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杂题画景三十一首 其二十四

杂题画景三十一首 其二十四

明代 祝允明

溪林元不择人清,自少人来向此行。若使行人多此处,谢安何必有高情。

诗人祝允明的古诗

杂题画景三十一首 其十九

明代 祝允明

寂历茅堂草树深,隐居踪迹杳难寻。直应独自携琴去,小答松篁太古音。

追和皮陆夏景冲澹偶然作

明代 祝允明

绿漫衡皋带茂林,林亭遥对接疏襟。江涵竹影铺丰席,雨浥梅蒸溽素琴。

槛水生漪浮澹炎,栋云团盖落虚阴。人间最是难消此,未解尘名误道心。

重过元抑

明代 祝允明

再谒还图笑口开,客襟长恋校书台。每从王郑求新义,试把琼玫共品裁。

直恐星辰惊太史,岂容江海阻雄才。悠悠尘迹期君定,泽国秋高更拟来。

首夏山中行吟

明代 祝允明

梅子青,梅子黄,菜肥麦熟养蚕忙。
山僧过岭看茶老,村女当垆煮酒香。

题杭州蒋自容江湖游卷 其一

明代 祝允明

越多名族又多才,诸老篇章取次裁。但看江湖诗一卷,定知胸次不尘埃。

沧浪池

明代 祝允明

出巷少人烟,林霏四望悬。冷光涵曲径,沉绿漾平涟。

古寺依文殿,高城瞰野田。每经思版筑,忘世更怀贤。

述行言情诗 其五十

明代 祝允明

六籍统宇宙,七纬键天人。百子错町畛,万家腾烟云。

眇眇予日接,泳洽如渊鳞。冥蒙日思道,粲发时摛文。

纷纶向一贯,光彩摩三辰。向来觉性言,寂寞难重陈。

至乐终百年,与尔同埃尘。

游和山麻石岩

明代 祝允明

山和人亦和,乘暇集鸣珂。陟岭美未得,到岩奇转多。

交枝树碍马,一步地旋螺。成屋自麻石,作门惟碧萝。

瞻天隔鸟道,入地学蜂窠。树向顶上植,泉从肩畔过。

禽虫冯几住,云霭入衣摩。佛座泥三级,僧床石四阿。

西临野广漠,东眺径陂陁。远吹潜生爽,骄阳暂息苛。

祷祈情敬谨,乐业舞婆娑。物穰用亦俭,地危心不颇。

民风都似此,吾为尔陈歌。

杜兰香再通玉期

明代 祝允明

墉城冥约久茫茫,半夜飙轮送远香。
月堕云中千里易,玉生田下十年长。
榆花会结填河驾,琼液寻倾止渴汤。
何日秦楼缘事了,一声横玉两文凰。

述行言情诗 其七

明代 祝允明

公有高明居,安老亦畜小。时从息经笥,偃仰思至道。

繁英蔼修荣,高简棁不藻。周罗千载语,竹素光耀耀。

忆跪听公诏,拜此济生宝。县丱蹑短阶,昏旦恣寻讨。

上下滩

明代 祝允明

上滩若缘蚁,下滩若驰驶。移转顷刻间,便是人间事。

代东园梅见嘲

明代 祝允明

祝家园里一株梅,旧是三郎手自栽。今岁寒花开欲尽,三郎何处不归来。

题广州客邸壁间

明代 祝允明

故国间居四十年,疏慵虽乐怕违天。天应尚念疏慵态,又使閒居瘴海边。

怀知诗 其十七 陆冢宰

明代 祝允明

陆缔于我,好也奕世。中丞汪汪,视实兄弟。翔泳殊能,逵磐别致。

川梁无接,櫑镡遥契。南都于遘,日以文会。勖哉进修,驩然游艺。

鸥鹭先盟,江湖结气。公绩平寇,尚克铭纪。首聚须臾,夙约载厉。

迨登掌武,爰均四海。迹用地隔,礼有嫌废。穹渊契阔,恍若越世。

恩谴公被,不才余弃。聚散忽再,幽明永异。终则群疑,始亦何讳。

丹诚寸积,悠悠两在。天吴昼掠,鳌波夕沸。芒芒大壑,魂兮何寄。

九悯九首 其一

明代 祝允明

溪毛圃芽鲜芳殊。吴侬恒食饶嘉蔬。今年大馑百年无。

百年无,柰空肠。龁野草,同牛羊。

南洲词四首 其二

明代 祝允明

朝向南洲行,暮向南洲宿。不钓亦不泛,爱看南洲绿。

杂题画景三十一首 其十

明代 祝允明

烂银盘圆一千里,白玉髓喷三万重。老蛟背驮龙女泣,百斛宝珠抛海东。

龙川山中早行二首 其二

明代 祝允明

朝云山腰生,我在云中行。只恐云载我,飞上白玉京。

世尘邈已隔,天鸡犹未鸣。须臾微风发,东极金乌升。

夏日游慈云寺

明代 祝允明

命俦乘暇日,散步入慈云。野气能遥接,秋光自独存。

小山侵竹尾,细水护松根。众果都连苑,繁花杂植园。

废兴徵老衲,文字哭孤孙。却幸重来好,禅床许北轩。

沈徵君遇小景 其二

明代 祝允明

净壁虚亭杨柳青,阑干白祫午风轻。披残一卷黄庭诀,不见人声有鹤声。

祝允明

祝允明

  祝允明(1460—1527)字希哲,号枝山,因右手有六指,自号“枝指生”,又署枝山老樵、枝指山人等。汉族,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他家学渊源,能诗文,工书法,特别是其狂草颇受世人赞誉,流传有“唐伯虎的画,祝枝山的字”之说。祝枝山所书写的“六体书诗赋卷”、“草书杜甫诗卷”、“古诗十九首”、“草书唐人诗卷”及“草书诗翰卷”等都是传世墨迹的精品。并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齐名,明历称其为“吴中四才子”之一。由于与唐寅遭际与共,情性相投,民间流传着两人的种种趣事。 ► 458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