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蒙赐佐枢环召别石斋兄兼怀诸公

蒙赐佐枢环召别石斋兄兼怀诸公

明代 倪元璐

投林又复赋翩鵻,蜡屐东山未可为。大有皋伊海内望,敢云颇牧禁中知。

黄巾豕突如游釜,赤子饥驱亦弄池。鼓枻中流需共济,邛须也恐办装迟。

诗人倪元璐的古诗

访客出春明门 其一

明代 倪元璐

木孔虫穿叶,被天瞒到今。化机与草说,春势独山任。

出酒挠花气,呼工按水音。悔将袍笏至,据法合书侵。

过滕县时去妖乱六年矣

明代 倪元璐

六年聚不几流离,尚是沉瘥未起时。尚乳大须倾十斛,春霖少亦与千犁。

许行有辨真妖首,毕战无能即贼师。蚤使时贤知此意,不教白骨满潢池。

文铁庵奉假归彝陵

明代 倪元璐

出门遂有衡山云,到此邴原宜一醺。到宇鹧鸪讼不已,桃人土偶道俄分。

自耽赤壁閒为赋,但累紫薇忙属文。不晓青州倪若水,送人何返羡班君。

其二 其三

明代 倪元璐

鼻耳亦难必,中准化侧轮。媪相翘专座,公卿翼两甄。

防鱼教鳖守,引鹜与鸡亲。嫉恶贵巷伯,不知谁谮人。

白下集王太学园中

明代 倪元璐

卜得钟山是好邻,东西分署白云囷。较花似较三吴士,留月如留千里宾。

接木有胎为弱晋,鸣禽无字不先秦。学来五柳先生醉,酒气夤缘上葛巾。

道经吴桥范质公吏部招饮澜园月上汎舟却赋

明代 倪元璐

想当无奈问奇何,亭较玄亭玄又过。竟醉留髡一石酒,都忘入洛五噫歌。

愁予最是秋宵赋,骂世无如春梦婆。宁作尊前双剑影,白虹紫电傲人多。

九日山行便谒禹庙

明代 倪元璐

茅屋人家红叶飞,天将枯去晚烟肥。好呼九日风为孟,谁赋黄花歌示韦。

树有异形石勒相,山无一缝白登围。怕人疑作防风氏,急向禹王祠下归。

奕罢谢顾子真

明代 倪元璐

偶尔云梯堕汝墉,素心原不喜输攻。渑池盆缶急求报,西市琵琶各有宗。

请与君盟刑白鹬,更如我犯罚黄龙。因思世局须泥块,佛与天尊已不容。

徐尔从谒选水部

明代 倪元璐

捧出新衔疾马蹄,妇当庙见女离闺。郎官寒得冬为署,天泽沾多水作题。

恰有楼须忆五凤,安知河不立三犀。贺君尺五云霄近,珍重周生到月梯。

丁卯春三月道经河间有感

明代 倪元璐

不觉泣沾衣,徘徊百事非。滹河沈麦饭,献邸播珠玑。

赤子终当弄,妇人恐不归。民情与士气,智者必知微。

蒙赐佐枢环召别石斋兄兼怀诸公

明代 倪元璐

投林又复赋翩鵻,蜡屐东山未可为。大有皋伊海内望,敢云颇牧禁中知。

黄巾豕突如游釜,赤子饥驱亦弄池。鼓枻中流需共济,邛须也恐办装迟。

再至飞来

明代 倪元璐

偶然成小别,几许阅悲叹。召鹤僧持节,埋花蝶挂冠。

松巢新竹攘,山法野云干。喜有峰犹在,知他飞去难。

寿何非鸣母丘太孺人

明代 倪元璐

郑媛轻白锷,陶母删青鬟。致义须眉上,竞功诗礼间。

人传韦氏学,仙在麻姑山。不食监河鲊,冰心自驻颜。

请不 其一

明代 倪元璐

请不多留意,逢人与混茫。须安衾上下,獐在鹿边旁。

鼻肉赘天乐,耳虫糜墨香。攻心奈热血,聊服郁金汤。

体秋 其一

明代 倪元璐

乾坤悔狡狯,炉鞴入精微。静者知光彩,道人同气机。

似贫非是病,惟瘦胜于肥。至此弥多力,不为暮惰归。

四十初度 其二

明代 倪元璐

约略生来事,十年一转轮。深源宁作我,烛武不如人。

登塔畏天逼,下坡愁路亲。何妨为弱仕,强以赠吾身。

醉巫 其二

明代 倪元璐

公超作大雾,谁不中游蒙。二典足三窟,五经徒八风。

天嘻孤烈缺,云讯隔丰隆。更欲循墙走,将无误乃公。

诸虫名呼被于人事因据为义者凡八物各赋一章 其三 驽

明代 倪元璐

錣策不能劝,何况鞭影乎。由胸无道路,化世为崎岖。

江上汁诸葛,延英汗令狐。莫将万石粟,笑彼一囊刍。

题画赠王葱岳中丞 其一

明代 倪元璐

山法雄深水意奇,秋林霜皎月明时。令公多是张防禦,每得江南草木知。

丙寅春日湖上偶成

明代 倪元璐

归来万喜脱韬缠,不是顽仙即醉仙。纵酒何曾虚酉日,简粮刚不少寅年。

但愁蝴蝶梦难熟,真信鹧鸪行复旋。毕竟湖中风雨细,菟裘吾老志和船。

倪元璐

倪元璐

倪元璐(1593—1644),字汝玉,一作玉汝,号鸿宝,浙江上虞(今绍兴市上虞区)人,明末官员、书法家。明天启二年(1622)进士,历官至户、礼两部尚书,书、画俱工。倪元璐书法灵秀神妙,行草尤极超逸,最得王右军、颜鲁公和苏东坡三人翰墨之助, 用笔锋棱四露中见苍浑,并时杂有渴笔与浓墨相映成趣,结字奇侧多变,书风奇伟,后人对他有“笔奇、字奇、格奇”之“三奇”,“势足、意足、韵足”之“三足”的称誉。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陷京师,元璐自缢殉节,卒年五十二。弘光时,追赠少保、吏部尚书,谥文正,清廷赐谥文贞。著有《倪文贞集》。► 167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