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滦阳道中次韵李伯贞中丞李孟豳参政 其二

滦阳道中次韵李伯贞中丞李孟豳参政 其二

明代 张以宁

杏园飞鞚沗同途,天骥羸骖不并驱。晓起滦阳成独笑,燕霜浑白少年须。

诗人张以宁的古诗

途中次子烜韵 其一

明代 张以宁

日出河堤平,春来柳眼醒。蓟姬天下白,辽隼海东青。

浪起层层雪,沙明点点星。片帆风力健,予欲运南溟。

次韵廉公亮承旨夏日即事 其三

明代 张以宁

柴门细雨晓慵开,绿树阴笼一径苔。老子眼花今日较,起寻枸杞点茶杯。

梨花锦鸠

明代 张以宁

一枝新雨带啼鸠,唤起春寒枝上头。
说与朝来啼太苦,洗妆才了不禁愁。

题苏昌龄画

明代 张以宁

徐君远从西江来,亲为苏子作亲石。
亲三千年铁作肤,石亦苍寒太古色。
几株老木相因依,气格不敢与之敌。
洲前摇摇者舟子,短棹沧江荡晴碧。
着子啸歌于其中,仰观青天岸白帻。
是时东山月始出,无边露气连赤壁。
潜蛟出舞巢鹘翔,江姬色动三太息。
眼中之人有太白,风云变态俱无迹。
前辈风流今复闻,人间绝景岂易得。
徐君更为添野夫,共泛灵槎卧吹笛。

宿大桥

明代 张以宁

桥畔人家水半扉,题诗柱半十年归。青松落子风惊帽,紫栋吹花雨满衣。

涧水远随枫树去,陇云多傍笋舆飞。举头仰望长安日,一个啼猿响翠微。

与赵德明谈丁仲容作此寄之

明代 张以宁

江左诗人丁叟在,淮南木落看青山。寻僧野寺秋风去,送客溪船夜月还。

八口艰难新歉后,廿年落魄醉吟间。城南郭泰能携酒,得伴先生杖履閒。

代简广西参政刘允中 其二

明代 张以宁

蜑雨蛮烟岭外州,乘槎何事此淹留。龙江风土差高爽,衰老天教一壮游。

万安邑令冯仲文家全椒与予旧识鲍仲华提举有瓜葛之好倾盖情亲恋恋 ...

明代 张以宁

万安县前小驻船,逢人尽说令君贤。风云沛邑今几载,冰雪鲁山经五年。

墨绶近民心乐易,绨袍赠我意缠绵。御屏风上书名姓,即见紫泥下日边。

题崔元初醉翁图

明代 张以宁

春云石上苍苔冷,芭蕉风动纶巾影。仙翁醉著人自扶,花落花开几时醒。

题松隐图

明代 张以宁

苍苍藓石,谡谡云松。空山无人,明月在筇。我思武夷,三十六峰。

之子之迈,携琴曷从。

寄广西参政刘允中

明代 张以宁

重臣授钺殿南邦,五月旌旗过上江。青带碧簪环画省,绿沉金锁护油幢。

峒丁万笠春耕野,海估千船晓渡泷。铜柱南边相忆处,尺书难寄鲤鱼双。

贺李孟豳中丞寿四绝 其四

明代 张以宁

暖到牙签早,芸香已报春。凤毛新可喜,临得晋书真。

忆六合

明代 张以宁

江北淮南三月时,水烟漠漠柳丝丝。好花一夜霜都落,却是春风总未知。

赠别同年何詹成

明代 张以宁

十载鬓俱白,故人心尚丹。中年知旧少,远道别离难。

我欲扁舟去,君留宝剑看。酒酣望沧海,碣石在波澜。

九日与王伯纯登蜀岗

明代 张以宁

帝子楼前紫翠分,广陵秋色起氤氲。泉涵巴蜀千年月,树入荆吴万里云。

宋玉登临仍送客,魏牟流落岂忘君。明年五岳予真往,子有音书当远闻。

次韵夜宿双清亭

明代 张以宁

海子桥边丝雨晴,水衡亭下縠波生。珠宫坠月醒龙梦,琼岛回风送鹤声。

细数更筹怜夜永,遥瞻宸极愿时清。左丞綵笔题诗好,纸贵明朝满凤城。

秋登九江庙晚眺

明代 张以宁

黄花开后叶初霜,紫蟹肥时酒满缸。
羁旅已知浮世淡,登临未觉壮心降。
天垂去鸟低平楚,水学惊蛇到大江。
目极孤云乡思乱,烟波空想白鸥双。

题画山水(二首)

明代 张以宁

云渺渺,水依依。
人家春树暗,僧舍夕阳微。
扁舟一叶来何处,定有诗人放鹤归烟暝起,雨疏来。
溪树阴都合,岩花湿更开。
安得身闲似鸥鸟,尽情飞去复飞回。

送同年江学庭弟学文归建昌

明代 张以宁

白发江夫子,青云信独稀。
故人长北望,令弟又南归。
庭树乌先喜,江帆雁共飞。
东湖春柳色,到日上君衣。

题玄妙观主程南溟所藏冯太守莲花图

明代 张以宁

往时毗陵二千石,能作冯荷世无匹。扬州真馆惊见之,江水江云动高壁。

紫台日出群仙朝,露洗榑桑太霞赤。翠蕤绛节光陆离,汉女湘妃失颜色。

就中一个异姿格,彤霞酒销雪色白。道人一笑三千龄,太华秋风语畴昔。

忆予濯足江上游,浩歌小海无人识。荷叶荷花梦里香,倦游见画三太息。

君当取此叶为舟,凌厉南溟观八极。暮年贺老乞身归,分取鉴湖千顷碧。

张以宁

张以宁

(301—13700元明间福建古田人,字志道,学者称翠屏先生。元泰定中,以《春秋》举进士,由黄岩判官进六合知县,坐事免官,滞留江淮十年。后官至翰林侍读学士。明师克元都,复授侍讲学士。洪武三年出使安南,死于返程途中。有《春王正月考》、《翠屏集》。► 354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