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 :彭汝砺
明日催今日,长亭间短亭。久流淮水远,喜见蜀山青。
天地飞飞雁,江湖泛泛萍。欲知后夜乐,樽酒上亲庭。
望云岭自古北口五十里至岭上南北使者各置酒三盏乃行 其一
今日日如昨日日,北方月似南方月。北地万物同一视,光明岂复华夷别。
更远小人褊心肝,心肝咫尺分胡越。
雨寄君时弟 其一
朝雾苍茫暮雨低,恰如梅子欲黄时。三分半是行人泪,莫怪行人鬓已丝。
拟赏花钓鱼诗 其五
日暖鱼游百子池,雨馀花折万年枝。微风静觉丝缗远,暖日徐看淑景移。
九奏高张洞庭乐,七言遍赋柏梁诗。吁俞不忘几微戒,恰似唐尧虞舜时。
和刘舍人
剪綵微茫比丝发,雕金焜晃映蝉貂。鹓鸾破晓趋丹禁,雨露迎春下九霄。
花映上尊非索寞,雪侵馀鬓自萧条。读书终日不知味,恰似在齐闻舜韶。
中丞温伯杂端持正与其僚出祖正孺端伯于刘元忠宅某即席赋诗
蜀山想见去程兼,满眼春风别兴添。光动酒船浮玉雪,味调羹鼎足梅盐。
竹枝堕影低垂砌,花叶吹香细入帘。更欲稍留山简醉,应须少霁弱翁严。
陈师道教授示黄梅诗次韵呈正夫学士四首 其四
不独看花懒,吟诗味亦忘。此花谁可赋,顾曲有周郎。
次道济
吾材未及明时用,来傍师门静养蒙。多病因知妨力学,潜思犹是觊成功。
松心并老凝寒后,玉色相看烈火中。天意欲令更患难,诗辞何必议穷通。
次致政张大夫韵二首 其一
石城山水有清音,贾堑烟萝路更深。松竹门阑初作径,蒲荷池沼旧成林。
騑騑出适穷周道,汩汩归休傍汉阴。莫诧大夫能作赋,但逢故老数挥金。
龙泉
秋风入野凉,吹散菊花芳。万里无人处,千枝祇自香。
风流忆彭泽,时节念重阳。物意虽寥寂,能忘酒一觞。
和提举送淮长老住延寿寺 其二
非爱山林避市廛,一枝安隐寄残年。新泉遍作人天供,不用诸方五味禅。
呈运判学士 其一
邂逅江滨宿使航,五更窗外月犹黄。因陪谈麈殊优远,自反机心愈渺茫。
老马但羞千岳阻,病翰孰与九皋翔。明时赖有吾宗在,敢学西邻便涕伤。
和君时叔宜睡 其二
庄子蘧蘧梦蝴蝶,尹生昔昔睡呻呼。吾游直在诸方外,不但无忧乐亦无。
和十二法曹
秋来初得兔园书,更有诗来慰索居。更宿几时吾税驾,归宁何日尔脂车。
贫如原宪元非病,懒比嵇康老更疏。鸿雁池边知可乐,鹡鸰原上正相胥。
欲雨
雨势将霶霈,风声自啸号。柳眉含绿泪,花脸腻香膏。
厚泽宜苏物,微寒怯减袍。诗成欢不足,终拟醉春醪。
寄桐庐诸友
整顿衰羸尚未苏,信音都向故人疏。信怜犬子常多病,莫笑嵇康懒作书。
庠序旧规还在否,道涂新况比何如。鳞鸿若到江南地,愿寄声音一起予。
自然
皇天典下民,实亦付自然。祸福与是非,日夜相推迁。
譬犹泥在钧,随分有丑妍。丑非其所恶,妍非其所怜。
彼怜吾不知,方知乐其天。
伯兄归自桐江未至因有作示诸弟
遥思徒驭去江干,道路谁何共险艰。长使庭闱终日望,不知车马几时还。
伫期笑乐同尘席,应有文章慰病颜。酒瓮半空为收拾,筮言当见立谈间。
拟田园乐 其六
稚子骑牛横笛,老翁置酒高歌。算来人生有几,莫问世事如何。
使虏
长年日戏老莱衣,不忍此身终日违。今日马头燕北去,不堪频望白云飞。
白云汝飞去何许,悠悠会到江南路。朔风吹洒泪大河,直与波澜竞东注。
次去华学士韵
九衢尘土暴秋阳,宫殿深沉早自凉。庭柏染霜千丈碧,篱花著雨一番黄。
天边河汉波澜阔,海上蓬莱日月光。文物岂惟淹汉魏,太平久矣四三皇。
彭汝砺
彭汝砺,字器资,祖籍江西袁州区,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滨田村)人,生于宋仁宗康定二年(1041),卒于宋哲宗绍圣二年(1095)。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乙巳科状元。彭汝砺读书为文,志于大者;言行取舍,必合于义;与人交往,必尽试敬;而为文命词典雅,有古人之风范。著有《易义》、《诗义》、《鄱阳集》等。彭汝砺去世后被安葬在江西省鄱阳县双港镇,其后裔以鄱阳滨田,双港为中心,散居全国各省市等地。► 568篇诗文
豫章彭真人观 其一
小舟过陂口
琴渚
女娲庙
雨寄君时弟 其二
和晚北园
舟中暮雨
送君宜之临城簿二首 其二
次张同年德父移松杉石楠海棠各赋一首 其四
和张季友正夫归因为诗寄
和舅氏和仲游朱萝洞 其二
和致远学士韵
送皇甫法曹
代人答周朝议生辰赠章
使辽
承臬山毅夫提点学士有游会庾楼因用元韵
真州江亭
徐中
送太守舒郎中赴阙 其一
菊苗 其二
仲至迁居同曹家西巷在蔡湖之北也 其二
次皇甫登兴化水亭韵
赋刘令公署双头芍药
夜坐家人乞诗
拟田园乐 其四
和子坚同游东湖游字韵
再和子育韵 其二
仲至迁居同曹家西巷在蔡湖之北也 其三
别子直
移舟泊通济亭
湖湘路中见梅花寄子开 其六
和上官彦衡斋祠 其二
和初夏
云盖寺谈空亭
拟赏花钓鱼诗 其二
赠去华学士
上合肥太守侍读傅公
送君时东归夜宿城外并桥上 其二
舟中偶言
题外舅评事秀实堂
皇帝郊祀礼毕诣景灵恭谢次履中学士韵
船中见庐山
广汉言事得陵州仁寿县将以诗迎之
溪畔
寄庭佐弟与润之同作
江口道中
次友人韵 其四
再和子育 其一
和提点少卿喜雪诗韵 其一
病题桐江
奉和提点少卿来章
寄伯兄兼问子文 其二
次佛印韵 其一
和正仲提举 其二
寄宁子文
呈通判朝奉宋丈 其二
送周朝议赴郢 其一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