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南墩书院为宿州守徐良节题

南墩书院为宿州守徐良节题

明代 潘希曾

精庐重构傍南墩,乡里衣冠重德门。四面好山流翠近,百年乔木向春繁。

曾闻藜杖干星象,剩贮芸香待子孙。今日无心云出岫,甘霖千里逐朱轓。

诗人潘希曾的古诗

画红菊

明代 潘希曾

幽人风致绝尘寰,偃蹇苍筠白石间。醉里不知霜露冷,放教春色上酡颜。

次韵曹贰卿长至见寄

明代 潘希曾

官閒赢得作诗忙,冻墨朝来又几行。江国瞻天逢至日,酒杯娱客共年光。

雪随风散回晴景,冰带泉澌落野塘。世事悠悠时序转,细推消息意何长。

龙泉寺寻梅次曹霜厓韵

明代 潘希曾

古寺林深别有春,梅边风日喜同巡。行经曲涧闻香远,兴绕孤山得句新。

茶碗不烦供地主,酒杯犹足酹花神。明朝有约临东阁,未厌阴何倡和频。

入施州杂咏六首 其六

明代 潘希曾

李白风流在夜郎,涪翁继至有辉光。皇华忝我来今日,漫把新诗和宋唐。

辛卯立春日即事

明代 潘希曾

共喜新年见立春,雪花呈瑞复兹辰。雪梢半著交加重,麦陇平铺顷刻匀。

吟对物华川上兴,饮开涓滴病馀身。二毛错遣侵双鬓,欲谢尘缘葆我真。

客夜独酌

明代 潘希曾

为客有长夜,出门无故人。多情千里月,送此一杯春。

大梦难醒世,虚舟不定身。颓然倚篷底,犹自忆垂纶。

入施州杂咏六首 其二

明代 潘希曾

好峰如削透林端,面面生云翠作团。安得池盆宽十亩,贮来庭院倚栏干。

赠仲仁兄赴泰州

明代 潘希曾

目断鸰原鬓欲霜,那知此会复滁阳。鲤庭幼学年光逝,姜被秋同夜漏长。

归梦漫随宾雁杳,素餐聊取婢鱼尝。明朝驿柳仍愁折,烟水吴陵正渺茫。

夜抵沛县怀沽头章水部以道

明代 潘希曾

孤舟尽日柳边撑,尚隔烟波十里程。篷底一灯听雨落,枕边三鼓盼天明。

笑谈可待还当别,身世无凭忽自惊。欲假诗筒报消息,曲江幽梦恐先成。

送刘掌教中和山西校文

明代 潘希曾

月窟秋香近,山程暑雨疏。诸生瞻使节,内府待贤书。

鉴出骊黄外,心传衣钵馀。晋阳称自古,多士近何如。

梧州吕仙亭次韵酬薛佥宪子纯

明代 潘希曾

郁郁苍梧山,高高吕仙台。山川故无恙,仙人去不回。

空馀千岁松,根深茯苓埋。当时鹤不见,白云昼成堆。

故人拉我游,一笑万里来。兹辰属岁暮,瞻望徒徘徊。

宇宙难可穷,人生亦劳哉。谢君斗酒意,临风渺予怀。

大庸山中大雾

明代 潘希曾

霏微山雾不成雨,蔽翳朝阳如许阴。初似半空横一练,怪来俄顷失千林。

逢人莫辨惟闻语,饮酒虽多岂易禁。身在瘴乡须自遣,未能开口祗沉吟。

湖上漫兴

明代 潘希曾

水际光风动,林间积雨收。湖平天共渺,洲浅树全浮。

世态妨青眼,春愁妒黑头。偶然佳景会,不恨未归舟。

次韵曹贰卿食蟹

明代 潘希曾

毕卓嗜蟹兴莫当,酒杯时自倾鹅黄。金膏玉髓良足贵,残甲败戈非所伤。

风味十分匕箸底,纵横几许沙洲傍。城昏市远不易觅,咏尔徒和琳琅章。

示儿徽

明代 潘希曾

望汝成人汝勉之,汝家门地要支持。汝裘不废真吾子,学问仍须自得师。

早致青云绳祖武,莫将白日付儿嬉。终身有益惟谦约,好为书绅慎勿遗。

济宁逢春二首 其二

明代 潘希曾

鼓乐迎春东郭东,春风遥与故园通。一时诸友谁常健,三洞双溪我欲穷。

官事敢云无了日,古人堪慕有高风。泰山咫尺须乘兴,会见扶桑海日红。

寿司空陕西李公

明代 潘希曾

关西自昔盛贤豪,晚节如公一世高。八座勋名垂竹帛,七旬风月老林皋。

眠云华岳仙为侣,屑玉蓝田露作膏。笑看斑斓环膝下,年年介寿进春醪。

送张都宪总制陕西

明代 潘希曾

出入三朝位望崇,又歌文武发元戎。西师共仰韩招讨,回纥遥惊郭令公。

祖饯衣冠明晓日,先驱旗纛起秋风。九重宵旰苍生意,应赖全收不杀功。

已卯元日次除夕韵

明代 潘希曾

颇怪屠苏到手迟,流年输与鬓毛知。江湖寄迹舟常系,勋业惊心镜自持。

进德敢歌淇水竹,忧时空愧鲁园葵。半生漫浪诗千首,如此男儿未是奇。

辰溪与刘侍御夜酌

明代 潘希曾

万里辰溪夕,春杯且共挥。蕨拳初摘嫩,木耳旋烹肥。

月射丹沙窟,风回白石矶。如何不取醉,明日杏花飞。

潘希曾

潘希曾

潘希曾,浙江金华人。弘治十五年(1502)进士,改庶吉士,授兵科给事中,因灾异奏陈八事,指斥近幸。出核湖广、贵州军储还,不赂刘瑾,刘瑾大怒,矫诏廷杖除名。刘瑾伏诛,起迁吏科右给事中。嘉靖中历太仆卿,伏阙争大礼。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赣,迁工部右侍郎总理河道,筑长堤四十余里,期年而成。历兵部左右侍郎。嘉靖十一年(1532)五月初四日卒于官,年五十七。赠兵部尚书。有《竹简集》及《奏议》传世。► 254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