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登友人山阁

登友人山阁

明代 罗万杰

一阁阴森外,频生静者机。磬声奔竹涧,灯影恋柴扉。

杖履情相得,眠餐事不违。栖寻敦旧约,夕露照微微。

诗人罗万杰的古诗

自画墨菊赠公眉

明代 罗万杰

欹斜高士影,惟悴驿人魄。不受众欣怜,远神先自得。

燕邸漫兴五首 其二

明代 罗万杰

笑从马足问驰驱,拓落人间旧酒徒。万里雄心悲剑戟,几年混迹忆江湖。

忧时漫许屠龙手,玩世真同捋虎须。莫道宦情三不可,风尘犹自恕狂夫。

南岩僧具酒馔邀同公眉及余兄弟辈剧饮

明代 罗万杰

几从快友向山登,忙却招邀好事僧。忙约此身随两屐,解将何物论三乘。

危峰孤磬听来杳,落日炊烟望里凝。取醉不妨觞迭换,眼中剩有酒如渑。

江上落花五首 其三

明代 罗万杰

满江烟雨冷凄凄,万紫千红踏作泥。残醉重扶湘水北,春风直到灞陵西。

半钩明月莺声碎,一派斜阳燕语低。最是怀人多黯别,朝来陌上手分携。

斋中即事

明代 罗万杰

幽斋无事似山家,寂寂柴扉闭晚霞。夜静敲灯时读史,月明烧竹自煎茶。

呢喃屋上一双燕,咶噪池边两部蛙。怪得长能消永昼,焚香扫地间栽花。

春日感作

明代 罗万杰

梅花落尽满荒园,晓看檐前积雨痕。暖气不生枯木叶,春风空到竹篱门。

息心终自依禅侣,避地还须洽隐沦。痛哭太平耕种日,夜来鸡犬静无喧。

江上落花五首 其一

明代 罗万杰

风吹万点树头稀,日日危楼送夕晖。解道幽怀伴月冷,忽惊离恨共云飞。

烟开古岸翻残雪,燕落空庭溅舞衣。为报故园新雨后,隔溪啼鸟唤人归。

东平道中早行

明代 罗万杰

带露桃千树,含烟柳半堤。林光散远近,野色润高低。

薄宦同鸡肋,浮生信马蹄。朦朣残月影,客思易凄凄。

次韵答郭正夫招同诸公入陶社之作二首 其一

明代 罗万杰

柴桑日月剩遗民,手揽江离泣累臣。白社那邀采药客,青门旧识种瓜人。

一身费许登山屐,万事悲馀漉酒巾。岂是攒眉违夙约,祇妨无处问渔津。

下第出都呈南归诸友五首 其五

明代 罗万杰

夹道轻烟暖拍堤,春山障眼客魂迷。野花不及垂杨色,并与茸茸缀马蹄。

燕邸漫兴五首 其五

明代 罗万杰

五年踪迹半奔波,偃蹇风尘容易过。眼见交游零落尽,心知世事覆翻多。

谋身拙比居巢鸟,迕俗痴如扑火蛾。罄典春衫偿酒债,贪他醉貌几回酡。

下第南归夜闻杜鹃偶作

明代 罗万杰

杜鹃晚宿垂杨枝,野碧沙明岸草萋。天寒月落三更后,哽咽数声带雨啼。

昨夜东风故园里,肠断江南浪游子。尽日叮咛苦别离,空有羽毛飞不起。

入山寄诸眷属

明代 罗万杰

几年尘土混衣冠,火宅栖迟梦已阑。破釜昔曾闻项籍,携铛今窃效陈抟。

孤踪冷比飞鸿爪,去志迅如落涧湍。从此黄岐峰顶月,清宵应各照团圞。

江上落花五首 其五

明代 罗万杰

怜香惜粉不胜悲,抛掷于今定几时。深院和风飘玉屑,长门细雨坠胭脂。

崔徽对镜嗟容改,杜牧寻春怅去迟。赢得江头送别泪,相随缺月挂残枝。

公眉兄自闽漳来访予旧有游漳之约因事不果感其远至赋此为赠

明代 罗万杰

笑我经旬惮险巉,感君兹至径茅芟。携来霞岭云千片,散作榕江画一函。

童稚喜迎新杖履,溪山应老旧巾衫。青樽白眼真痴绝,谁识风流老阿咸。

斋中即事二首 其二

明代 罗万杰

根躁地易嚣,岩壑亦吾扰。而况人世间,足迹滋纷蹻。

闭门即深山,溪烟结幽杳。映阶苔色静,压槛露气晓。

仰看檐前树,桂花香未了。感此尘劳心,因之谢归鸟。

拟读曲歌七首 其五

明代 罗万杰

见说新栽花,棠梨开已久。赚郎连枝折,刺杀郎纤手。

登友人山阁

明代 罗万杰

一阁阴森外,频生静者机。磬声奔竹涧,灯影恋柴扉。

杖履情相得,眠餐事不违。栖寻敦旧约,夕露照微微。

次韵答萧次圭中秋见怀之作

明代 罗万杰

霜拥丹枫落满城,溪星耿耿一灯明。怀人惨澹逢秋月,对酒疏狂忆晚晴。

远树欲遮银汉色,凄风忽断玉箫声。知君正有登楼兴,不浅应同此夕情。

题公眉画

明代 罗万杰

何处验天机,胸中与腕底。苍苍莽莽间,无谓有至理。

岛树若乱烟,微茫波际起。馀霞散孤村,晴光变远迩。

静者立其傍,心魂忽而止。

罗万杰

罗万杰

罗万杰(一六一三 — 一六八〇),字贞卿,号庸庵。揭阳人。明思宗崇祯七年(一六三四)进士。初官行人,两奉使册封吉、荆二藩。十三年,召对,给笔札,问修练储备四事,侃侃陈利弊,切中时艰,擢吏部主事,转验封员外郎。甲申之变,会南都迎立,徵拜副都御史。闻马士英、阮大铖用权,辞不出,矢志岩壑,结庐于埔阳之双髻峰,草衣蔬食,与樵牧高僧为侣。林居三十年,足迹不入城市。晚号樵子,乡人私谥曰文节先生。有《瞻六堂集》。清康熙《潮州府志》卷九上、清乾隆修《潮州府志》卷二八有传。► 129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