生二首 其一
幽燕老将歌
邸中怀同社诸友
玉窖棉阴用邑乘题
自坎夏回语石庵磴路崎岖济胜无具即事口占
送友人归闽
登黄岐山夜宿僧舍示公眉
冒雨登滕王阁
次韵答郭正夫招同诸公入陶社之作二首 其二
同公眉诸子游南岩
雩雨步入署中和同寅吴梅里韵
采石矶谪仙楼怀古
返棹
春日郊行四首 其四
古离别三首 其二
自画墨菊赠公眉
江上落花五首 其二
斋中即事
斋中即事二首 其一
拟读曲歌七首 其二
夏日有感示学者
偶题 其三
春日感作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