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读王谢传十二首 其二 王茂宏导

读王谢传十二首 其二 王茂宏导

清代 牛焘

同气操戈向帝闉,独惭大义灭宗亲。当时百口援谁托,处仲何心杀伯仁。

诗人牛焘的古诗

看大红牡丹三首 其二

清代 牛焘

酣情睡态两迷离,晓日烘窗映■■。一自芳魂随幸蜀,杜鹃常傍鼠姑啼。

白鹤翎

清代 牛焘

闻说南山有鹤仙,秋风缟素态蹁跹。渊明采菊归来晚,拾得遗毛落涧边。

唐庄宗

清代 牛焘

三垂冈,置酒时,百年哀声歌以思,百年功业谁将遗。

奇男独数李亚子,沙陀部落咸心死。鸂鶒之杯翡翠盘,朝廷敕赐厚无已。

三仇未报君恩重,晋王遗命留三矢。燕刘父子不足道,伪梁契丹真敌垒。

异姓封比同姓王,唐亡晋在唐不灭,君父仇深讵可忘。

元凶未殄身先帝,梁不亡唐晋亡唐。张家老奴含愧死,洛阳宫氏尽鞠场。

射鸭回来初下马,宫中齐呼李天下。龙衮只作优孟衣,新磨曾是批颜者。

梨园筝琶禁中焚,一抔灰烬哭新君。西风落日长安道,回首伤心鹞儿军。

早知富贵不再世,悔不当年奉唐裔。英雄末路真堪嗟,功高志满徒自敝。

金莎之山安在哉,可怜买药刘翁有佳婿。

骊龙

清代 牛焘

蛰龙一睡五百秋,呼吸潮汐恣鼾齁。陵谷升沉几千徙,海底长夜闭灵湫。

鲸鲵鲛鳄不敢樱,波沉浪寂风雨愁。醒来电眦矢乌免,鳞甲苯尊荆棘稠。

人间此诀传秘密,图南得之华胥游。潜显起伏自有时,怀宝迷罔乃招尤。

鲲鹏搏击尔弗知,明珠领下被人偷。明珠一去不复收,但见蟠泥修尾鳅。

白公苏公祠

清代 牛焘

百年身世类转蓬,老少行藏大略同。老日堤分双道月,两朝祠合一家风。

春山杜宇啼诗魄,秋水芙蕖笑醉翁。为有甘棠遗爱在,垂杨掩映晚烟中。

晚秋雨后独步十里桥亭

清代 牛焘

林塘雨过睡醒才,十里桥边独往回。涧隐残虹斜日暗,云移远岫翠屏开。

沿溪水落声犹壮,高树风凉叶渐摧。应为客心增感慨,秋声不见雁鸿来。

邓川学署夏日景

清代 牛焘

花覆茅檐罩午阴,扶疏老树旧成林。迎风翠竹森森玉,映日黄梅个个金。

不速客惟双蝶至,有声诗倩一蝉吟。凭楼更爱湖山好,几阵秧歌送远音。

三家塘

清代 牛焘

山回路转石桥东,过客停骖柳一丛。十里邮亭乌哑哑,三家长傍夕阳红。

游玉龙祠二首 其二

清代 牛焘

散步小桥东,披襟百虑融。泉鸣山更寂,树密涧仍空。

殿角残虹雨,池亭涩浪风。僧窗频小憩,扶醉夕阳红。

偷冰渡雪

清代 牛焘

立地坪头三丈雪,东西阻隔人踪灭。潜行夜半雪不知,日出未出趁冰结。

吾闻灵湫偷龙水,偷冰之语亦奇绝。安得仁人民不偷,熏弦一挥阴霾彻。

书家信

清代 牛焘

含毫独坐写平安,刚到书成夜已阑。刚信商量传北雁,梨花粉碎满东栏。

光疑兔魄窗先曙,冻合麋丸砚屡干。任是哀肠贪话热,总嫌冰雪透缄寒。

早菊

清代 牛焘

金雁钿蝉不解愁,绮罗香入曝衣楼。仙龙院里人徒老,乐部新添菊部头。

读司马文正诗有和邵尧夫年老逢春三首 其三

清代 牛焘

堪爱前贤邵夫子,光风霁月意温醇。图书自乐先天老,物我同游大地春。

机任鸢鱼忘岁暮,时偕花鸟露天真。人生到处寻安乐,笑指东皇迭主宾。

五华谒武候祠

清代 牛焘

回环金碧气萧森,古柏祠堂贮夕阴。古伐不遗恢汉力,南征先见渡泸心。

风清故垒蔓菁绿,雨过秋江瘴雾沉。此日星回犹有节,英灵何处暮云深!

长沙

清代 牛焘

一片婵娟月,潭州夜泊时。帆迷秋水阔,雁过楚天迟。

细雨黄陵庙,秋风太傅祠。湘灵何处瑟,犹唱竹枝词。

雨雪寄妙明僧

清代 牛焘

昨者岁将暮,寄我梅花诗。嚼诗细下酒,不觉放杯迟。

自从入新岁,日醉无醒时。游山乏伴侣,访僧屡愆期。

今朝满城雪,念子有所思。寒山采枯叶,拾得方执炊。

欲携一壶酒,云踪恐难追。寄言松庵子,何日杯重持。

甲辰元日同诸亲友西林共酌

清代 牛焘

此日同人共举杯,亲朋老少喜追陪。屠苏旧例君知否,不让先来让后来。

消夏杂咏六首 其五 初见蝶

清代 牛焘

几丛茉莉倚檐栽,好雨连番次第开。应是吟诗漏消息,寻香一蝶过墙来。

重过燕子岩题前诗

清代 牛焘

石上扫云归碧落,松枝作字蘸红泥。书成半壁龙蛇幻,风雨惊人四望迷。

出城散步

清代 牛焘

蝴蝶双双绕菜畦,被风吹散渡桥西。凭栏几度春情倦,也逐杨花过柳堤。

牛焘

牛焘

牛焘(1794~1861)字涵万,丽江人,拔贡生,历任镇沅、安宁、邓川、罗平教官,有《寄秋轩稿》,家饶于赀而标寄萧然,蓄一雷氏琴,自谱新曲被之弦轸,同时马之龙能吹铁笛,郡中有“牛琴马笛”之目。咸、同之乱,焘避之山洞中,抱琴而死。剑川赵藩辑其诗七十余首刊入《丽郡诗征》中。► 156篇诗文

清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