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张宁
南阳古甘谷,菊绕渊泉清。居人饮其流,白发咸康宁。
明徵谅无爽,穆穆中庸生。君当衍馀泽,为我延颓龄。
晚过灵隐寺
飞来峰北寺门关,合涧桥西水断湾。落叶满林僧不见,寒鸦飞尽日沈山。
林季聪父母挽诗 其一
一经科第著材英,五转儒材羡老成。身在世间如大梦,人从死后见平生。
功名荏苒随年尽,心事凄凉共月明。辽鹤何须作人语,五云中有凤雏鸣。
倦绣图为伍司训
描得孤鸳绣未成,玉纤扶颊睡魔生。秋波半敛还惊觉,怪底风敲画轴声。
王若水石榴枇杷图 其二
东州奇花凌早寒,吴山月早夜半酣。何人误作上林赋,病骨却思黄蜡丸。
同时不数杨家果,三寸吴湘空万颗。会须载酒醉西园,一树黄金压枝堕。
西湖十咏为李载章题 其十 孤山梅雪
春意逼溪桥,寒香闭蓬户。山人不出门,驿使在途旅。
独桧屏
云母秋堂别,金泥画障非。空山埋玉处,孤翠蔽玄扉。
张复阳山水图为李信题
南山道人天发机,平生墨妙探幽微。平中山水自许大,千仞复振冈头衣。
笔锋未下见丘壑,欲挽关荆驱李郭。一种荒閒寂寞乡,苍茫蓊郁烟霏落。
目断寒涛不尽山,寥寥宇宙一人间。夕阳欲送晚色至,寒意暗逐秋潮还。
秦宫汉殿知何有,玉帐牙樯今在否。前人已往后人哀,忙地何如閒地久。
孤云起尽水穷津,潭影山光相照贫。超然坐到无言处,风雨不动天长春。
道人此意无人识,一幅生绡露遗迹。惟有风流李谪仙,汪洋宦海閒鸥立。
夜行舟中闻笛
白露青枫夜色寒,何人吹笛向江干。风回浦溆滩声合,月落关山客梦残。
金殿几时闻旧吹,画楼何处倚危栏。天涯早已难为听,况复怀人泪不乾。
园梅盛开二首 其一
暖透孤根雪乍消,冰花万点缀寒条。寻幽欲寄山中客,忘却西湖有断桥。
秋江八景 其三 眠鸥渚
风定莎晴寂不惊,水云流影日斜明。忘机正爱幽栖熟,莫放渔舟近岸行。
馀清杂兴八首 其五
远树烟光夕,柴门草色春。山居无所见,时有独行人。
甲寅中秋会饮张用文宅待月
何处衔杯看月圆,两峰庭月石阑边。山河倒影冰轮满,星斗藏辉玉烛悬。
白发丹心秋几度,篮桥青琐夜何年。醉来索共嫦娥语,谁似风流李谪仙。
沈元节父母挽诗 其二
金藏玉蕴美相宜,景及桃夭是盛时。箕帚分甘姑舅喜,闺门庆协圣明知。
重闱日永春何丽,樛木阴深晚更滋。今日北堂寒雨夜,有人长恸蓼莪诗。
庆春宫 送佟太守北行述赠行十题入事 贺圣朝 其二 送谭大尹
清歌美酒殷勤劝。莫匆匆分散。九年光景,八年已过,一年将半。
来来往往,河阳桃李,春风开遍。只愁他、此去升腾速,凄凉花县。
杂画四首 其四
云深无处认岩扉,童子閒行鹤未归。独步空林望斜日,满身松露湿秋衣。
杂题六首 其二
泠泠渭曲风,漠漠湘皋雨。春雷昨夜鸣,龙孙忽昂起。
题张光弼陈东之花大经状元友社遗音卷
楚云吴雨越江津,飘泊西湖十载春。谁说林逋巢阁外,梅花落尽更无人。
满江红·题碧梧翠竹送李阳春
九日寄刘世亨侍御
去年重九共追游,今日西风两地秋。遥想登高南望远,茱萸满眼不胜愁。
韩方伯母挽诗
世泽传邹国,休声启相门。三迁遗教启,诸族母仪尊。
婉娩胡然启,柔嘉重尔存。良人留粉署,令子起青云。
明镜秋光冷,慈帏夜色昏。可怜春草念,不返夜台魂。
张宁
张宁(1426—1496)字靖之,号方洲,一作芳洲,浙江海盐人,明朝中期大臣。景泰五年进士,授礼科给事中。丰采甚著,与岳正齐名,英宗尝称为“我张宁”云。成化中出知汀州,先教后刑,境内利病悉罢行之。后为大臣所忌,弃官归,公卿交荐,不起。能诗画、善书法,著有《方洲集》等。
草虫杂图四十二首为伍佥宪题 其三十二
草虫杂图四十二首为伍佥宪题 其十三
溪隐卷为秀水陈嘉言题
画梧竹寄谈大章
雪窗夜读图为沃饶文裕
画云鸿振羽图题送陈掌教
戴文进捕鱼图为刘邦彦题 其一
竹树图
听鹤老人云山图
秋江烟艇
为张彦晖写兰竹题
送庄莹中吴谣三绝 其一
西湖十咏为李载章题 其七 两峰出云
并笛图
草虫杂图四十二首为伍佥宪题 其三十九
送应司训入广
士女图为张宗大题二首 其二
重建温国文正公祠堂颂
黎今俊沧蹉卷
凤来朝 送李载章
寿阳武侯祖母鄞国夫人
题竹石图送宣天然
戴文进芭蕉士女 其一
兰竹篇
姑苏吴氏佳城八景
南川八景 其五
草虫杂图四十二首为伍佥宪题 其二十八
葡萄歌
雪窗兰为雪江题
水南别业四首 其二
为胡文晖题幽篁石菊图
无锡杨叔屿寿藏八景 其五 晚翠窝
方洲八景八首 其三 莲池叠翠
李载章独鲤图
听潮轩
过皇恐滩
画雪松送柳太守北上
寿曹绣衣廷章父
王孟端烟雨竹石正统十四年为许竹窗题 其二
庆春宫 送佟太守北行述赠行十题入事 其一
刘公瑞閒居六咏 其三 西轩听已
送庄汝恭
为张都阃宗大题画四首 其三
和韩成章怀归四首 其二
苍松轩
草虫杂图四十二首为伍佥宪题 其三十五
彦敬小景
沈启南云山图
秋江八景 其六 白云乡
方洲即事二首 其二
题画八韵
题碧泉卷
草虫杂图四十二首为伍佥宪题 其九
刘松年山水二幅 其一
迎碧堂
美人图二绝 其一
无锡杨叔屿寿藏八景 其一 永安堂
班婕好团扇图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