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 :明本
梦来曾忆二郎神,花影愁端语最真。月浸一庭寒水玉,梦惊孤枕断肠人。
不堪往事从头看,总欲新诗得句尘。啄木敲门窥我醉,四山寂寂鸟啼春。
阅林间录有感
林间编此录,深夜剔残灯。慧命微如线,人心冷似冰。
祖庭空积雪,古路不逢僧。追企前贤辙,思归一念增。
田歌
村南村北春水鸣,村村布谷催春耕。手捧饭盂向天祝,明日插秧还我晴。
雁荡除夜
茅屋三间冷似冰,灰头土面十馀僧。扫除自己閒枝叶,不打诸方烂葛藤。
就手揭开新岁历,和光吹灭旧年灯。顶门别具摩醯眼,越死超生似不曾。
梅花百咏和冯学士海粟作 其九
送禅者归乡
湖海俄经三十年,无端一念忆生缘。梦中复做还乡梦,禅外重参逆旅禅。
踏碎暮云投古寺,冲开积雪望炊烟。狂心未向机前歇,溢目家山转弃捐。
次韵酬冯海粟待制
无言童子拂香台,报道长沙学士来。烂煮橘皮砂罐冷,几年生意喜潜回。
船居十首 其四
一瓶一钵寓轻舟,溪北溪南自去留。几逐断云藏野壑,或因明月过沧洲。
世波汩汩难同辙,人海滔滔孰共流。日暮水天同一色,且将移泊古滩头。
行香子·顿脱尘羁
次韵酬李仲思宰相
晴云万叠裹群山,厓瀑千寻落树间。定里惊传王驾至,祇应来夺老僧閒。
次韵沈王题真际亭
高亭结构标真际,体共云林一样閒。山势倚天忘突兀,水声投涧自潺湲。
伽陀迥出言词外,海印高悬宇宙间。伫看凭阑人独醒,又添公案入禅关。
净土诗二首 其二
身膺宰辅与朝郎,盖世功名势莫量。自性弥陀如不念,未知何以敌无常。
剪梅
破玉并刀试手温,香凝双股断芳魂。花随燕尾轻分去,不带春风爪甲痕。
惜梅
香销泥污意徘徊,掠地回风玉作堆。愁绝黄昏无一语,怕看孤月上窗来。
行香子·无物思量
梅花百咏和冯学士海粟作 其八
横影伶仃似有神,半清浅处独呈真。数枝冲澹晚唐句,一种孤高东晋人。
上苑清房谁耐雪,庐山玉峡肯蒙尘。是中天趣那能识,惜被东风漏泄春。
颂古七首 其三
斧烂柯销局未阑,天风吹鹤下瑶坛。满盘黑白轻翻转,袖拂苍梧玉佩寒。
行香子·四序无穷
行香子 以上八首见春花集卷十二
梅花百咏和冯学士海粟作
见非恍惚梦非神,雪后霜前分外真。疏影暗消三弄月,半联凄断独吟人。
岁寒摇落孤根在,江驿荒凉往事尘。碎嚼幽香清可挹,玉奴无复更临春。
船居十首 其三
人在船中船在水,水无不在放船行。水塘狭处抛篙直,荻岸深时打棹横。
千里溪山随指顾,一川风月任逢迎。普通年外乘芦者,未必曾知有此情。
明本
明本(1263—1323),元朝僧人。俗姓孙,号中峰,法号智觉,西天目山住持,钱塘(今杭州)人。明本从小喜欢佛事,稍通文墨就诵经不止,常伴灯诵到深夜。24岁赴天目山,受道于禅宗寺,白天劳作,夜晚孜孜不倦诵经学道,遂成高僧。仁宗曾赐号“广慧禅师”,并赐谥“普应国师”。憩止处曰幻住山房。 ► 67篇诗文
孤山梅
林塘庵
水居六首 其四
行香子·欲出樊笼
和皖山隐者
水居六首 其三
省庵
梅花百咏和冯学士海粟作 其七
礼四祖真身塔
蟠梅
颂古七首 其二
梅花百咏和冯学士海粟作 其五
水居六首 其二
赠营寿藏
道话
水居六首
留题惠山寺
梅花百咏和冯学士海粟作 其十一
颂古七首 其七
茅舍梅
净土诗二首 其一
客中闻讣
颂古七首 其五
梅花百咏和冯学士海粟作 其十二
船居十首 其一
九字梅花咏
颂古七首 其四
梅花百咏和冯学士海粟作 其十
梅花百咏和冯学士海粟作 其六
秋夜述古
行香子·不爱娇奢
梅花百咏和冯学士海粟作 其二
行香子 案历代诗余卷一百二九录此首外又录
双髻峰有怀
松月
颂古七首 其六
隔帘梅
颂古七首 其一
梅花百咏和冯学士海粟作 其四
别梅
廛居十首
送吉上人之江西下高峰和尚遗书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