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 :牛焘
风檐夜雨坐灯青,廿载空馀憔悴形。响到秋蝉慵鼓翼,癯如老鹤不梳翎。
同舟有约违仙侣,挟策无缘识使星。感谢殷勤寮友意,苹蒿鸣鹿为君听。
初至阿墩子三首 其二
气阻山河迥不犹,天时人事理难求。冰残四月花初放,霜落两成麦未秋。
鼓角声中喧梵呗,貔貅队里踏蛮讴。村南更有雌龙窟,万斛淤泥溉瘠畴。
忆家园
家住城西傍翠微,竹篱墙外有禅扉。山僧唱罢鱼山梵,惊起林鸦破晓飞。
消夏杂咏六首 其四 看竹
山村一带竹檀栾,风雨萧疏入夏寒。蒲幅潇湘移不得,隔林遥借绿阴看。
读王谢传十二首 其十二
物换星移几度春,连甍甲第累朝新。多情独有堂前燕,犹认乌衣旧主人。
咏老马
百战余生脱锦鞯,丰棱瘦骨画难传。霜啼夜识边城路,苑草春嘶塞漠烟。
每向秋风惊鼓角,曾经落日挽幽燕。幸逢矍铄将军健,肯使悲鸣枥下拴。
读王谢传十二首 其七 谢安石
司马还朝尽伏雌,矫情坐镇系安危。早知破敌推儿辈,山墅何来敌手棋。
花马竹枝词七首 其四
父老犹传《塞上曲》,子规啼裂满山竹。含思宛转《一封书》,寄向何人泪盈掬。
简州司马荣仲芳同年
忆别京华三十春,自惭名利久埋尘。自寻旧雨论芳谱,曾赋清风识故人。
别驾有才今画诺,边州无事即经纶。青毡愧我疏儒术,但把醇醪佐拊循。
镇沅新抚巡厅刘小庵见寄七律三章答之四首 其三
南云深处万重山,半载孤吟瘴水间。苏子文章传海外,庾郎词赋动边关。
吾侪兴托原非偶,身世论交讵等闲。毕竟裁诗同惆怅,他年何处认苍颜。
消夏杂咏六首 其二 听鹧鸪
古木苍苍挂夕晖,青山影里鹧鸪飞。啼禽渐向云深处,我欲携琴傍翠微。
妙明归山携一太湖石,因赋三绝 其一
本是蓬莱一谪仙,几年沦落太湖边。三生为有林泉约,风雨相随证佛前。
咏署中杂木
古木森森旧成林,斤斧相寻直到今。剩有楸梧留彩翼,新栽桃李布清阴。
仙囊露洗看书眼,静夜风调入弄琴。异日轮囷期广厦,怜才须见百年心。
懒碓
村边一片云,云边一渠水。水云各无心,有碓舂不巳。
机动云自闲,水急碓常缓。此间寂无人,使我意俱懒。
游东元三首 其二
踏青天气半阴晴,杨柳村边一鸟鸣。遥望陌头深浅绿,落花香衬马蹄轻。
看大红牡丹三首 其三
绛幡仙幔五六裁,昼锦华堂近日开。富贵骄情承宠极,等闲又报赐绯来。
镇沅新抚巡厅刘小庵见寄七律三章答之四首 其四
十年吟社各分驰,每忆旗亭贳酒时。自分逢场嫌老拙,悬知乐事少追随。
剡溪夜雪君饶兴,宋玉秋风我独悲。记取雁鸿零落后,青梅帐望及瓜期。
旧朝衣
晚节辞荣衣锦归,记曾陪宴赐宫绯。朝衫也逐秋光老,酒涴烟痕带夕晖。
五华谒武候祠
回环金碧气萧森,古柏祠堂贮夕阴。古伐不遗恢汉力,南征先见渡泸心。
风清故垒蔓菁绿,雨过秋江瘴雾沉。此日星回犹有节,英灵何处暮云深!
苴力铺二首 其二
野棠开遍飘香雾,村女携筐采芳素。飞絮近人糁客衣,低徊尚忆垂杨句。
拟四时白纻舞四首 其一
雁行斜倚十三弦,朱弦玉柱罗象筵。娇喉逐莺啭,茜袖迎风翩。
柳腰不如弓腰软,踏尽阳春落花天。
牛焘
牛焘(1794~1861)字涵万,丽江人,拔贡生,历任镇沅、安宁、邓川、罗平教官,有《寄秋轩稿》,家饶于赀而标寄萧然,蓄一雷氏琴,自谱新曲被之弦轸,同时马之龙能吹铁笛,郡中有“牛琴马笛”之目。咸、同之乱,焘避之山洞中,抱琴而死。剑川赵藩辑其诗七十余首刊入《丽郡诗征》中。► 156篇诗文
读王谢传十二首 其六 王仲宝俭
游玉龙祠二首 其二
扬州四首 其一
金沙江西行十首 其八 沙左山庄
读王谢传十二首 其二 王茂宏导
雨雪寄妙明僧
读王谢传十二首 其五 王元长融
答尹虞卿约赴秋闱
扬州四首 其二
六十一戏作自寿
游耔馀同年自镇沅卸事归省亲送别
晚秋雨后独步十里桥亭
吴越王
镇沅新抚巡厅刘小庵见寄七律三章答之四首 其一
邓川学署夏日景
三家塘
会城苦雨四首 其三
旅次永北中州
读司马文正诗有和邵尧夫年老逢春三首 其三
和张心田咏史三首 其三 吴主权
奉赠桑沁亭
淮阴候
南霁云庙
忆家园 其三
送友至武定金沙江教读
红崖道中望定西岭
冬日芭蕉
不寐二首 其二
妙明法师游楚蜀归山
寄杨文藻三首 其二
由施秉泛舟抵镇远七首 其四
和张心田咏史三首 其一 汉昭烈
镇沅杂咏三十六韵
久客山中
醉西施
游东元三首 其三
夜书答函通夕不寐
读王谢传十二首 其八 谢康乐灵运
甲辰元日同诸亲友西林共酌
镇沅新抚巡厅刘小庵见寄七律三章答之四首 其二
游东元三首 其一
闻和际盛病二首 其一
南诏碑
郡城阴雨
罗川学庄小饮即事二首 其一
漫叟吟
出滇南胜境
听八音琴
读王谢传十二首 其十一 谢眺
消夏杂咏六首 其三 看山
读司马文正诗有和邵尧夫年老逢春三首 其一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