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舟中偶言

舟中偶言

宋代 彭汝砺

水聚即为沤,沤散还为水。祇这聚散中,便是真如理。

诗人彭汝砺的古诗

再呈通判承议 其一

宋代 彭汝砺

山边置酒水边行,鱼鸟于人各有情。终世果能著几屐,此时聊可濯吾缨。

启期拍手誇三乐,渔父张颐笑独清。四海一舟归未得,低徊长恐负平生。

送君宜之临城簿二首 其二

宋代 彭汝砺

事贤如事亲,敬长如敬兄。读书如吃饭,近欲如近兵。

百事总欲是,一言不可轻。汝能慎于初,更欲观厥成。

仲兮舍予南,汝今复北去。南北牵我梦,终夕无定处。

但寄两眼泪,为君衣上露。会知老者心,从尔无早暮。

和济叔灯花

宋代 彭汝砺

灯花一点照花枝,今夕相看孰是非。今艳几时开密室,春光半夜到重闱。

稚儿戏蹙寒心落,羁妇争持喜信归。寄语帘风莫催促,今吟赢得看芳菲。

再呈通判承议 其二

宋代 彭汝砺

南头如送北头迎,祇有溪山不世情。少日激昂投耒耜,老年辛苦畏簪缨。

长松根脚龙蛇蛰,老鹤精神玉雪清。会得无生浑自足,还容款曲问长生。

广汉言事得陵州仁寿县将以诗迎之

宋代 彭汝砺

昨日除书下禁林,诏言明白洒宸襟。诚留魏阙初非浅,望系朝廷晚更深。

议论自关天下计,功名非系古人心。秋风行李归来未,旦暮虚怀迟玉音。

和范学士韵 其八

宋代 彭汝砺

起照青铜已鬓斑,早衰不似旧容颜。早埃苒苒行其野,霜雪纷纷陟彼山。

稍忆辍耕栖垄上,不堪待罪久行间。阳台自笑云无定,华表应疑鹤未还。

和瑛师

宋代 彭汝砺

去来的的然,莫道无来去。烟萝宝峰境,风月清源路。

雨涨没沧洲,云归出孤屿。风便水亦便,非讼亦非诉。

次佛印韵 其二

宋代 彭汝砺

明明佛日在颠崖,何事山岚不肯开。诸处即无甜水草,莫牵牛下雪山来。

城东谢氏园亭即席上冲元

宋代 彭汝砺

小小林亭花竹幽,低徊似拟慰公愁。相看剧饮终无绪,坐叹风光信水流。

寄君时 其二

宋代 彭汝砺

今年秋是去年秋,自是今游非昔游。晚日西风吹泪落,逡巡想已到扬州。

清明日仲永游荐福先秋亭晚过芝山他日有坐客献诗者仲永见率同和

宋代 彭汝砺

行背林梢转水湾,乐游与物共安闲。旌旗影散烟波上,金竹声流岛屿间。

宿雨未乾花焰焰,晨风不动鸟关关。久晴见说春尤好,何日重来访旧山。

中丞温伯杂端持正约同饯夷仲不克某独出城重阳后一日

宋代 彭汝砺

宛转平林十里开,天晴更喜少风埃。桃花笑摘篱边菊,竹叶惭无马上杯。

更欲看君横奋迅,不应如我久低徊。闾阎蛰蛰忧昏垫,侧耳乘骢御史来。

问龚深之疾往复 其一

宋代 彭汝砺

未识先生病所因,调料想亦费精神。调人可问维摩疾,顾我徒知管仲贫。

未肯一经终皓首,不应千里漫思莼。藤床卧对炉烟细,想岸渊明漉酒巾。

和范学士韵 其三

宋代 彭汝砺

日华苒苒在波澜,水色依依照面颜。汉上仙槎浮八月,海中金阙隐三山。

芙蓉开席成阴处,杨柳维舟倒影间。景物向人情不浅,频将风月送公还。

皇帝郊丘从驾次履中学士

宋代 彭汝砺

今岁郊丘上始躬,宿斋初出未央宫。百年礼乐星辰烂,万国衣冠锦绣中。

精意与天相应接,人心如水自流通。圣时好作休成记,今日谁为太史公。

老母德安县君生辰颂时湖南奉使途中作

宋代 彭汝砺

有节维冬,有载维春。维时斯成,惟诞斯辰。妇妾祇祇,儿女诜诜。

是笑是言,是祝是虔。其德维何,维厚之坤。其福维何,维北之山。

嗟尔小子,不克骏奔。靡不肃雍,维我母贤。无有申之,有永其年。

次张同年德父移松杉石楠海棠各赋一首 其二

宋代 彭汝砺

张子纷纷非世情,栽杉为径护坟茔。烟冥接叶愁俱满,露落低枝涕泗横。

直干森森才满握,微阴细细欲盈城。栽培会与风霜老,爱护无容蝼蚁生。

送周掾赴阙

宋代 彭汝砺

白驹一掷起尘埃,紫凤高鶱出草莱。紫德日随流水远,清声时逐好风来。

百年正属文明际,万事犹须干济才。荐牍几多闻九极,宠章何日下三台。

和执中游山四诗 其四 高阳池

宋代 彭汝砺

三年南雍居,十至高阳池。鱼鸟如故人,相忘不相疑。

但持青莲叶,不倒白接䍦。我与之子游,何似山公时。

湖湘路中见梅花寄子开 其六

宋代 彭汝砺

眼看梅花愁更新,到头不似故园春。风前一片花飞落,节物匆匆更感人。

彭汝砺

彭汝砺

彭汝砺,字器资,祖籍江西袁州区,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滨田村)人,生于宋仁宗康定二年(1041),卒于宋哲宗绍圣二年(1095)。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乙巳科状元。彭汝砺读书为文,志于大者;言行取舍,必合于义;与人交往,必尽试敬;而为文命词典雅,有古人之风范。著有《易义》、《诗义》、《鄱阳集》等。彭汝砺去世后被安葬在江西省鄱阳县双港镇,其后裔以鄱阳滨田,双港为中心,散居全国各省市等地。
► 568篇诗文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