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 :牛焘
酣情睡态两迷离,晓日烘窗映■■。一自芳魂随幸蜀,杜鹃常傍鼠姑啼。
南霁云庙
贺兰兵不发,壮士怒冲发。指头血方淋,满城士女心肝随指痛入骨。
将军忠愤义无双,男儿临死肯道降。惜哉贺兰未手灭,从令热血溢满腔。
即今遗庙表棹楔,千载凛凛生义烈。殿壁犹绘睢阳城,张许雷南皆人杰。
成败讵以一死论,江淮保障功难灭。唐家乃以区区食人泯忠节,呜呼惟有漳水至今亦鸣咽。
和张心田咏史三首 其一 汉昭烈
英雄割据值时艰,鱼水欢逢应运难。一姓何尝不再启,三分究竟属偏安。
公孙跃马徒窥井,汉祖兴龙旧有坛。底事创垂功未半,吞吴遗恨付长叹。
罗川学庄小饮即事二首 其二
竹外啾啾宿鸟喧,须臾客去月黄昏。山童扶客苦无力,付与娥姮送到门。
王景略二首 其一
扪虱高谈意气雄,肯随跋扈过江东。可怜管仲身死后,霸业消亡不有躬。
简州司马荣仲芳同年
忆别京华三十春,自惭名利久埋尘。自寻旧雨论芳谱,曾赋清风识故人。
别驾有才今画诺,边州无事即经纶。青毡愧我疏儒术,但把醇醪佐拊循。
寄杨文藻三首 其二
园梨果方熟,叶叶战秋风。记子偕僧衲,值予收钓筒。
一壶残照外,三笑小桥东。韵事成佳语,只嫌句未工。
不寐二首 其二
就枕忽不寐,东楼为一开。回风自萧瑟,孤雁正徘徊。
王景略二首 其二
山河正统归江左,敢向东南逞曲师。死后淮淝谁首恶,只今切齿慕容垂。
郡城阴雨
节过中秋雨骑月,残秋徂冬泥滑滑。郡城风急不胜寒,掉臂归来煨榾柮。
菊残不见傲霜枝,梅花数点香满池。任尔霜前弄喉舌,暖回黍谷日迟迟。
桓司马
横行南北拥雄师,何事流连种柳时。千载可人王处仲,平生抱愧慕容垂。
功存晋室终遗臭,音似司空但恨雌。不定关中成铸错,死前九锡欲奚为。
夜听溪声
避嚣终秘响,入夜始分明。风过篁犹韵,琴停月有声。
在山原洒落,出涧亦清铿。拟作诗人枕,秋怀向五更。
游东元三首 其三
二月东风送暖时,梨花才放两三枝。主人讶客何曾醉,总为春寒花较迟。
扬州四首 其二
六代繁华付白鸥,尚馀明月在扬州。烟花难觅仲舒宅,风雨全迷太子楼。
罗川学庄小饮即事二首 其一
有客提壶过我来,后园新放几枝梅。主人量窄频先醉,吩咐梅花劝一杯。
和张心田咏史三首 其三 吴主权
龙盘虎踞大江东,名士英流指顾中。名眼坐承孙氏业,青年还逊伯符风。
千秋铁瓮天垂堑,万里金汤壁烧红。一自都亭通魏使,两朝王气付牢笼。
长沙
一片婵娟月,潭州夜泊时。帆迷秋水阔,雁过楚天迟。
细雨黄陵庙,秋风太傅祠。湘灵何处瑟,犹唱竹枝词。
忆家园 其三
新槐绿竹夹门栽,婪尾鼠姑先后开。多种菊苗留晚节,预炊青麦酿香醅。
会城苦雨四首 其四
寒蛩寂寂听无声,去雁归鸿怯远征。天意为怜幽草色,人间始重晚秋晴。
白腊上
白腊尊严蔚接天,钟灵岞崿独巍然。钟拖玉带晴开嶂,翠拥螺鬟澹锁烟。
风雨分疆标一柱,儿孙列戟镇三边。神来夜月丛祠古,万壑松声奏野弦。
读王谢传十二首 其二 王茂宏导
同气操戈向帝闉,独惭大义灭宗亲。当时百口援谁托,处仲何心杀伯仁。
牛焘
牛焘(1794~1861)字涵万,丽江人,拔贡生,历任镇沅、安宁、邓川、罗平教官,有《寄秋轩稿》,家饶于赀而标寄萧然,蓄一雷氏琴,自谱新曲被之弦轸,同时马之龙能吹铁笛,郡中有“牛琴马笛”之目。咸、同之乱,焘避之山洞中,抱琴而死。剑川赵藩辑其诗七十余首刊入《丽郡诗征》中。► 156篇诗文
读司马文正诗有和邵尧夫年老逢春三首 其二
读司马文正诗有和邵尧夫年老逢春三首 其一
罗雄即景
雨过后张叟园圃
白马龙潭赏海棠
咏老马
骊龙
慕容垂二首 其二
游玉龙祠二首 其二
镇沅新抚巡厅刘小庵见寄七律三章答之四首 其二
书家信
春日游商山寺
送友至武定金沙江教读
答尹虞卿约赴秋闱
消夏杂咏六首 其二 听鹧鸪
纪梦三首 其二
妙明法师游楚蜀归山
甲辰元日同诸亲友西林共酌
雨后夕阳
慕容垂二首 其一
旧朝衣
醉西施
读王谢传十二首 其六 王仲宝俭
扬州四首 其一
红崖道中望定西岭
早菊
读王谢传十二首 其十二
初至阿墩子三首 其二
庚子1840年九日作
寄李咏萸并和留别诗四首 其三
寄杨文藻三首 其三
看大红牡丹三首 其一
白鹤翎
祭芭蕉龙
寄李咏萸并和留别诗四首 其二
看大红牡丹三首 其二
镇沅新抚巡厅刘小庵见寄七律三章答之四首 其一
出城散步
和碧珊参军将之官楚南入请验赠别
游姚安白塔寺路访鲁氏琴
花马竹枝词七首 其四
留别张心田兼寄李咏萸
转经
出滇南胜境
自镇沅归家有感三首 其三
妙明归山携一太湖石,因赋三绝 其一
淮阴候
自镇沅归家有感三首 其二
纪梦三首 其三
会城苦雨四首 其三
过七里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